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22期

发布日期:2025-07-31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22期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25年7月31日

    l重要动态

    市国资委系统党员“同上一堂党课”举行

    近日,市国资委党委举行市国资委系统党员“同上一堂党课”直播授课。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副所长杭泰斌进行党课讲授。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主持。

    党课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三个方面,系统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贺青指出,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同上一堂党课”为契机,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四个放在”,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和城市更新中当先锋、挑大梁、作贡献。要坚持把“同上一堂党课”作为“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的有力抓手,全力以赴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作出国企新的更大贡献。

    “同上一堂党课”是上海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推动教育培训同质等效、一贯到底的重要创新举措。这是继2024年全市国资系统党员“同上一堂党课”后,市国资委党委对这一平台机制的再次运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可及性、穿透力。参课党员纷纷表示,通过高质量的党课学习,对国企党建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入,对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认识更加清晰,将进一步凝聚起“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国企先锋力量。(上海市国资委)

     

    l金融工作

    中国太保举办“构筑AI+引擎 助力科技成就业务”高峰论坛

    近日,中国太保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举办以“构筑AI+引擎,助力科技成就业务”为主题的保险科技高峰论坛。论坛现场中国太保旗下太保科技与华为签署了“ALL IN AI”合作协议,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中国太保寿险、太平洋健康险携多个领域智能化创新成果精彩亮相。

    共建生态,打造ALL IN AI合作新范式。论坛现场,太保科技与华为上海金融签署《深化太保科技ALL IN AI合作协议》,后续本次合作将聚焦“算力+场景”双引擎,共建保险风控、精算、服务全链路AI能力,助力太保科技“ALL IN AI”战略提速,为金融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新动能。

    打破成规,重塑保险核心业务新流程。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中国太保寿险和太平洋健康险三家子公司首次公开发布最新保险领域智能化建设成果。中国太保产险借助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构建贯穿农业保险全流程的智能防灾减损服务体系;中国太保寿险基于对客户经营的深刻理解,构建多智能体协同支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智能客经助理,提供全链路客户经营智能辅助,使触达转化率提升1.9倍;太平洋太保健康险运用“规则引擎+知识库+大模型”技术,深度重构理赔机制,打造形成智能理赔整体方案,将健康险理赔作业人效同比提升80%。

    畅想未来,开启AI驱动产业变革新征程。在论坛精心设计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太保数智研究院以及来自百度、科大讯飞、上汽智己和中国太保寿险的技术专家围绕“大模型驱动各行业端到端流程重塑”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共同探讨未来AI如何突破单点提效,释放产业链全局价值。(中国太保)

     

    国泰海通打造AI企业全周期资本服务新标杆

    国泰海通上海分公司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市工商联金融服务站核心驻场机构之一,推出“AI企业全周期资本服务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贯穿技术研发、成长扩张全链条金融支持,成为大会金融赋能科技的亮点焦点。该方案精准匹配AI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通过“孵化-成长-成熟-出海”四阶段服务闭环,显著提升资本要素服务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与有效性,树立了证券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上海样板”。

    国泰海通上海分公司深刻洞察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演进,构建以四大阶段为核心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初创孵化期依托行业研究能力与创投网络,提供早期项目价值评估、商业计划优化及天使/VC轮融资对接,为技术萌芽注入“资本阳光”。成长加速期聚焦Pre-IPO融资、战略投资者引入及并购重组顾问,利用“AI行业投融资热点图谱”精准识别产业链整合机遇,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成熟扩张期量身定制“A+H股”或美股上市路径,强化跨境布局支持,高效把握港股IPO机遇,助力企业全球化战略‌。产业深耕期提供产业基金设立、股权激励设计及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服务,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促进长期稳健发展。这种全周期覆盖不仅解决了AI企业差异化融资难题,还通过高效执行提升了资本直达的创新效能,成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展会期间,国泰海通上海分公司积极参与金融服务站现场活动,与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对话,探索技术转化中的融资瓶颈破解路径。活动彰显了公司以“现场办公”姿态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决心,强化了与AI生态伙伴的协同创新。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金融力量,国泰海通上海分公司凭借专业高效的服务方案,在赋能千行百业坚实基础上,也将为上海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注入强劲资本动能。(国泰海通)

     

    共话AI投资与创新

    上海国投公司助力资本与产业双向奔赴

    日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场,上海国投公司旗下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精心打造了“未来AI会客厅”活动。活动不仅向基金管理人和创业企业系统宣讲了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子基金遴选要求、投资策略,更搭建起投资人、科学家、创业者的跨界交流平台。峰瑞资本、水木清华种子基金、成为资本、创新工场、同歌创投、厚雪资本、雅瑞资本、复旦科创投、云九资本、国鼎资本、领航新界、云时资本、保利投资等十几家知名机构投资人齐聚交流,同时也吸引了上海银行、腾讯云、伊利集团、加速纪元等多家企业参观互动。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为子基金被投企业设立了专属展示区,成为大众体验AI落地场景的窗口。现场展示了峰瑞资本被投企业戴乐科技的AI吉他、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被投企业如身机器人的智能健身与康复产品、松延动力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联想创投被投企业清听声学的聚音屏一体机、莫界科技的全彩双目AR眼镜等。观众们或上手弹奏AI吉他,或体验智能健身设备,或与机器人互动、试戴AR眼镜,现场互动热络,让前沿技术在亲身体验中变得鲜活可感。

    从资本对接的精准滴灌到技术落地的全景呈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WAIC 2025的亮相,折射出AI产业从技术热潮向范式转移的深层变革。当人形机器人以低成本突破量产瓶颈,当模块化设计让康复设备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案例印证着人工智能的未来,正在资本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中加速到来。

    WAIC 2025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惊叹,更是资本活水滋养创新生态的生动实践。在这场关于未来的对话中,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正以桥梁之姿,引领更多AI种子在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共同书写智能时代的中国方案。(上海国投公司)

     

    l国企之窗

    隧道股份AI新品亮相大会

    数智技术赋能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及隧道股份战略投资企业中城交科技的两项AI新产品——“智城+”大模型、“通达智库”登台亮相,向世界展示了AI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成果。

    “智城+”大模型依托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在桥梁、道路、隧道等运维场景积累的深厚行业经验与海量数据资源,集成了“桥梁运维智能体”“智城云巡智能体”“应急指挥智能体”等核心模块,能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提供高效决策服务,是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打造的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的“智慧之芯”。

    在桥梁运维方面,“智城+”大模型覆盖3400公里交通路网中350多万个桥梁构件,对其每年积累的4万余条病害数据展开深度挖掘,驱动桥梁设施运维的评价、追踪及分级处置流程形成完整闭环,提供快速、精准的专业支持。在设施巡检方面,“智城+”大模型借助 DeepSeek与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已在上海、成都、珠海、嘉善等城市落地应用,服务设施总里程超1600公里。在应急抢险方面,“智城+”大模型具备完善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评估”应急管理智慧闭环,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秒级生成定制化方案,实现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御”的根本转变。

    “通达智库”是中城交科技为解决交通领域专用语料缺乏、垂类模型训练难、模型应用落地慢等痛点难点问题,打造的国内交通行业首个专用知识库平台产品。“通达智库”创新性提供“自建交通语料集+知识加工工具集+知识管理平台”一站式知识库解决方案,为交通行业垂类大模型训练、Agent开发、场景应用建设等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集、语料生产工具链及知识库管理平台,赋能行业用户实现快速、敏捷的大模型应用开发。

    自带高质量交通行业语料集集成百万份行业通用知识及自有业务数据等文本文件、百TB级多模态数据;全流程知识加工工具集提供知识库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及质控体系,降低海量数据加工的人工成本和技术门槛;行业定制知识解析算法通过自研文档切片、上下文感知分块、文档深度解构等一系列算法,显著提升交通属性数据的结构化程度和信息提取准确率;多模态海量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文档、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知识全周期的管理、向量化存储与语义检索,为大模型训练与智能体应用提供一站式数据支撑。(隧道股份)

     

    上海电气携众多具身智能机器人“同框出镜”

    亮相人工智能大会

    近日,上海电气携众多具身智能机器人“同框出镜”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现了上海电气在机器人产业制造、供应链和应用场景的不断突破。

    上海电气依托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经验和多元工业场景优势,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落地,在此次大会发布了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溯元”身高167厘米,体重50公斤,最大负重10公斤,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身形设计贴合人体工学。该款机器人配备激光雷达和双目摄像头,具有高灵活度和协调性,可根据不同工业应用需求实现柔性移动和精细操作,覆盖包括巡检、搬运、装配等不同场景。

    上海电气依托集团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建立了工业具身技能训练场,赋予机器人工业技能,助其完成多样化作业任务。双臂机器人“灵柯”亮相“WAIC里技能大舞台”,凭借高精度操作、灵活协作和数据闭环能力,为制造业复杂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灵柯”通过高精度力控和智能路径规划,高效完成大型构件局部区域的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显著减少人力依赖,降低作业风险。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打磨、探伤等工具,推动工厂从“固定产线”向“柔性生产”跃迁。

    上海电气通过“AI+精密制造”的跨界融合,重新定义零件的可靠性标准,助力相关产业实现技术飞跃。上海电气已在减速器轴承、高精度传动部件等精密核心部件技术实现创新性突破,为机器人关节提供“钢筋铁骨”级支撑‌。(上海电气)

     

    上海机场首创“大型货库弱磁物质快速筛查技术”

    日前,上海机场“大型货库弱磁性物质快速筛查关键技术”通过专家评审,设备检测方法被纳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磁性试验方法》,填补了行业对整板整箱货物磁性测试标准的空白。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业务高速增长,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跨境电商货物涵盖品类范围极广,其中蓝牙音箱、磁吸灯、冰箱贴等弱磁性货物可能干扰飞机导航系统,对航空飞行安全造成隐患。因此,该类货物需要送检合格后才能交付装运。组装成航空集装器前,每个单独的散箱都需要逐件检查,往往需要提前2-3天做检测,成为制约物资高效运输的“堵点”。

    为此,上海机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民航局关于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旗下物流公司浦东机场货运站联合中国民航危险品运输管理中心、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团队,由货运站市劳模陈峰团队领衔攻关,前期深入研究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标准基础,在全球民航运输领域首创采用“量子隧穿效应磁阻阵列传感器技术”,历时半年攻关最终研发出了适合整板、整箱磁性物质快速筛查的技术及设备,测试精度可达纳特级别。整个集装器内上百个单箱可以同时过检,检测耗时不超过20秒。相比以往用磁强计或罗盘对单箱逐一检测,时效提升1千倍。

    该成果应用后,带有弱磁性的跨境电商货物运输时效大幅提升,并可为上下游客户节省每年约1亿元的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加强了上海机场在国际航空货物检测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上的话语权,有力提升上海机场口岸营商环境,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机场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