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25年7月25日
l金融工作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引下,国泰海通坚持践行“金融报国”核心理念,坚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夯实科技底座,有力促进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孕育生长。
强化制度引领,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走深走实。国泰海通始终坚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持续深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公司以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制度安排,牵引推动科技金融理念落实落地。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发布实施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10条专项行动措施、明确一段时期内做好科技金融的任务表和路线图。优化组织架构,按照科技产业分类,细化完善投行业务委员会二级部门设置,持续深耕重点产业,加强做好科技金融组织保障。突出考核牵引,在投行、投资等业务线设置专门的科技金融考核指标、凸显考核权重,激发干部员工做好科技金融的活力动力。伴随行动方案发布实施及相关体制机制优化完善,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项目也不断落地。2024年,国泰海通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助力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67亿元的A轮融资,刷新了我国卫星行业的最大单轮融资金额。2025年,国泰海通作为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助力上海国投公司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系全国首单用于三大先导产业的超长期限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国泰海通近日又成功簿记发行规模20亿元的国泰海通科创债,成为首批证券公司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之一。
增强综合能力,实现科技金融服务串珠成链。国泰海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人才建设、条线协同、产融对接,着力锻造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业务链服务能力。公司注重人才培育,坚持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强化科技金融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全面提升员工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本领,同时积极引入具备资深产业背景的专家型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全力打造一支“既懂金融、更懂科技”的人才队伍。强化协同协作,建立协同服务科技企业的价值量核算机制,促进“投资-投行-投研”联动,推动信息互通、项目互荐、能力互享,提升公司相关部位做好科技金融的主动性。推动产融对接,积极联合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科创园区等多元化主体,定期举办科技行业主题论坛、交流沙龙等活动,把握产业发展底层逻辑和最新动态,增强做好科技金融的精准性。国泰海通促成各部位专业服务串珠成链,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高质量、全链条、差异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同时探索“投孵联动”模式,参与发起上海天使会,投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形成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生态联动;聚焦上海“3+6”产业体系,2020年以来合计设立股权投资基金48只,累计构建逾600亿元先导产业主题基金矩阵。服务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自科创板推出以来,累计服务10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承销规模超21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20%,位列行业第一;自2021年科技创新债券试点以来,在交易所市场协助164家企业发行529只科创债券、融资规模近7700亿元,在银行间市场协助22家企业发行39只科技创新票据、融资规模超400亿元。发挥财务顾问功能,助力智己汽车完成B轮融资、中车时代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屹立NILIT与神马股份完成跨境股权交易等,支持科技企业做优做大;支持科技企业商业租赁,推动旗下融资租赁平台入选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积极布局“金融+航天”,实现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首单业务突破。
培育市场生态,促进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提升。国泰海通扎实做好科技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加快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一流投资银行新征程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国泰海通将做好科技产业潜力价值的发现者,加快建设研究所、政策和产业研究院,打造“一所一院”研究服务体系,前瞻研判技术进步方向和产业投资机会,对外输出产业洞见、创新评估、政策咨询等专业研究服务。做好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推动者,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完善“特色基金+特色孵化+特色园区”的创新合作模式,联合政府产业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助力早期科创项目发展壮大。做好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的提供者,坚定打造“产业投行”,完善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做市交易、股权激励等全业务链服务,更好匹配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需求。做好金融机构联动服务的牵引者,主动联合银行、保险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及产业资本,充分发挥牌照与专业能力的互补效应,采用投贷联动、共设产业基金、搭建金融联盟等模式,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国泰海通将坚持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能级服务科技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挑大梁、作贡献。(国泰海通)
l国企之窗
由东浩兰生集团参与主办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将于近日举办。展会面积6万平米,参展商数量近300家,30多场论坛活动,预计吸引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
服务低空经济,推动生态建设和场景落地。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当前发展的核心需求为“产业、生态、场景”。低空经济产业是根基,生态支撑起环境,场景拉动需求。通过展览、论坛、赛事、演示、商务对接等多种形式,深度剖析产业趋势、完善生态要素配置、加速场景落地实践,搭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为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研发应用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化企业;也有国内外传统通用航空产业龙头亮相。充分展现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科创金融等领域与低空产业的结合。在生态建设方面,展期将举办30余场国际级、全国性活动,集聚低空发展所需的金融、人才、技术、标准、政策等生态要素,为低空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软环境”,同期活动的举办旨在打通政、产、资链路,破解产融对接痛点,加速技术商业化与产业资本化。在场景落地方面,展出涵盖公共安全、消防应急、航拍测绘、农林植保、集群表演等众多场景的低空产品和解决方案,集中展现低空经济在推动城乡治理现代化,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创新上的运用。
贴近百姓生活,描绘低空美好图景。国际低空展推动低空经济飞入寻常百姓家,增进民生福祉,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提供新供给。展期场馆内外,主办方在体验消费、文旅观光、教育科普方面,展会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在低空赛事层面,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的“2025全国航空航天模型(室内项目)锦标赛暨中国无人机足球国家队选拔赛”是全国无人机室内项目高水平的赛事,以竞技赛事为载体普及航空知识,既为市民打造暑期沉浸式航空科技互动平台,更面向青少年群体打造集趣味竞技、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暑期实践课堂。在消费文旅领域,国际低空展创新策划龙华机场低空嘉年华、虹桥天地低空主题集市,以观光飞行、创意市集展现低空经济消费新场景;黄浦江西岸滨江,上演无人机灯光秀视觉盛宴;同步推出陆家嘴低空观光特价航线,将科技美学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东浩兰生集团)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跨境游市场进一步升温。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叠加离境退税、便利支付等配套举措的利好下,越来越多的外籍友人到访中国。出境游市场同样火爆,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次有望达到1.46亿,恢复至2019年九成以上水平。
伴随这一趋势,中国旅宿企业在海外的布局节奏也同步加快。近期,锦江国际集团旗下锦江酒店(中国区)相继在老挝琅勃拉邦与马来西亚槟城完成锦江都城、麗枫酒店2个新项目的签约。锦江酒店(中国区)在去年12月与酒管集团RIYAZ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五年内将携手推动锦江都城、暻阁、非繁云居、麗枫、锦江之星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六国,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计划在上述地区拓展酒店数量超过100家。
当前,中国酒店品牌“出海”正朝着系统化、平台化的方向转变,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显著。截至2024年底,锦江投资和管理的酒店开业数超过14,000家,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境游火爆的同时,入境游市场也呈现明显回暖态势。今年以来,锦江酒店(中国区)全国酒店接待外宾人次约为去年同期4.6倍。(锦江国际集团)
近日,模速空间(仪电)揭牌。作为徐汇区“1+3+X”中“三圈辐射”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核心技术策源极,模速空间(仪电)由徐汇区政府与上海仪电联合打造,聚焦垂类模型、算力平台与场景落地协同,构建AI全链条生态。
多方协同,共启创新引擎。活动现场,量子AI、军工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双碳节能等十余家入孵企业代表以手印激活模速空间(仪电)生态系统,辉映“三圈辐射”效应。现场还发布了专享配套服务,涵盖智能算力调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全面赋能生态建设。
国产替代,科技赋能未来。模速空间(仪电)展厅于当日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及嘉宾前来参观。展厅集中展示了入孵入驻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并打造了机器人训练场,展现了模速空间(仪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上海仪电积极在AI+领域开展探索和创新,此次展出的“气质联用仪”和“全自动滴定机器人”,均是国产AI+仪器仪表领域的突破性解决方案,更是国内高端仪器仪表智能化升级的里程碑与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的生动实践。
聚焦孵化,助推产业集聚。模速空间(仪电)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以“助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展孵化工作,发挥产业孵化与加速、资源整合与服务、产业交流与合作以及产业引领与示范等重要职能。模速空间(仪电)将围绕“破解技术转化断层”“构建算力普惠生态”“培育垂类创新集群”三大核心使命,加速企业孵化,助推徐汇区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依托徐汇区和上海仪电百余个智慧城市标杆场景,持续开放技术测试场景,降低企业场景落地门槛;接入模速空间“司南评测榜”等国家级测试平台,企业可获百万级算力支持;聚焦AI应用、专业语料、具身智能、元宇宙等赛道,助力创新企业跨越从0到1、从1到N的成长鸿沟。
未来,模速空间(仪电)将立足徐汇、辐射长三角,通过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与产业孵化的深度协同,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策源标杆,为上海建设全球AI高地注入核心动能,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硬科技”解决方案。(上海仪电)
近日,农投集团与托佩克就“横沙新洲托佩克PNB种猪育种核心场项目战略合作”达成意向。
托佩克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是全球领先的专业种猪育种公司之一,其业务遍布全球55个国家,年销售种猪超过290万头和1600万头份精液,每年通过其基因技术影响的生猪生产接近两亿头。双方此次合作,旨在进一步推动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前沿育种研发、生态种养循环、智慧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生猪育种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协同进步,实现领先农业、科创示范、科普体验等多重价值。
根据战略合作意向书,托佩克公司将在横沙新洲规划建设集种猪育种与人工授精、生产、研发与试验、肉质检测实验、培训和展示于一体的托佩克曾祖代种猪基因供应基地。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营年份可出栏祖代种猪3,500余头,商品仔猪约9,700余头,精液约360,000份。依托托佩克全球育种体系的技术积淀,在横沙新洲开展种猪育种和生产领域内的技术研发活动,为中国市场提供性状优良的祖代及父母代母猪种猪资源,共同加速国内种猪遗传改良,最终服务国内整条猪肉产业链升级,把握生猪种源“芯片”。
同时,依托横沙新洲规模化产业园平台,双方将共同探索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打造可复制推广的集畜牧种业优化改良、生态绿色种养循环、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于一体的生态农场样板。(农投集团)
近日,“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揭牌仪式”暨“联动一体化共性服务平台发布活动”在漕河泾开发区举行,由临港集团旗下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揭牌。孵化器专业服务平台——“联动一体化共性服务平台”发布,该平台旗下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展示与交易中心启动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面向人形机器人打造的综合性展示与交易平台,被誉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4S中心”。
“联动一体化共性服务平台”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室外训练与测试场、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展示与交易中心、漕河泾开发区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三大核心板块组成,形成“展示+制造+测试”三位一体服务矩阵。其中,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室外训练与测试场将填补室外复杂环境适应性测试的行业空白,其与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体系深度对接,保障联动一体化中心销售的机器人产品性能可靠。漕河泾开发区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将创新构建“本地设备集群+长三角实验室协同+珠三角供应链联动”的三级响应体系,推出“1小时需求响应、72小时样品交付”的极速机制。
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展示与交易中心则将深度融合展示、服务、销售、场景测试四大核心功能,参观者既能近距离观摩全球领先的特种机器人在模拟工业场景中精准执行复杂任务,也能体验家庭陪伴机器人通过AI交互带来的个性化服务。该中心分为整机展示区、应用体验区、关键零部件生态区等板块。依托联动一体化共性服务平台,展示与交易中心的需求数据可实时传输至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实现零部件快速定制,从而实现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流程服务。作为未来产业成果转化的“第一现场”,该中心将高效赋能机器人产品建设一体化落地场景。
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的揭牌和人形机器人展示与交易中心的启用,标志着以“真实可触、可测可用”为特征的产业时代已然来临。这不仅是人形机器人走向市场的起点,更有望成为城市与未来共生的入口。(临港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