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4年10月8日
l金融工作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启动第一批子基金公开遴选
近日,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一批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启动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吸引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和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升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挥对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引导功能。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将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相关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将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相关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将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运行,遴选专业投资团队,通过子基金投资、直投、生态运营等运作方式,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产业培育、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母基金将推进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协同联动,以市场化方式链接创新资源,支持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生态,推动上海加快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国投公司)
浦发银行推出“浦链通”数智供应链服务体系
浦发银行近期推出了创新的“浦链通”数智供应链“1+1+X”服务体系,旨在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该服务体系由“浦链e融”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领衔,辅以一系列全生态、全在线、全场景、全智能的数智供应链产品,包括“浦链通、浦车通、浦贴通、浦订通、浦销通、浦函通、浦证通”,全面覆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在供应链上游,“浦订通”专注于为订单生产备货、供货的企业提供服务;而“浦链通、浦贴通、浦证通”则服务于核心企业验收入库、到期付款的关键环节。供应链下游,“浦函通”服务于招投标中标签约企业;“浦销通、浦车通”则为经销商向核心企业下订单、付款或还款提供便利。
以某车企经销商为例,浦发银行通过“浦车通”的自助开票功能,实现了最快1分钟出票的高效服务,同时在线自助赎证功能使经销商能够随时办理赎证手续,极大地支持了经销商的资金管理和资金链稳定。另一案例中,某国内白色家电制造龙头企业通过融入“浦链通”至其供应链平台,实现了供应商收款后立即用于经营,显著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浦发银行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推进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产品创新,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支持核心企业稳固和强化供应链。
截至目前,浦发银行已服务超过3100家供应链核心客户和超过2.4万家上下游客户。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展望未来,浦发银行将在数智化战略的引领下,持续优化供应链金融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浦发银行)
l国企之窗
上海国资国企集中亮相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近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工博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家参展商。
本届工博会由东浩兰生集团主办,紧扣我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设置了9大专业主题展和6个展示专区,包括人形机器人、储能、生物制造、工业软件、集成电路和工业创新源INNO-X等,旨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和引领。在“新型工业化”成果展示区,重点展示了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和创新成果,彰显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上汽集团在本届工博会上展示了其在绿色智能出行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上汽星云”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展现了上汽集团在驱动、储能、底盘、热管理等软硬件系统的全面技术优势。基于十余年的自研经验,上汽集团推出了全新一代DMH超级混动系统,以多项领先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超长续航、超低油耗、超低静音、超强可靠性的全新驾乘体验。上汽集团在智电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成功推出了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在内的“七大技术底座”,加快提升在电动智能网联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上海电气以“工业进化论”为脉络,构筑起“ENERGY—INDUSTRY—FUTURE”三大进化篇章,展现了其对新型工业化的深刻洞察和战略布局。在产品发布环节,上海电气发布了“绿色甲醇集成化装备系统解决方案”“全球最大容量海上浮式平台用发电机”“燃机大数据中心暨Ai+SIMPLE智能运维平台”和“环保新冷媒R290高效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等四大硬核工业科技新成果,体现了在工业基础件领域的专业与精进。
华谊集团积极贯彻“绿色化工,美好生活”的企业愿景,集中展示了一体化战略推进、数字化技术赋能以及绿色生产工艺创新方面的最新成就。通过生动的场景模拟,向公众展现了集团产品在日常生活及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华谊集团展台分为集团整体形象展示、先进材料、化工与生活、绿色工艺、数字赋能和老字号品牌六大板块。在“2024中国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华谊集团与各大研究机构和领先企业共同探讨了新材料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前景。(东浩兰生集团、上汽集团、上海电气、华谊集团)
上海首个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利用项目正式启用
近日,上海城投集团与中船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合作的再生水利用项目举行竣工通水仪式,标志着本市首个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利用项目正式启用。
根据双方签署的再生水项目合作协议,外高桥造船从毗邻的上海城投竹园四期污水处理厂引入经净化处理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再生水用于船舶压载水、厂区绿化灌溉、设备调试冷却等方面水源替代。再生水进入外高桥造船后,先通过新建的再生水增压泵站,由两台90KW和两台30KW的离心泵将水源送往船坞、码头等区域。泵站出水口水压达0.5MPa,即使用水末端也能够达到0.3MPa。水源流量能够满足外高桥造船每小时1000吨的峰时需求,预计每年节约新水70万吨,相当于370个标准游泳池的用水量。
该项目是央地双方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创新。项目的顺利通水,开拓再生水回用新思路与新模式,为航运领域创新应用水资源节约集约技术提供了可行方案,为创建节水型船舶企业树立了标杆,在优化供水结构、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方面,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双方还将继续在危废处置、一般固废收集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服务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
本次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央地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模式的崭新开端。未来,上海城投集团将与中船集团深化在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力度,进一步拓展在危废处置、一般固废收集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随着再生水工业利用的先行示范,上海城投集团将推广更多类似的项目。上海城投集团再生水项目合作模式将在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循环经济、实现供水体系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上海城投集团)
构建全球设计合作与交流平台
华建集团承办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近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4)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办。这是上海连续第三年承办此项盛会,本届大会以“设计无界,新质生长”为主题,致力于构建全球设计合作与交流平台,探索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让城市和生活处处充满设计的智慧与魅力。华建集团作为全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此次大会中牵头策划并组织了建筑设计板块的系列活动。
“设计无界·新质更新——国际建筑设计城市更新高峰论坛”作为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高峰论坛,汇聚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论坛聚焦新理念、新产业、新体验,全面展现了城市更新相关领域的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文化的魅力,彰显了建筑设计在助力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坛上,《城市更新共创伙伴倡议2024》和《活化建筑经典:上海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2010-1019》正式发布。
“AI智绘·创新无界——未来设计论坛”作为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围绕跨领域设计创新、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智慧城市建设、未来设计人才培育等议题,邀请了各领域专家分享观点并进行交流对话。论坛推动了设计与科技、工程、环境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论坛上,时尚之都女性设计师联盟、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智能建筑专委会正式成立,并发布了《2024智能建筑倡议》。
建筑设计专题展以“先锋经典 新质生长”为主题,通过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AI设计工坊、先锋设计等四大板块,全面展现了城市更新和建筑设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貌。展区设计呼应大会主题,以“光盒作用,建筑生机”为设计理念,展现了建筑的“光盒”作用形成的城市呼吸。设计采用经典建筑中的方形元素组合,通过透明盒子的光影变化,展现了建筑森林在有界的城市中,可以进发出无界的生命力。(华建集团)
为中国“星链”打造“星工场”,联和投资公司投资企业格思航天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新卫星
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是全球航天科技前沿的“兵家必争之地”,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联和投资公司投资企业格思航天表示已经自主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卫星整星及星上电子学产品,为中国“星链”计划——“千帆星座”的实施提供卫星产品定制服务。
今年8月,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首批18颗组网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向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上海格思航天正在为“千帆星座”打造“星工场”。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互联网在国家政策法规、技术升级等多重驱动下,产业发展迅速,相关应用不断落地。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科学部署下,《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相继出台,卫星互联网成为上海市的重点特色产业。
格思航天从成立之初,就定位在卫星的研发设计与智能制造,形成了从整星研发制造到关键单机和零部件的自研的全产品链能力,并打造国内首个实现“研发、供应链、制造端到端数字化集成”的商用卫星批产智能工厂。格思航天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卫星整星及星上电子学产品,具备高可靠性、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同时,设计基于COTS器件的电子学平台,制定针对性的商业航天元器件管理规范,在有限资源下,增加系统冗余设计,解决了传统卫星设计寿命长、研制周期紧张等问题。
特别是,在松江区的G60卫星数字工厂,配套了行业最先进的“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技术,是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这其中,脉动式卫星生产线借鉴航空及汽车工业的高效流水线作业方式,生产1颗卫星仅需1—1.5天,较传统卫星制造提升了3倍。预计到2026年,可达到每年500—600颗卫星的产量,彻底改变传统“人力密集型”的卫星装配模式,刷新了卫星批量生产“里程碑”。(联和投资公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