上海国资 第29期

发布日期:2023-08-28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29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3年8月28日

     

    l  主题教育

    抓深抓实慎终如始

    市国资委系统各企业举行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近期,市国资委系统各企业举行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紧扣“实”的导向、运用“联”的方法、贯彻“严”的要求,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上海国盛集团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确定了5个方面的调研课题,先后开展各类调查研究40余次,调研单位30余家。会上,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围绕促进航空产业在上海发展壮大、助力高质量盘活上海国有存量资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上海国资境外发展平台建设等,逐一开展调研成果交流。

    上海城投集团聚焦主责主业等重点方向和领域,积极开展有深度、有价值、有实效的调研,实实在在发现解决瓶颈问题。围绕“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助力推进长兴高质量发展” “城投保租房REITs项目” “青草沙高水位运行方案”“数字化转型推进水厂智慧化建设”等调研课题,结合调研工作实际,重点交流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收获、认识体会,以及调研了解的主要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主要成果。

    申迪集团围绕深入拓展与迪士尼合作、深耕首选地和好去处建设、深化集团改革创新的集团发展“三深”战略主线,明确了9个调研课题。会上,围绕各自的调研课题就调研基本情况、问题剖析、下一步思考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四个方面逐一交流个人调研成果,并进行了集体研讨。

    上海科创集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为集团深耕上海、深耕浦东、深耕重点领域,提出了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动调研成果落到实处。会上,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母基金运作管理、融资担保体系完善、党建工作提升、监督工作机制探索等方面工作,充分交流调查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中国太保围绕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聚焦集团新三年规划、客户经营和大区域发展、基层党建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赋能型总部和经营型机构建设、科技赋能一线、大健康战略落地等课题,深入交流调研成果,深刻检视问题短板,谋划提出创新举措,着力推动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效。

    国泰君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培育“科创金融、普惠金融、区域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发展优势等方面,采用“四不两直”、蹲点式调研、典型案例解剖等方式,沉入一线、深入基层,系统提出对策建议以及成果转化形式,形成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成果。国泰君安将进一步细化调研对策举措,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

    上汽集团紧扣主责主业,精心选题领题,认真开展调研90余次。会上,班子成员结合职责分工,围绕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商用车新能源业务布局、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产融结合以融促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9个课题依次作交流发言。

    华谊集团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联系职工、解决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共确定调研课题127个。会上,成员结合工作职责,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等10个调研课题,以“口头+书面”形式进行了交流,进一步理清解决当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形成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招良策。

    隧道股份聚焦企业发展中的裉节短板,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结合工作职责和调研课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有深度、有价值、有实效的调查研究,共计形成了154篇调研成果。会议分别围绕“人力资源、数字盾构、REITs平台”等关乎企业战略落地和创新转型的10个调研课题,进行专项调研情况汇报和主题案例交流研讨。

    市供销社领导班子成员聚焦主责主业,分别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社、推进存量项目创新转型、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系统联合合作等调研情况,交流了调研成果,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并就下一步持续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进行了部署。

    长新公司班子成员分别围绕“治理管控模式完善”“跨域项目开发建设机制”“企业文化建设”“贯彻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跨域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创新”等调研课题,深入总结交流三个月以来的调研成果,进一步明确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的重点和努力方向,用实际行动推动示范区蓝图转化为高质量施工图和实景画。(上海市国资委)

     

    l  国企之窗

    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提供自主研发

    核心技术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

    示范工程实现满负荷运行

    近日,随着运行电流参数达到2160.12安培,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该示范工程由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提供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开创了多个“世界第一”。此次实现满负荷运行又进一步刷新了我国商用超导输电工程最大实际运行容量的纪录。

    这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总长度1.2公里,连接两座变电站。整个工程核心的材料、技术和装备上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天,累计为上海徐家汇商圈、上海体育馆等核心区域4.9万户用户供电近3亿度,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大型城市核心区域运行的先例。

    超导输电,是当今电力行业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中,利用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使电力传输介质接近于零电阻,电能传输损耗趋近于零,从而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一条超导电缆的输送容量相当于四到六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

    高温超导电缆是一种采用高温超导材料作为导电体并能传输大电流的电力装置,具有损耗低、节省能源,体积小、容量大,绿色环保等优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变电网的生态,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革命性技术。

    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是全球唯一驾驭全部线缆技术领域和创新研发能力的综合性优质服务商。早在2003年,上海电缆研究所作为超导电缆技术研发起始单位组建了攻关团队。2005年,进一步联合了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缆厂等产学研用单位,组成了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开发团队,开始联合开发。最终在2021年12月完成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敷设并正式投运至今。

    上海电缆研究所也将不断优化战略性布局,深入开展线缆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在新材料、轨道交通、架空导线、海底电力电缆、光电复合线缆等领域形成系列技术成果。同时,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行业关键共性需求,进一步拓展科技服务领域,构建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整合、优化、配套与转化协同的科研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增强公司作为上海科创力量的发展新势能。(申能集团)

     

    开辟城市有机质处理处置新路径

    隧道股份设计的首个城市有机质协同处理项目试运行

    近期,隧道股份设计的九江市城镇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工程进入试运行期。隧道股份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九江市城镇污泥和餐厨垃圾(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统称)处理处置工程设计规模350t/d,其中城镇污泥150t/d (80%含水率),餐饮垃圾150t/d,厨余垃圾50t/d。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将污泥、餐饮和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处置的项目,也是隧道股份在城市有机质协同处理处置领域的新探索。

    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污泥(含水率80%)5000余吨,餐厨垃圾400余吨,污泥和餐厨垃圾收运范围正逐步拓展,处理规模在不断地攀升。试运行期间,各项主要参数均达到设计目标,餐厨垃圾回收的油脂已近10吨;厌氧产生的沼气已成功用作锅炉的燃料;锅炉生成的蒸汽正源源不断供给各个生产环节;产出的生物碳土已完成打包整齐的码放在货架上准备土地综合利用。

    九江项目的成功实施为长江沿线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出了新模式,开辟了城市有机质处理处置的新路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长江大保护和构建“无废城市”注入了隧道股份力量。(隧道股份)

     

    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超大基坑群

    顺利完成结构封顶

    近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超大基坑群正式完成结构封顶。十万方的混凝土顶板施工完成,标志着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正式进入砌筑工程及机电安装施工的冲刺阶段,为后续完工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项目是全国首个市域铁路动车组地下停车场,也是全国TOD综合开发项目中唯一一例将列车停车场置于地下的工程。作为上海地产集团推进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互联互通的首发项目,它也是地上地下同步一体化开发建设的国际先进案例。

    项目占地面积约12.5公顷,公益性建筑体量13.2万平米,其中地下停车场11.24万平米,主要承担嘉闵线和机场联络线共20列动车组的存放作业,以及管辖范围内线路的综合维修;地上将建成2条公交中运量、5条常规公交线路的公交枢纽,以及相应配套运行管理用房、35KV变配电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整个基坑群面积约11万平米,开挖深度15米,创全国同类项目土地利用效率、基坑规模之最。

    作为国内首创的TOD综合开发项目,上海地产集团项目建设者们在摸索中前行,对施工过程的“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进行智能管理,打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的智慧工地升级版。针对工程超大基坑群、大体量人员及设备投入、多工作面同步施工的特点,以现场“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结合现场“智慧工地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掌脉系统完善近千人的安全教育及进场实名制管理;推动“安全随手拍”活动提升安全氛围。同时,基坑变形也更直观,现场位移监控数据实时回传,与BIM模型点位匹配,施工预警“一屏到底”。

    申昆路停车场项目集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商务社区开发多功能于一体,是上海市“五个新城”综合交通体系框架重要枢纽工程,在地下停车场结构封顶后,上海地产集团将继续抓紧推进内部二次结构、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等施工,持续以技术引领、智慧化管控,扎实推进工程进展,项目计划于2023年年内基本完工,为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及嘉闵线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上海地产集团)

     

    10万平米重钢污染土壤修复完成90%

    上海建工环境科技积极服务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

    近期,由上海建工环境科技负责实施修复的重庆大渡口重钢烧结厂原址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迎来阶段性成果,整体施工进度已达90%。

    位于重庆大渡口的重钢烧结厂原址场地(2标段)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是国内污染体量巨大、污染成分复杂、施工难度较高的修复项目之一,合同金额超2亿元、污染土壤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地块修复完成后,将建设工业文化艺术区,持续提升大渡口区域“绿色竞争力”。

    自2021年成立以来,环境科技公司从事土壤修复全产业链相关业务,目前在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的排名前列,将不断探索污染土壤修复新路径。

    污染防治是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5年来,重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老工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上海建工服务重庆市“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加快实现老重钢片区土更净、水更清的生态治理目标,持续提升重庆市大渡口区域“绿色竞争力”。

    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采用“原地异位修复+异地外运处置”综合治理模式,分区开挖、分层开挖场地内污染土,待场地内有机污染土修复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供清洁土堆场使用。

    该项目采用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为提高热脱附处置效率,缩短窑内停留时间至20-30分钟,使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从350t/d提升至500t/d。同时提高加热温度至700℃,大于本项目所有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沸点,确保出土满足修复目标。

    地块完成修复后,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工业文创、工业总部、工业设计等相关产业,激活工业文化遗存、建设工业文化艺术区,达成重庆市“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四大湾区之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总体规划实施。(上海建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