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25年3月24日
l金融工作
上实集团联合港科大设立香港生物科技基金
近日,由上实集团与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联合发起的香港生物科技基金在香港正式设立。
香港生物科技基金的成立是上实集团推动沪港联动的重要举措之一。集团将依托沪港两地科研生态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化桥梁,专注于以港科大为代表的香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早期创新成果转化,通过衔接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促进生物科技发展,积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和上海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高地建设。
此次设立的香港生物科技基金由上实资本担任管理人,基金目标规模6亿港元,将聚焦香港及大湾区,专注于生物科技早期创新项目。未来,基金将充分发挥产业生态赋能、沪港资源协同等差异化优势,重点关注香港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的优势学科成果转化,引领香港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技术和成果的孵化转化。基金将依托上实资本和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持续打造的产学研医资等创新生态资源,深度链接长期合作的产业伙伴,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为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注入创新动能。(上实集团)
上海银行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激活消费新动能
近日,上海银行上线文旅主题卡,升级打造“场景创新+生态共建+科技赋能”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金融惠民生、促消费“组合拳”,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活力、增强消费动力,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场景创新,打造民生消费“升级包”。近日,上海银行围绕文博、旅行、演艺3个主题,“上新”文旅主题借记卡。上海银行APP同步上线S+文旅专区。主题卡涵盖多种文旅消费场景,不仅包含沪上特色文化演出,还整合景区门票、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优惠,串联起文化、旅游、餐饮、购物等多个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文旅消费选择。
生态共建,激活消费金融“双循环”。上海银行积极构建“政府+场景+客群”三维消费生态。围绕家电数码、餐饮、住宿旅游、观影、运动等不同主题,配合政府消费券发放,上线消费券专区,联动头部电商、网红商户、联名合作方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政府补贴+银行让利+平台赋能”的生态模式;围绕文旅消费新趋势,携手上海文化广场、大麦、飞猪等商户和平台开展文旅消费生态建设,开展网点快闪活动、购票支付优惠等专属权益;针对银发一族升级“乐龄卡”,聚焦微信、云闪付、社区食堂等消费渠道和场景,开展首绑礼、月月礼等优惠活动,升级银发一族消费体验。
科技赋能,构建指尖响应“服务链”。上海银行持续加大科技赋能,提升支付便利性。针对外籍来华人员,持续升级“旅行通卡”,以“纯线上”“轻量级”全渠道服务,附带“多语言”“强风控”等多重保障,为外籍用户在华“衣、食、住、行、娱”等消费场景提供支付便利和安全保障。目前,该卡已为超42万名外籍人士提供支付便利化服务。
此外,上海银行通过完善消费者数据维度,建立风险评价视图,与支付宝、京东、云闪付、抖音等头部平台合作,利用智能模型预测消费偏好,以个性化金融服务,匹配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上海银行)
l国企之窗
联和投资公司下属垣信卫星千帆星座
第五批组网卫星入轨
日前,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联和投资公司下属垣信卫星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垣信卫星首次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千帆星座组网卫星的发射任务,代表中国商业星座和商业发射场首次协同运作成功,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开启新的应用实践。
此次发射,也是垣信卫星首次启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执行千帆星座组网卫星的发射任务,更多元的火箭型号应用和发射工位资源的适配,为千帆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更有力保障。
本批次卫星由联和投资公司另一家投资企业格思航天自主研发,采用平板构型低轨宽带互联网卫星设计。
千帆星座是我国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其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核心技术及产业链全部自主可控。千帆星座的组网卫星发射均为“一箭十八星”,证明我国平板式卫星堆叠“一箭多星”发射技术已经成熟。(联和投资公司)
东浩兰生集团积极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IASC欧洲总部在图卢兹启动
近日,由东浩兰生集团牵头举办的国际航空价值链领袖峰会(简称“IASC”)欧洲总部在图卢兹正式启动,持续推动中欧民用航空产业的贸易与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欧航空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期,IASC与上海临港新片区携手,在图卢兹举办了临港新片区首次海外民用航空产业推介活动。
借助进博会的平台,IASC与总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法国航空谷(Aerospace Valley)于2019年结缘。2025年3月,IASC再次来到图卢兹,宣布IASC欧洲总部在图卢兹正式启动。
同期,“投资临港·全球行”招商系列活动之“2025年上海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推介会”在法国图卢兹举行。欧洲空客、欧洲ATR、德国利勃海尔、美国伊顿集团、法国雅德胶膜、荷兰CIREX、法国斯飞科技、DSV空运和海运、精益物流、Digicross、法国航空航天谷、图卢兹商学院TBS Education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NAC等来自民用航空制造、维修、协会、教育等细分领域的30余家法国本土企业参加活动。上海临港新片区代表团、IASC国际航空价值链协会和法国民用航空企业围绕“临港新片区-法国图卢兹民用航空产业贸易与投资机遇”议题深入交流。法国航空航天谷、图卢兹商学院、荷兰CIREX精密铸造等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以及分别从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做了交流。
活动期间,IASC积极向法国及图卢兹的企业集中推介中国优秀工匠企业在巴黎航展的联合展台——IASC Chinese Aerospace Clusters,并重点介绍了参加巴黎航展的中国企业。在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的国际航空价值链领袖峰会上,IASC宣布推动“巴黎航展中国企业联合展台”项目。本届巴黎航展将于2025年6月16日-22日在法国举行,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业务范围涵盖航空级高温合金、钛及钛合金、航空铝合金材料等多个领域,均为各自行业的领先企业。截至目前,联合展台的设计工作已完成,已有11个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展团确认前来中国展区洽谈交流,预计将有超过30个城市集群的数百家企业来访。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IASC已成功举办七届,并由2天的行业峰会拓展出了365天的物理空间和服务体系,协助全球中小航空供应商开拓中国市场,促进本土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不断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助力航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东浩兰生集团)
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在漕河泾开发区孕育新可能
近日,位于临港集团下属漕河泾开发区科创公园内的人形机器人孵化器获评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聚焦前沿科技,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人形机器人孵化器总面积规划约12048.5平方米,由漕河泾开发区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旨在打造“人形机器人生态矩阵”,以“技术闭环、金融闭环、支持闭环”为支撑,以科研驱动为抓手,投资驱动为孵化逻辑,场景驱动提供成长关键动力。
人形机器人孵化器设有科学家工作室,广泛吸纳国内外机器人领域顶尖科学家入驻开展成果转化,并纳入孵化器基石科学家矩阵,通过“基石科学家为核心研发生态,汇聚业界头部企业力量及应用生态”的模式,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具体产品落地。人形机器人孵化器目前已部署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环节,建有联动一体化服务平台,包含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机器人“超市”、机器人共性测试、AI Hacker House等服务内容,为孵化及生态企业提供测试、制造、展销及社群生态的全方位服务。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8家机器人创业项目排队等待入孵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其中,爱观视觉研发的轨道交通弓网解决方案与申通地铁集团合作,已在上海地铁里实现批量应用;派特纳在孵化器的对接下成功与上实集团达成合作,让机器人成为机场联络线日常维护员之一;Cyan青心意创独立自研的通用人形机器人OrcaⅠ具备在“拟人直膝”状态下的行走、爬坡、原地转圈、步态恢复等能力,或将成为真正没有“机械感”的机器人。
科技金融方面,漕河泾开发区在人形机器人孵化器共设立总规模约2亿元的专属“人形机器人发展基金”,对于早期企业可予以种子轮及天使轮投资支持,以“知识产权投资+VC投资”复合的模式,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促进具体产品和代表企业落地、成长、壮大。
未来,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将以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带动高端资源汇聚、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培育和赛道拓宽为长远目标,着力成为人形机器人独角兽策源地,以及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创业的首选地。(临港集团)
光明农发集团聚焦种业创新
打造长三角未来种业发展策源地
近年来,光明农发集团建立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围绕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区目标,全面强化农作物新品种试验鉴定、展示示范及评价功能,构建集科研试验、技术培训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标准平台。目前具备年承担1000个新品种试验和100个新品种展示能力,可满足国家及上海市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与示范推广需求。
完善试验体系。2024年,基地圆满完成水稻新品系鉴定试验、区域试验等系列评估,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权威田间试验数据,助力优质品种通过审定。基地承担2024-2025年国家、长江中下游联合体、上海市、光明农发集团等15组大小麦试验,250多个大小麦新品系试验鉴定工作,为大小麦新品种试验、鉴定、示范、审定、推广服务,构建起覆盖主粮作物的全链条试验体系。
集聚种质资源。基地设立院士、知名育种家、科研院所、高校品种专区,收集长三角地区院士、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等20多个单位研发的100多个水稻新品种,对育成的最新品种进行展示,建设种质资源库,为种业创新提供源头活水。2024年10月,光明农发集团联合长三角地区多家科研院所、种业企业打造“种业芯片”创新平台,举办首届长三角种业科技论坛,成立长三角水稻绿色种业协同创新暨产业生态联盟,搭建起了各方合作共赢的桥梁。
创新运营模式。基地构建试验示范平台、展示集聚平台、技术交流平台、品种引进平台、品牌推介平台等五大功能矩阵,全面提升种业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借助试验示范基地平台,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光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人才引进、委培、双向培养、定向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探索创新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每季度举办种业主题沙龙,搭建产学研深度对接桥梁。
创新服务赋能。基地与中小学共建田间课堂,创建农业科普研学路线。面向科研院所开放技术共享平台,使试验示范基地成为技术研究、技术交流、教学实习的摇篮,将基地打造成为科普教育示范区。
未来,光明农发集团将深耕生物育种与数字农业,依托国家级分子育种平台与智慧农业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升级,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光明食品集团)
“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在上海港启航
近日,“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精品航线首航仪式在上港集团罗东公司码头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联动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港口航运领域的引领作用,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上港集团联合天津港集团、广州港集团,携手安通控股,以“三港一航”联动服务体系为核心,打造南北物流高效通道,通过自动化码头革新、数据互通共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提升港口作业效率与供应链韧性,服务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三大港口集团以“确保南北物流通道高效畅通、推动港口作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升级”为目标,依托自动化码头技术革新与数据互通机制,构建起天津-上海-广州协同的“三港一航”联动服务体系。“三港一航”业务由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与安通船公司协同参与,合作航线包括:天津-上海、上海-广州。1.5万吨级和3.5万吨级船舶在天津-上海、上海-广州双线实现3至4天高频次快航,与陆运相比,单箱费用大约降低65%。三港联动将实现上海港、天津港及广州港与安通船公司之间信息实时共享,提升船舶靠泊与作业效率;建立完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启动处理流程;分别从单一物流节点升级为区域发展引擎,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保障集装箱作业效率。
“三港一航”将围绕“高效、精准、降本”目标,携手开展市场开发,优化南北中转速率,提高靠离泊准班率,以更快时效、更优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南北海上物流通道。上港集团将发挥自身在数字、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共商、共建、共治“海上高速FAST”,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经贸发展做出更大努力。(上港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