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25年7月14日
l重要动态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日前,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揭牌,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致辞。
成立上检公司,是上海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举措,将有助于上海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发展,打造国际贸易枢纽。
上检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是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主要从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等业务。企业将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守护美好生活”为使命,重点聚焦交通领域、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人工智能、其他新兴及未来产业等9大业务领域,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揭牌仪式上,市计测院、市特检院、市质检院和市检测中心4家完成事转企改革的单位正式交接成立。上检公司与相关政府部门、权威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领军企业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国资委)
l金融工作
上海国资母基金2025年度投资人大会举行
近日,以“国资聚势母基金,共筑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上海国资母基金2025年度投资人大会举行。会议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指导,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和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国赋科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会上,上海国资母基金管理人孚腾资本的合伙人汇报了上海国资母基金投资及运营情况。大会还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主题分别为“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策源投资”和“CVC资本赋能产业发展”。与会嘉宾聚焦源头创新和产业整合,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国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枢纽作用。
上海国资母基金是“上海国投系”基金矩阵的主干与枢纽力量之一,自成立以来,在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服务产业创新升级、彰显国资引领效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国资母基金对外认缴金额79.4亿元,其中包括38个子基金,15个直投项目,子基金群总规模804.9亿元,直接及间接投资项目926个,均符合“3+6”重点产业布局方向。
未来,上海国资母基金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立足优化国资布局与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上海国投公司)
l 国企之窗
临港集团主办中资企业“走出去”高端人才建设大会
近日,中资企业“走出去”高端人才建设大会顺利举行,大会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临港集团主办,以“新片区出海,与世界共赢”为核心理念,聚焦破解中资企业出海人才瓶颈,系统输出全链路的高端出海人才解决方案,吸引全国各地政府、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出海企业、顶尖学府、国内外专业出海服务机构等500余人参会。
大会发布了“新片区出海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将落户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涉外中心大楼,成为深刻理解全球化产业环境的高层次、复合型出海人才孵化高地。
“新片区出海人才合作伙伴联盟”由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与20家知名学府和服务机构共同成立,聚焦产学研资源整合与生态共建,推动国际化人才供给与企业出海需求的精准匹配。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国雷恩商学院,盈科律师事务所,开疆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业内顶尖高校与机构共同启动“首期新片区出海高端人才培养项目”。权威课程覆盖全球化战略、资本布局、科技出海、涉外法律等全维度,集结院士、院长、行业专家等硬核师资,为出海企业提供从战略规划到执行落地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与实践指导,全方位支持中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国发展实操能力的优秀人才,构建全球竞争力、开拓商业新疆域。后续,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出海痛点,推出系列化、定制化的出海培训课程,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助力中资企业高效实现全球化布局。
此次中资企业“走出去”高端人才建设大会标志着临港新片区在出海人才建设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未来,临港新片区还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在投融资等企业出海的关键环节及数字文化出海等新质生产力赛道持续链接全球资源,推动“SAGG新片区出海”品牌成为中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助力,为中资企业全球化发展注入长效动能。(临港集团)
华建集团、上海建科咨询集团助力上海乐高乐园开园
近日,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正式开园。园区内数千个乐高模型由超8500万块乐高积木拼搭而成,涵盖酒店、餐厅、影院、游乐设施等多元业态,骑乘设备、演绎道具、园林景观等建设内容丰富多样。华建集团、上海建科咨询集团用匠心筑梦,助力这一富有创造力的东方叙事正式启幕。
华建集团整合资源,发挥集团全产业链、全产品线的集成优势,将创意创想转化为可触、可感、可玩的拼搭世界,以专业力量守护“乐高迷”们的沉浸式体验。作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的主要设计单位,华建集团上海院凭借深厚的文旅经验积淀与技术创新实力,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了专业的咨询和设计服务,保障总体设计协调和落地,助力主题酒店、积木街道、全球首发悟空小侠主题片区及上海首家希尔顿嘉悦里酒店、商业餐饮娱乐街(RDE)爱琴海·缤纷里的建设营造。集团环境院、华东院、申元岩土及建设咨询分别承担了项目的室内、景观设计,全园主题、室外照明及部分片区建筑照明施工,智能化设计,部分片区的基坑围护设计及装配式建筑咨询与设计。
上海建科咨询集团下属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上海乐高乐园项目前期合作要点、合作谈判工作,负责项目核准申请咨询及乐高乐园配套商业街项目的论证咨询工作,并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及周边区域功能定位开发出谋划策。下属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上海乐高乐园项目全园区从方案设计阶段到竣工结算后的所有建安工程、骑乘演绎工程及相关工程咨询服务类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以及七大主题区域的建设监理工作。下属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承担了乐高乐园工作区、酒店、七大主题乐园区域及其配套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检测工作,涵盖了钢筋试块等结构材料、主体结构现场、装饰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检测、系统节能、二次供水及空调卫生学评价等多个关键项目。下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乐高乐园所有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的安装质量检测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乐高乐园机械的安全稳定运行构筑起了牢不可破的防线。(华建集团、上海建科咨询集团)
机场集团、上海地产集团保障暑期游客出行
7月起,暑运正式开启。机场集团、上海地产集团多措并举提升出行品质,全力保障旅客“暑运季”出行体验。
机场集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乘机出行品质再提升。旅客通过96990上海机场服务热线或微信小程序“上海机场”预约后,即可享受全流程一站式优先服务,机场与地铁、磁悬浮、高铁等交通方式联动,形成空地无缝对接的爱心出行服务链。浦东机场在T1国内和T2国际增设自助行李托运区,升级T2的国际国内航班互转服务。虹桥机场携手东航、南航、吉祥等航司升级跨航司中转服务,实现了不同航司之间行李直挂的无缝衔接。机场休憩更舒适便捷。为了方便深夜乘机旅客和中转旅客,浦东机场在今年5月推出国内出发安检24小时服务的基础上,携手联检单位于7月1日正式推出国际、港澳台24小时通关服务,在T1国内到达层、T2国内混流层、T2卫星厅国内混流和国际出发层打造了旅客过夜休息区,配备了舒适的沙发和躺椅供旅客休憩,同步完善充电服务、设置自动售货机,部分便利店和餐饮店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并在暑运期间陆续推出机场休息舱和机场淋浴间,让旅客在机场休憩更加舒适便捷。现场运行品质更安心。提前优化完善极端恶劣天气下现场运行保障预案,视天气情况做好航班动态调整,视情增开办票柜台和增开安检通道,加强航班调整信息发布;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延误航班和守底航班服务保障。浦东机场联合11家航司提供“航延乐享”服务,为延误旅客发放航延餐券,可以在超100家机场餐饮店铺使用,提供丰富多元餐食选择,做到“航班延误服务不延误”。
上海地产集团全面强化保障能力。科技赋能精准管控。作为长三角重要交通门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首日即迎来130.41万人次客流考验。面对持续攀升的客流压力,上海地产集团充分发挥运行管理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提前预判客流趋势并动态调整运力。在出租车蓄车场区域上客点,工作人员采取精细化运营指挥模式,引导车辆安全、高效地通过各个路口和路段,确保道路交通顺畅有序。暖心举措抵御酷暑。枢纽内增设防暑降温设施,在虹桥枢纽停车库、出租车上客点等区域配备电风扇、清凉饮品及应急药品,工作人员主动提供问询引导、行李搬运等贴心服务,让旅客在高温天气下出行更舒适。实战演练筑牢防线。为应对暑运期间大客流,上海地产集团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开展大客流疏散、消防安全、防暑降温等安全专项演练,并在停车库等重点区域组织联合消防演习,提升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效率,筑牢安全防线。(机场集团、上海地产集团)
上海电气开辟具身智能机器人新战场
作为上海制造的一面旗帜,上海电气快速布局、主动作为,加速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点。伴随着关节轴承的精密转动,一具钢铁之躯在实验室里逐渐成形,这不仅仅是上海电气自研人形机器人的新品诞生预告,更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向着未来产业发起冲锋的信号弹。
“钢筋铁骨”筑基,核心零部件撑起国之脊梁。布局机器人产业,上海电气并非“白手起家”。正是依托企业内“集团军”们的深厚制造业优势,通过联通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应用场景,让“老树”齐发“新芽”,焕发新生机。这勃勃生机的根基,首先扎扎实实地立足在了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上。近年来,上海电气旗下企业在机器人核心高成本部件研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上海天安轴承研发的“灵巧手”专用减速器轴承,具备高精度、低噪音、轻量化特性,适应复杂运动载荷;上海联合滚动轴承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用角接触球轴承,品种覆盖与技术领先性位居行业前列;上海振华轴承成功交付首台套国产化特种交叉滚子轴承,实现了机器人精密传动轴承国产替代;上海机床厂研发的200系列丝杠磨床,可加工行星滚柱丝杠等多种丝杠,磨削精度达到国家标准最高等级P0级,即百纳米级精度,约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正是这些“钢筋铁骨”般的精密部件,为机器人关节和运动机构的高精度控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塑造“肌肉”和“大脑”,本体攻关与系统集成。有了强大的“骨骼”,还需要健壮的“肌肉”和聪明的“大脑”来驱动。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制就是为其打造“肌肉”和“大脑”的关键一步。当前,一款面向工业生产与智能制造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凭借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经验,牵头本体研制工作,充分发挥上海电气产业聚集与供应链体系优势,内配套电动关节、机械标准件、螺丝紧固件、线束上下游多款核心零部件。该机器人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具备高灵活度和协调性,可覆盖工业场景精细操作以及场景定制化需求,能够胜任上下料、装配等多种高强度工作任务。上海电气深耕工业领域,在工业场景部署实施和商业化集成应用上具备竞争优势,这款机器人将充分发挥上海电气多元应用场景优势,搭载基于工业领域采集的数据语料所训练的垂直领域模型,形成场景应用技能训练解决方案,加速人形机器人应用部署,这意味着工业流水线中“机器人+工业”生态将被重新定义。
“极限挑战”先锋试验,探索核电场景示范应用。今年1月,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在沪启动。在工信部对人形机器人特种应用重点要求指引下,国地中心自2024年3月起联合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以核电行业极端、高风险作业环境为背景,围绕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的示范应用场景展开探索。目标是用机器人逐步替代高强度、高危险、重复性作业,提升核电制造效率与安全性,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上海电气正全力冲刺,通过加强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推动成果高效转化,力争成为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的“双料供应商”、工业垂直领域的“场景专家”,用更多、更优的“上海电气方案”,为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铺设开阔坚实的道路。(上海电气)
华谊集团下属上海化工研究院碳-13同位素技术
产业化实现重要突破
近日,华谊集团下属上海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碳-13同位素多塔级联低温精馏工艺技术实现重要突破,用于碳-13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稳定同位素碳-13产业化装置在安徽海素公司实现稳定运行,并顺利得到丰度99%以上的碳-13一氧化碳产品。目前,首批次产品已正式发运至下游制药企业进行验证。
碳-13是幽门螺杆菌检测、临床诊断试剂、超极化核磁共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稳定同位素,长期以来,我国碳-13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全球仅有极少数国家具有量产能力。稳定同位素碳-13具有无放射性及精准示踪性,可为核磁共振、质谱及光谱分析提供精准信号,作为临床精准诊断和关键战略材料等领域的核心原料,是急需实现国产化的关键材料。
安徽海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公斤/年稳定同位素碳-13产业化项目依托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稳定性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研发能力,将上海化工研究院攻克的同位素催化转化、高纯气体深度纯化等一系列成套技术成功落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碳-13同位素多塔级联低温精馏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彰显了上海化工研究院在稳定同位素分离及应用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技术优势,是继氮-15、氖-22、氧-18、硼-11等实现产业化后的又一个稳定同位素规模化量产产品。
产品上市后,我国碳-13同位素产业将实现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链贯通,有效缓解国内相关同位素依赖进口的局面,进而开启我国稳定同位素产业新篇章。(华谊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