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22期

发布日期:2024-06-18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22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4年6月18日

    l国企之窗

    首列中欧班列(上海)精品班列开行

    近日,东方国际运营的首列中欧班列(上海)精品班列在铁路闵行站发车,驶向德国杜塞尔多夫诺伊斯。这标志着中欧班列(上海)在实现固定时间、固定车次、固定线路的国际班列目标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目前,中欧班列(上海)已实现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全覆盖,联通12个国家及境外城市与站点超100多个。

    满载着11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上海)从铁路闵行站出发,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开往德国杜塞尔多夫诺伊斯场站,全程段时效约20天,这也是中欧班列(上海)开行的首列精品班列。精品班列的常态化开行为中欧两大经济体间高附加值、强实效性商品进出提供了全新物流通道选择,将为长三角地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物流服务。

    2021年9月28日中欧班列(上海)首发以来,从初期的服装鞋帽、玻璃器皿、汽车配件等商品的基础上,运载的货品逐渐丰富。此次精品班列首列更是搭载了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光伏组件、电动割草机等高货值的高端工业产业设备,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此次精品班列也是中欧班列(上海)首次直达德国杜塞尔多夫,标志着上海始发终到的中欧班列,在常态化运行上海至汉堡、莫斯科、马拉舍维奇、阿腾科里等多条线路的基础上,又开通了一条新的线路,在更大范围构建起了上海连通亚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截至5月31日,中欧班列(上海)总计开行达213列,货重20万吨左右,货值73亿人民币,集装箱21404TEU标箱。(东方国际)

     

    首套国产特种石墨浸渍生产线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上海电气旗下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锅炉厂”)总承包的首套国产化2万吨/年特种石墨浸渍生产线项目通过验收,进入全面满负荷投产状态,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

    特种石墨作为核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材料,其国产化意义重大。在核能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子减速剂、反射材料以及高温气冷堆用球状和块状石墨,是确保核能安全高效利用的基础。在半导体产业,高纯度石墨是直拉单晶炉加热系统的核心组件,也是硅片加工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直接关系到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成本。

    该生产线出产的特种石墨产品具有孔隙率低、强度高、导电性强、导热性强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等特性,所有指标全面达标国际水平,部分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产线投产至今已高质量产出特种石墨超过110批次,总量达8500吨以上,且保持100%合格率,凸显了国产化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此次技术突破是由上海锅炉厂技术团队与环球工程上海分公司的技术团队联合攻关,从研发设计到现场安装调试历时14个月,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特种石墨的国产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上海电气)

     

    隧道股份打造“生态城墙”助力黄浦江上游水质提升

    近日,由隧道股份城市环境承接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生态缓冲带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项目(青浦农业园区示范)”顺利完工。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占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旨在为青浦现代农业园的农业区与河岸河道之间打造一座“生态城墙”,隔离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营养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守护上海千万市民的饮用水源——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安全无虞。

    打造农业园“生态城墙”有效防止水源污染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是青浦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上海市率先启动的4家市级农业园区之一,于1999年3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7.07平方公里。隧道股份城市环境承接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生态缓冲带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项目”,主要包括3大核心梯级植被缓冲带、5条生态河道缓冲带、2条生态沟渠缓冲带、2座生态水循环泵井、1套水环境监管系统等的建设。

    隧道股份在农业园区与水系之间建立起一道道缓冲带,缓冲带就如同“生态城墙”能有效隔绝农业园与水源地水系,防止农业园的富养物质通过土壤、地下水系等渠道渗透到外部水系中,进而保护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环境安全。

    多层守护+智慧管理守护水源地安全无虞

    这道“生态城墙”将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一级防护:植被净化区通过丰富的生物植被,对园区入园水体和循环水体进行处理与缓冲。源于农业园的农药、肥料等营养物质,将被这些植被“层层吸收”。

    二级防护:生态河道“植物城墙”外,隧道股份城市环境将建设一条“护城河”,提升防护稳定性和水环境容量,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进一步削减。

    三级防护:输水型草沟和浅滩湿地通过泥沙沉降、反硝化、植物吸收等作用,对地表径流进行过滤,打造全生态循环水系。

    隧道股份城市环境通过种植沉水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成份,使水体中的悬浮物被氧化分解成为矿物质,形成负碳效应;同时,分解过程中将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底泥,使淤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生物及微生物繁衍,进一步促进水体生态多样化,保持水体稳定清澈。

    此外,项目团队还将利用循环泵井将河道中的水提升至梯级植被缓冲带Ⅰ、Ⅱ、Ⅲ区进行物理沉淀、生物吸附和降解处理。经循环处理后,总磷、氨氮、高猛酸盐指数将被有效削减,实现区域水质总体提升。

    为保障项目后期的运行质量,隧道股份城市环境还建立了现场水系及站点信息存储数据库,以对COD、溶解氧、氨氮、总磷、浑浊度、PH、电导率等数据进行智能检测,打造透明化、可视化的水质监测系统,确保能实时监测水质数据。隧道股份

     

    上汽集团积极推动汽车产业链绿色低碳化转型

    近日,“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CN100)”揭牌成立,上汽集团成为联盟链主企业。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浪潮,通过创新驱动,加快绿色低碳化转型,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共识和共同责任。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上汽集团聚焦汽车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化转型,通过绿色产品、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等一系列低碳化“组合拳”,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2023年,上汽集团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112万辆,位居全球行业新能源车销量头部阵营;通过落实节能技改项目,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6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2.5亿千瓦时;获得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31项环保荣誉。近三年,上汽集团万元产值能耗累计下降17%,乘用车单车能耗累计下降14%。目前,上汽集团已经成功建设覆盖近140家所属企业的“能效管理平台”,对绿能生产、能源输配等环节实施集中管理。(上汽集团)

     

    临港集团发布《可持续发展融资框架》获高评级认可

    近日,临港集团发布《可持续发展融资框架》,并取得来自穆迪和联合绿色发展的双重第二方意见认证,框架获得穆迪SQS2(优秀)可持续发展质量分数和联合绿色发展Robust(健全的)的评估意见。

    这是自2022年10月穆迪更新其第二方意见评级方法后,授予中资园区开发行业发行人可持续发展融资框架的最高评级,同时联合绿色发展也在同类型企业中对该可持续发展融资框架各个核心要素方面给出了最高评分,彰显国内和国际权威ESG评审机构对框架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临港集团构建公租房、长租公寓、蓝领宿舍住房保障体系,提供房源37000余套,让园区成为“留业、留人、留家、留心”的美好家园。

    此外,临港集团在上海率先出台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国际氢能谷”特色产业园区,引进氢能全产业链企业30多家,参与组建上海市氢标委,大力培育绿色产业集群;两次参加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正式发布“十大绿色建筑”“十大绿色场景”“绿色低碳十大创新技术产品”名单。

    临港集团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特色服务体系,实现绿色金融助力园区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18年3月,发行首单以绿色建筑为标的的绿色债券,临港集团成为上海首家发行绿色债券的非金融企业。2022年,临港集团相继落地上海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国际银团贷款,发行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碳中和债券以及全球首单绿色双币种自贸区离岸债券,获得国内及国际评估机构高等级评价。(临港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