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19期

发布日期:2024-06-03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19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4年6月3日

     

    l金融工作

    上海银行为大零号湾打造专属科技金融品牌

    近日,上海银行大零号湾专属科技金融品牌——“零动智融”发布。

    三个产品体系覆盖全生命周期

    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聚集了近4000家硬核科技企业,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上海银行已参与设立了“大零号湾”首支科创型基金“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基金,助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为推动和支持“大零号湾”建设,持续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围绕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上海银行和闵行区科委共同推出“大零号湾”零动智融系列品牌金融产品。针对0-1初创期企业、1-10早中期企业、10-100成长期企业,上海银行分别提供“科技孵化贷”“科技加速贷”“科技启航贷”等以信用为主的金融服务产品,最高分别可获得200万元、800万元、5000万元的贷款。

    目前,上海银行“零动智融”三大产品已覆盖大零号湾核心区域内16个创新载体和7个孵化器,首批已有近20家科技企业获得授信。

    四个服务属性有效支持科创发展

    在赋能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路上,上海银行正摸索打造针对未来产业链的立体金融服务体系。为有效支持科创高质量发展,上海银行正打造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专”“精”“特”“新”。具体包括:组织体系“专”,打造梯度式的专营架构体系,为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产品体系“精”,以“股贷债保”联动的特色产品,精准地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评价体系“特”,运用债权融资股性化的思维,重塑对企业的评价逻辑。生态服务“新”,搭建新的生态服务模式,实现“融资+融智”“产业+科技”的赋能式服务。

    近年来,上海银行把科技金融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和特色业务,致力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未来,上海银行将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加强金融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金融力量。(上海银行)

     

    l国企之窗

    隧道股份探索能源转型新路径

    隧道股份凭借资源集成及全产业链优势,以“双碳科创中心”为平台,率先在氢能、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探索,着力构建多方合作、相互赋能、协同共进的双碳创新联合体,以新质生产力为能源领域“蓄势赋能”。

    服务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打造上海首个“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经济案例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在沼气提纯工艺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上海首个规模化生物质沼气提纯天然气工程——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生物质气提纯项目上得到了成功应用。项目采用粪肥厌氧发酵处理循环模式,年处理粪污6.3万吨,将畜禽粪便经厌氧发酵转化成的沼气提纯成生物天然气销售给目标客户。分离后的二氧化碳计划供给松林食品周边蔬菜大棚提升农作物产量,沼液和沼渣可作为液态和固态有机肥原料用于蔬菜、稻米种植,同时在厂区内利用副产品CO₂建设微藻养殖示范项目,提升项目的新兴边缘产业。该项目打通了所有废弃物产品的高值化利用路径,实现了真正的城市“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具备可推广可复制条件,目前已被列入生态环境部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案例。经初步测算,整体资源化项目减少碳排放9500吨,生产绿色能源生物天然气的同时可助力合作方每年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服务船舶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助力绿色甲醇运力生态的构建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在船舶绿色甲醇燃料输配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洋山申港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4#储罐区(T-30401~T-30405)储罐配套设施适应性改进项目”,从温度控制、泄漏防护、安全措施、清洁和净化等多维度系统开展原5座汽油储罐改储绿色甲醇的相关改进工作。通过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绿色甲醇产业链技术路线,构建多元化绿色甲醇运力生态,助力上海抢抓清洁燃料新赛道,把握发展节奏,聚焦打造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规则高地、产业高地、贸易高地。

    服务大型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创建上海LNG站线数字孪生体构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作为上海洋山LNG数字化转型项目服务方,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从工程设施数据、数字底座平台、应用赋能、可视化管理、综合展示四大方面进行建设,构建上海LNG接收站数字孪生体,建设以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为核心的相关应用,开发相应的应用功能模块,实现“全数字化交付、全业务应用场景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智能化运营”的LNG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工厂标杆示范。

    未来,隧道股份将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和拓展城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业务场景,加快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开放共享的,基础设施、能源供应、城市发展高效集成的服务新模式、产业新生态,积极打造城市能源领域卓越的科技与工程咨询公司,全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下城市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实现。隧道股份

     

    长三角绿洲智谷打造英才汇聚创新“强磁场”

    长三角投资公司布局的首个特色标杆示范园区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不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研究和跨区域协作,围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找准赛道,探索前沿技术、共搭研发平台、打通创新链条,不断放大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持续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聚焦产才融合,打造创新人才生态圈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重要创新节点,长三角绿洲智谷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企业、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占比超50%,并且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高级人才和创业人才入驻。园区精准对接人才发展链、技术创新链、企业成长链的核心需求,充分发挥产业引领、资源集聚的优势,协助小微企业对接大企业需求,打通技术、商品和产业上下游,营造基地内外合作、融通融合的创新生态。未来,园区将充分发挥“海聚基地”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围绕企业对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人才交流等核心需求,联合产学研机构,打造数字化创新人才生态圈。

    聚焦人才需求,铸造“管家式”服务体系在面向各类人才需求方面,长三角绿洲智谷制定了“服务+配套+活动”的多元化组合菜单,结合“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同步提供了“人才生命周期培育”。举办园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会、“变局工作坊”管理者专场主题讲座等,共享创新资源,开拓人才创新潜力。长三角投资公司以长三角人才驿站为载体,打造园区人才服务平台,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拜访、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园区企业人才服务需求,组织入驻企业参与校园招聘、政策培训等活动,打造跨行业资源共享、智慧共创的交流平台。

    聚焦留才环境,塑造人才“幸福温暖家”园区为人才提供有温度、有质感的配套服务,围绕园区青年、人才发展需求,引入长三角人才驿站、青年中心、留学生服务站等优质服务资源和平台,全力打造助力人才成长的能量加油站。园区旗下的高端人才公寓品牌“绿洲社区”首期也将试运营,提供约1500余套水岸宜居公寓,实现一站式拎包入住便捷体验,让人才能够安心地在“幸福温暖家”茁壮成长。

    科创是长三角绿洲智谷的鲜明特色,紧扣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以及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依托长三角数字干线,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数字能源为特色的产业集聚。自2021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以来,长三角绿洲智谷吸引了多家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的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相继入驻,加速了园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聚和势能辐射。截至2023年底,位于长三角绿洲智谷的长三角科创中心累计运营面积近8000平方米,累计入孵企业(项目)62家,综合入驻率超过75%。长三角投资公司

     

    上海建工推出行业首个建筑智慧运维大模型应用

    近日,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正式推出行业首个融合大模型和数字孪生的建筑智慧运维系统。通过去按钮平台操作、全流程自动化、定制化大模型助手等三大创新功能,在用户体验、数据处理、实时响应等三方面提升显著,让复杂公共建筑运维更智能,让建筑空间使用体验更人性化。

    三大创新功能赋能智慧运维去按钮平台操作实现高效交互传统建筑运维系统需通过繁复的界面和多步操作实现功能。四建集团创新性地提出了去按钮的操作概念,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办公人员、物业人员、管理人员能直接通过语言描述操控系统,查看建筑相关信息,实现高效交互。这种“未来派”的交互方式不仅减少了学习成本,也极大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和系统响应速度。

    大模型驱动的全流程自动化,让运维决策更科学高效当下建筑运维管理场景中,运维数据的分析往往面临专业门槛高、处理效率低的双重挑战。大模型技术的引入,让建筑运维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测,实现了从数据收集、分析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自动化。用户仅需表达数据分析需求,系统便能自动完成数据检索和分析图表的生成。系统能够自主分析海量运维数据,智能识别潜在的运维问题,并提供基于数据的洞察和建议。这一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降低了对运维人员专业技能的依赖,让运维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定制化大模型助手,实现更经济的运维管理如今,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判断运维系统先进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大规模数据集训练而成的定制大模型助手,可以理解建筑及其使用者的独特需求,无论用户需要调节办公室温度、优化能源使用、还是进行专业咨询、新人培训,系统都可以提供精准、快速的解决方案。运维系统不仅能够执行用户的直接命令,还能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学习和分析,预测用户需求,主动提出优化建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服务。

    未来,上海建工将基于海量建筑数据资产打造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慧运维专家,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建筑低碳、舒适和韧性的目标,致力成为数字化赋能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领跑者。上海建工

     

    临港集团成为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集成服务商

    近日,临港集团与特斯拉公司就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中国首批订单完成签约。

    Megapack储能系统,是特斯拉推出的一款面向源网侧和大型工商业的储能解决方案,集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系统于一体,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可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临港集团以园区开发、企业服务和产业投资为主业,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率先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截至目前,临港集团运营产业载体超千万平方米,服务近1.8万家实体企业,拥有适宜储能发展的产业基础及场景资源,集聚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有巨大储能需求的企业,有着丰富的光伏、风电、氢能和储能等应用场景。

    长期以来,临港集团与特斯拉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此次签约,临港集团旗下临港绿创公司作为储能集成服务商,将把首批订单所采购的8台Megapack储能系统用于临港新片区有孚智算中心用户侧储能项目,也将成为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在中国首个商业化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引入高成熟度、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可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用电稳定性、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并产生可观的“节能降碳”效益。

    作为临港集团旗下专注绿色能源业务的核心平台,临港绿创公司将负责临港新片区有孚智算中心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投资及运营,实现自身储能业务从“0”到“1”的里程碑式跨越,成为了全球领先储能产品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化示范项目的集成服务商。通过对该项目绿色节能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为临港新片区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临港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新的契机,全面深化与特斯拉在储能应用领域的实质性和持续性合作,做到“双向赋能”,为临港新片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储能产业创新高地和示范应用基地做出应有贡献,用实际行动助推“低碳临港,绿色未来”目标实现。临港集团

     

    上海数据交易所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上海数据交易所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将创新探索医疗健康数据合规流通与交易,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由上海数据交易所与上海芯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将构建统一的行业数据标准和规范,汇聚、集成、再生高质量的国内外领域重大疾病、人群队列、药械研发、药物筛选、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各类数据产品,打造医疗健康数据产品的专业交易平台,提供医学数据产品挂牌与采购、行业供需对接、数据产品化技术服务、数据资产增值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满足医疗机构、药品研发机构、医疗管理及保险公司、健康产品设计开发服务机构等多类主体的需求,拓展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保障数据安全合规高效流通,助力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价值化,实现转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与学科建设自身造血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首批数据产品已完成挂牌,包括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地图、中国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地图、幽门螺杆菌球形变等11个代表性产品,将有效支持科研探索,推动幽门螺杆菌精准医疗革新。

    为更好打造行业发展生态,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抗癌协会产学研转化专委会、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专委会、大专家、扬子江药业集团龙凤堂中药、海尔生物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加强医疗数据融合创新,全面促进医疗健康数据价值释放。

    上海数据交易所持续推进国家数据交易所建设,通过打造高标准市场规则、高质量数据产品、高水平数商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下一步,上海数据交易所将依托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行业创新中心的建设,着力打造全国医疗健康数据领域的流通、应用、创新的标杆,助推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联和投资公司、上海数交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