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38期

发布日期:2021-11-30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38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1年11月29日



    l金融工作

    国泰君安成功发行证券行业全国首单“玉兰债”

     

    近日,国泰君安顺利完成境外3亿美元“玉兰债”发行。这是自上海清算所和欧洲清算银行去年12月宣布推出“玉兰债”业务后证券行业全国首单交易,也是市场上的第二笔交易。

    本次“玉兰债”的发行人为国泰君安控股有限公司,担保人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规模3亿美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60%。本次发行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关注与认购,簿记订单最高超过12亿美元。

    “玉兰债”是通过上海清算所与欧洲清算银行建立的金融基础设施连接,为中资发行人面向国际市场发债提供便利的一种模式。上海清算所为发行人的登记机构,欧洲清算银行为投资人的清算机构。与市场上首笔“玉兰债”不同,本次交易是第一笔由中资券商作为交割结算行发行的“玉兰债”;也是第一笔由境外公司作为发债主体,母公司作担保,具有担保结构的“玉兰债”。

    “玉兰债”的成功发行是国泰君安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又一次成功探索,是公司贯彻落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部署的最新成果。未来,国泰君安将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大力支持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金融市场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泰君安)

     

    上海银行推进智慧医疗普惠进程 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上海银行不断深挖全新就医场景,构建涵盖电子医保卡、无感支付、互联网医院、智慧病区、电子病历、电子票据,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将最前沿的智慧医疗送入申城千家万户。

    上海银行在民生金融方面不断探索,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率先推出银行卡绑定无感支付、“信用就医”专项额度等创新服务产品,并开辟专项资金额度,切实纾解诊疗环节中的难点问题,为患者构筑人性化、便捷化就医通道。

    运用数字金融科技,实现流程再造。上海银行借力数字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与多家医院携手,先后打造了“智能住院服务”“智慧远程会诊中心”“智慧对账平台”等智慧医疗创新服务样板,实现就医流程重塑,就医体验、诊疗效率提升,推动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融入政务互联网,将金融服务嵌入到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成为获得上海医保电子凭证接入资质的唯一地方性银行,将“电子医保卡+信用就医”的一体化便捷就医支付服务惠及更多市民。

    (上海银行)

     

    l国企之窗

    上海建工承建的柬埔寨中部湄公河大桥通车

     

    日前,上海建工承建的柬埔寨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项目通车典礼暨71C号国家公路项目开工典礼在柬中部城市斯登特朗举行。

    柬埔寨71C号国家公路项目位于特本克蒙省与磅湛省,是柬埔寨中东部地区国家公路网的重要项目,包括主线、连接线、支线三部分,道路全长114.62公里。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项目为71C号公路的一期工程,总长1131米。大桥在6号国家公路和7号国家公路之间新增一条跨越湄公河、贯穿中东部地区的便捷通道,从而进一步完善柬埔寨国家公路网,增强磅湛、特本克蒙、磅通、桔井等周边省份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加快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上海建工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持续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建工)

     

    申能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项目

     

    近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暨2021第三期陆家嘴“能源+金融”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申能集团发表题为“双碳背景下,申能绿色转型与氢能发展”的主旨演讲。

    近年来,申能集团积极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着基础设施布局、“卡脖子”项目的投资和应用场景的打造推进建设。基础设施布局方面,集团在上海金山、奉贤化工区同步开展“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基地”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项目,为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发挥氢源保障作用。目前,奉贤项目正开展二轮选址工作,相关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申能集团积极推动上海市加氢站规划布点和建设,支持并参与上海市加氢站选址规划编制,在上海市初步规划的70座加氢站中,集团约有17座。其中,临港平霄路油氢合建站作为上海市第一座批复的新建油氢合建站,氢气加注能力1000kg/天,计划2021年底正式投产,为临港新片区规划的T6中运量公交供氢;鸿音路临时橇装加氢站设计加氢能力500kg/12小时,现已正式投产,为临港中运量1号线、临港7路、7路B线供氢;临港主城区公交停保场油氢合建站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加注能力1000kg/天,已正式提交建站申请。

    “十四五”期间,申能集团将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多元创新,打造新增长极,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构建具有申能特色的“车、站、气、运”联动的氢能产业链,助力上海及长三角氢能产业群协同发展。

    (申能集团)

     

    华建集团助力临港打造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

     

    由华建集团现代设计院参与设计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是临港国际创新协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项目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坚持高点定位,高效推进设计工作,着力攻克了超低能耗等技术难点,助力开启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新篇章。

    该项目位于临港滴水湖畔,衔接临港科技城及总部湾,占位顶尖科学家社区核心区,未来将以约60万方体量,为顶尖科学家社区的精尖科创人才呈现高效舒适的优质工作居住场景。

    项目设计旨在创造国际形象和未来城市的展示地、顶尖科学家人才交流聚焦地、服务全球的科创策源地,以高品质住宅、顶级生态景观和高端社区服务配套创造国际生活示范区。通过共融、共享、共创三个策略打造舒适宜居的顶尖科学家社区,每个地块均提供社区服务、工作空间和生态园林,实现居住、工作、休闲的功能共融,围绕公共通道和主要商业节点打造社区共享服务空间。针对科学家全球分布的特征,为便于科学家全球交流、沟通,社区内配置24小时开放的科学家专享服务配套。

    (华建集团)

     

    上港集团牵头承担“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

    重点专项共性关键技术项目

     

    为保持我国港口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进一步突破现有技术在交互响应速度、应变能力、智能化程度和运营规模等方面局限,上港集团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全面实施了“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创新研发工作。日前,“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项目以“超额完成”的认定等级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展的中期检查。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项目成功实现了港口企业在“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零的突破”,高质量地完成了面向码头多场景作业集成调度的数据网络建模、面向云端分布式架构的低冗余存储优化技术研究、面向智能化作业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数字孪生与虚实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基于5G和C-RAN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在线运维管理系统设计、ITOS系统无级多点交互多活并发的全域融合架构优化设计等多项研发任务,并在理论方法和系统研发两方面取得了突出核心成果,实现了超大型集装箱码头广适应、双驱动、全域融合实时智能调度,赋予了码头数字孪生系统全集数据无缝交互高保真映射、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项目归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致力突破计划的全局动态优化和设备的优化调度这一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效率再提升的瓶颈。项目于2019年12月获批立项,由上港集团牵头承担,上海交大、同济大学、青岛港、海勃公司、西安交大、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新前湾码头和中京复电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下一步,项目将以打造“港口生产全流程运营”“仿真优化与数字孪生”“5G实时在线运维管理”三大系统为核心,加快推进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的升级研发。

    未来,上港集团将继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技强港战略,以成为全球港口行业科技先行者为目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

    (上港集团)

     

    上海城投集团助力上海最大口径供水管网实现并网通水

     

    近日上海杨树浦路(通北路-怀德路)段的管线正式并网通水。该段管线是目前上海市最大口径的供水管网,此次并网通水能全面提升区域供水水质,确保区域供水安全。

    上海城投集团供水公司在此次工程中应用了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通过GPS定位、现场影像比对等方式实施全过程监管;在并网通水的过程中,采用新型移动式在线水质监测仪对并网水质进行监控,确保水质安全可控。

    在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城投水务同步启动杨树浦路给水管排管工程,对全线长达10公里的DN300-DN2000老旧管网进行优化改造。该管道自今年4月份开始施工,采用最新的无缝钢管管材,历时7个实现并网通水。

    此次工程并网通水,有利于推动上海供水管网布局进一步完善供水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主线更新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推进,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届时杨树浦水厂的出厂水质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杨浦、虹口、静安、普陀等300万居民将喝上更清澈、更优质的饮用水。

    (上海城投集团)

     

    上海地铁打造安全“有温度”轨交新模式

     

    上海地铁面对超大城市、超大网络、超大客流的地铁网络运营管理新特征,以运营需求为导向、服务乘客为目标、“标准化+”智慧地铁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体系并推动标准在一线实施应用,确保城市轨交服务安全可控、管理有序、运营高效。

    为全面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自动化(无人驾驶)”“车站智慧化”“运维智能化”目标,引领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在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一期建设过程中,上海地铁建设单位与运营单位齐心协力,以“V”字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模型,以运营需求和乘客体验感为导向,以机电系统综合联调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最后冲刺阶段的效率与质量。

    上海地铁最高日客流1329.35万人次,占上海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2/3,这给日常轨交运维带来较大挑战。上海地铁智能运维以维保业务为载体,以场景应用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面向维保模式升级转型需要,提供更智慧、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维保体系。智慧维保是智慧地铁的基础和重要支撑,目前已完成车辆、供电、通号、工务、物资和后勤五大主体专业的智能运维平台初期建设。

    上海地铁还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永远跟党走”红色文化进地铁主题系列活动,打造新天地等红色主题车站、“百年号”主题列车等,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上海地铁把名人大师请进地铁,在人民广场建立“地铁音乐角”,让中外诗歌和戏剧走进地铁,形成多层次的地铁公共文化体系,让乘客在地铁出行中“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学得到知识、悟得到精神、感受得到文化氛围”。

    (申通地铁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