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13期

发布日期:2025-05-15 信息来源:
  • 上海国资
  • 第13期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25年5月15日

    l金融工作

    国泰海通积极服务科创债券市场发展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日,国泰海通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成功簿记发行,成为首批证券公司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之一。募集资金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

    此外,国泰海通积极助力首批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牵头承销工商银行、中信证券等首批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达235亿元,其中工商银行科创债券是目前全市场最大单笔发行项目。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科技创新贷款投放,通过“债权融资+产业赋能”模式,推动金融“活水”直达科技型企业。

    2021年科技创新债券试点以来,国泰海通深耕科创债券业务,形成跨市场、全链条服务能力:在交易所市场,已累计协助164家企业发行529只科创债券,融资规模7698.57亿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在银行间市场,已累计协助22家企业发行39只科技创新票据,融资规模406.2亿元。

    国泰海通将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投资+投行+投研”一体化优势,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供给,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高质量、全链条、差异化的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国泰海通)

     

    中国太保做强市值管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中国太保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五篇大文章”,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高质量答卷。集团营业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归母营运利润344.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资产2,914.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管理资产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

    深耕保险主业,价值基础进一步夯实。寿险纵深推进“长航”转型,全年实现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达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多元渠道布局策略显现成效,价值银保、职域营销业务价值大幅增长。产险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压降综合费用率,车险、非车险均保持承保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提升,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8%。资产管理持续强化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框架体系和专业化投资能力,前瞻把握宏观环境变化、政策运行趋势和市场演化中的结构性机会,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提升服务能级,强化高质量发展内核。锚定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保险服务10.5万家企业,累计保额超111万亿元,科技投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绿色保险围绕巨灾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清洁能源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交通保险、生态碳汇保险、碳资产保险等,提供绿色保险保额超147万亿元,绿色投资规模超2600亿元。普惠金融丰富供给,普惠型健康险服务超4亿人次,惠民保业务覆盖230城,农险保障超6400亿元。养老金融打造特色,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超7400亿元,“太保家园”社区落地13城15园,床位超8800张,居家养老“百岁居”体验中心落地127城。数智太保加速推进,AI服务调用量超15亿次,同比增长125%,数字劳动力覆盖近3,000人,效率提升20%,并成为全国首家通过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最高5级认证的保险集团。

    持续深化改革,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司完善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圈建设,高效应对冻雨、台风等重大灾情,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健康险服务质量指数在专业健康险公司中排名前列。深化合规经营理念,集团非标信用风险预警等项目荣获人民银行金发奖,产、寿险公司的监管风险综合评价结果继续保持良好。加强公司治理主体的专业高效和约束制衡,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核心决策作用,深化管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不断提升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连续11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优秀),MSCI ESG评级获国内保险公司最高评级AA级。(中国太保)

     

    国企之窗

    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启动

    东浩兰生集团打造全生态品牌服务

    日前,以“品牌成长引领新质消费”为主题的2025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服务业处、东浩兰生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中宏网共同启动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新闻报社以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与科技实践工作委员会进行了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介绍了“品牌未来发展计划”。该计划以“一平台、两建设、双循环、多衍生”为愿景,搭建以国家品牌建设战略为核心的品牌生态交互平台,聚焦服务城市和企业两大维度,努力推动国内自主品牌建设并带领品牌出海。该计划还将联合高校、智库、平台等共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品牌服务新生态。

    东浩兰生集团自2018年开始连续八年服务中国品牌日,今年的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由原先5天的品牌博览会展会现场服务转型为365天的全生态品牌服务,通过建设东浩兰生品牌生态交互平台,以“品牌生态聚能环”为引擎,启动品牌未来发展计划,向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品牌建设服务。(东浩兰生集团)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推出国内出发安检24小时服务

    近日,浦东机场在1号和2号航站楼全面启用国内出发安检24小时服务,更好服务中转旅客和乘坐深夜航班旅客。

    今年以来,上海机场客流量持续提升,“五一”小长假期间,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保障进出港旅客193.7万人次,日均3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入境旅客日均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4%。为了方便在深夜进行转机和乘机旅客尽早进入候机区,享受更便捷完善的候机和商业环境,浦东机场进一步优化了安检工作时段以更好匹配航班时刻,于“五一”小长假前夕,在1号航站楼试运行了国内出发24小时安检服务。采取“当日航班、当日过检”模式,凌晨抵沪中转或搭乘国内航班的乘客,在完成值机和行李托运后,即可随时通过安检进入候机区。

    国内出发安检24小时服务推出后,受到旅客广泛好评,机场方面根据旅客反馈,于5月11日将该服务扩展至2号航站楼,并根据每日客流情况,动态调整安检通道数量。浦东机场还同步优化了航站楼商业餐饮及配套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加温馨便捷的乘机出行体验。(机场集团)

     

    百联集团承办上海商超外贸优品选品对接活动

    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近日,百联集团承办上海商超外贸优品选品对接活动,支持外贸产品拓展内销。百联集团成立“外贸拓内销”工作专班,建立“月调度、周例会”机制,通过供应链重塑、渠道协同、政策响应,联动旗下联华股份、百联股份、百联全渠道等成员企业协同发力,目前百联旗下成员企业已与近50家外贸企业进行接洽,其中8家企业已经进入上架流程。

    联华股份开展并落地“好物回家”行动,通过快速上架、品牌扶持、供应链优化等多维度措施,助力出口企业开拓内需市场。同时创新“边运输边检测”的模式,实现舟山、宁波等地的出口级海鲜72小时从外贸工厂到上海货架的极速响应。

    百联股份挖掘旗下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和时尚买手店等超30家企业潜力,以“策划型招商+保姆式运营赋能”加速供应链上企业实现内销落地。同时,为外贸企业定制全渠道整合营销资源包,助力企业形成产品传播矩阵。

    百联全渠道推出“费用减免+审核加速+扶持转型”组合拳。依托“i百联”线上平台倾斜投放资源,结合微信生态、社群营销等精准触达消费者。

    随着与外贸企业的深度接洽持续推进,百联集团正以全渠道资源整合优势,构建起“政策对接有速度、渠道拓展有广度、品牌培育有温度”的内销服务生态。未来,百联将联动更多商超企业资源,完善全链路服务体系,助力更多外贸优品从“出口尖兵”转型为“内销能手”。(百联集团)

     

    上海交易集团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落地

    提供“上海智慧”

    上海交易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充分发挥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作用,通过机制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绿色金融工具探索,为要素资源市场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上海智慧”。

    上海生态清洁小流域价值转化新突破。成功落地“上海市浦东新区森兰湖生态清洁小流域4.7公顷区域水上运动及附属设施3年经营权”项目,实现上海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过拓展生态产品交易类型,挖掘生态要素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点,破解城市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难题,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板,把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

    “水信托”激活水资源配置新动能。发布国内首个“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将金融工具信托与用水权交易融合,丰富用水权交易品种,畅通金融服务渠道,破解了传统水权交易难题,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中的作用,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用水权交易,助力激发市场活力。

    积极探索“公益诉讼+碳交易”新机制。与上级部门共同探索该创新机制,将碳交易与公益诉讼有机结合,依法规范引导环境侵权者通过碳交易机制购买碳汇、减排量来承担生态环境损害侵权责任,切实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落实到具体的碳减排场景、项目上来,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完成“公益诉讼+碳交易”案件近20件,完成购碳5297吨,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显著。(上海交易集团)

     

    华建集团以科技赋能品质人居

    筑造“好房子”标杆

    华建集团始终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依托全产业链集成优势,深度参与上海及全国城市更新实践,以科技创新赋能人居品质,打造“好房子”设计样本。

    助力“好房子”标准体系建立。主编中国建筑学会《智慧住宅设计标准》等多项行业前瞻性技术标准。对上海市地标《住宅设计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将于2025年内完成并发布实施。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好住房技术导则(试行)》以及覆盖保障房、旧改、社区更新领域8项行业标准

    加强“好房子”绿色智慧转型。推动住宅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开展《住宅水系统高品质提升技术及应用研究》《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化构造研究》等新技术研究应用,创新集成多类型低碳设计技术,打造近零能耗住宅。建设“城市更新技术研究学科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形成“好房子”等城市更新关键技术体系。联合4家高校和企业共建“人居环境可持续更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上海市住建委首批科技创新平台。

    多维度参与上海“好房子”项目建设。在旧住房成套改造方面,参与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长宁区天山三村改造(贴扩建)等代表性项目。在老旧小区、美丽家园改造方面,参与徐汇区宛南六村、普陀区新村路凯旋花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项目。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参与黄浦区半淞园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长宁区虹桥人才公寓、闵行区浦江镇馨和雅苑保障房、宝山区南大智慧城租赁住宅等标杆项目。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参与青浦蟠龙天地、浦东三林滨江、嘉定马陆镇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华建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