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4年3月15日
l 重要动态
市国资委联合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研讨班
近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国资委联合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作开班动员讲话。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厅局负责人尹义省出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甘霖主持开班式,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曾峻出席。
本次研讨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和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任务要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领会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核心要义,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更好履行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的新使命。
华源在开班动员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要求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准改革方向、校准功能定位、明晰使命任务。要全力以赴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相结合,着眼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全市重点任务的切入点落脚点,强化对标对表意识,把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总抓手,抓紧谋划、抓好落实,当好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把国有企业服务“五个中心”建设与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相结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布局,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把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优化国资监管相结合,提升国资监管能力水平,加快转变监管职能,持续提升专业监管能力,着力强化协同监管;提升国有企业质量效益,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增强“立”的主动,坚定“破”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稳增长。
尹义省围绕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专题授课,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贺青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历程,并对《上海市贯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工作推进机制进行了深入解读。
《上海市贯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目标,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提出要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和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上海国资国企将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提升抗风险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强化规划引领和主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国资监管能级水平;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工作质量,积极推动重点改革事项落地见效。
本次研讨班为期两天,市经信委、市国资委、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从经济形势、产业趋势、新《公司法》、风险防控、党风廉政等角度进行7场专题授课,并组织开展分组讨论,帮助学员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要求,把握企业自身发展问题,明晰改革路径,努力实现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推动工作相结合。(上海市国资委)
l 国企之窗
上海机场春运航班量客流量均创历年最高纪录
为期40天的春运顺利落下帷幕,自1月26日春运启动以来,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8.9万架次(其中,浦东机场5.8万架次,虹桥机场3.1万架次),同比增长33.7%;保障进出港旅客1375.8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847.6万人次,虹桥机场528.2万人次),同比增长67.7%,航班量客流量均创历年春运最高纪录。其中,2月8日(小年夜)创历年春运最高单日航班量,达到2361架次;2月15日(年初六)创历年春运最高单日客流量,达到39.5万人次。
上海机场贯彻落实国家、民航局和上海市对春运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最优服务保障旅客的平安便捷温馨出行。
年味更浓服务更温馨。上海两场分别以“瑞龙迎春”“福龙迎春”为主题,在航站楼内营造浓厚春节氛围,中国灯笼、中国结、祥云、福字等传统文化元素装扮在航站楼随处可见,现场还举办了多场“绕龙灯”“醒狮巡游”“川剧变脸”等中国传统文化表演。针对今年春运老年等特殊旅客以及家庭旅客出行有所增加的特点,两场持续优化首乘旅客服务,推出了“申情初行”“申情相伴”“首乘手环”等服务产品。
入境便利化服务更齐全。两场还持续优化境外旅客的入境便利化服务,在航站楼出发和到达不同区域,整合机场服务资源设置了8处一站式“入境便利化服务点”,服务点结合旅客动线和境外旅客在WiFi取号、交通卡和SIM卡购买、货币兑换、移动支付、交通旅游咨询等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提供自助和人工服务。机场人工问询台配备了支持英、日、韩及其他小语种的翻译机,并提供多语种机场服务信息指南,为境外旅客提供全方位指引服务。
返程旅客回家更便捷。春节临近尾声,上海机场迎来旅客返程高峰。2月17日(年初八),进港客流突破21.4万人次,创历年春运最高。上海机场加强与地铁、公交、巴士、出租车公司联动,为旅客提供多种更便捷的离场交通服务,包括地铁、公交线路、机场巴士、守航夜宵线延长运营时间、加密发车频次,根据进港旅客数量及时联系各大出租车公司高效调配车辆满足旅客乘车需求,设置网约车上车点方便旅客上车。春运后半段,上海受寒潮天气影响出现间歇小雨夹雪天气,上海机场积极做好航班优化调整、除冰除霜和现场服务引导等,保障旅客平安便捷出行。(机场集团)
上港集团建设航运领域绿色低碳体系
作为长三角水公铁等运输方式的衔接点,上海港集疏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绿色港口道路越走越宽广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港集团积极丰富港口集疏运方式,建设洋山港集疏运中心,大力推动海铁联运,着力提升水水中转比例,逐步构建以上海港为枢纽的绿色低碳水、公、铁交通网络,促进航运领域绿色低碳体系建设。
打造绿色数字化集疏运中心
已正式投入试运行的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中心,以建设智慧港口新型基础设施为目标,全球首创双层立体交通、立体作业工艺,客户可以通过公司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完成在线受理后,即可安排运力将集装箱送往集疏运中心,开启“智慧之旅”。
综合考虑环保、智慧运营、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等因素,同盛物流、哪吒公司等多方通力合作,成功打造了一套支持洋山港集疏运中心智能化运营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集疏运中心智能重卡+全自动化轨道吊”双层立体交通和作业工艺,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通信、基于F5G通信的自动化轨道吊远程控制等新技术,实现集装箱进提存的自动化作业,全面支撑全自动化堆场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提升了集疏运中心的运转效率,实现洋山港区、东海大桥、临港自贸区新片区集疏运中心、车队多个业务实体间的无缝连接,释放洋山港区潜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东海大桥通行效率。
着力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集团以“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业务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高上海港货物集疏运低碳运输方式的比例,推动港口物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上海港海铁联运延伸物流运输服务网格,海铁联运业务覆盖范围已增至9个省份40多个网点,全年累计开行班列突破7500列。海铁公司携手主要船公司打造“诸暨光伏班列”“嘉兴红色班列”“新能源汽车专列”等数条海铁联运定制班列,在无锡西站打通新能源汽车快速出口新通道,着力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性运输服务格局。今年启动的空铁联运业务将进一步丰富上海多式联运体系,成为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新增“选项”。
长江公司推出“长江公改水”服务产品,为长江经济带客户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物流解决方案。公司与九江、芜湖、南京等十个主要港口码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拓展物流服务网络、推广集约化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为客户带来更多样化的物流路径选择。协调支线航运公司资源,推进联盟航线的实施,使货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上海港完成出运。2023年,长江公司陆改水业务的成效显著,箱量达到1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0%。
上港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上海汉唐航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120标准箱集装箱船租赁项目,推动4艘河海直达型集装箱船运输方式“公转水”,实现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得大宗货物运输更加环保低碳。盛东公司积极推进大宗货物和“公转水”ICT业务,不断优化水水中转作业流程和效率,持续提升江海联运比例,2023年水水中转比例达61.7%,同比提升4.9%,绿色运输稳中有升。
上港集团将继续致力于绿色、低碳、智能港航领域的发展研究,发挥水运在减排降碳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科技应用、新兴领域和新型业态多模式融合发展,以绿色智能赋能上海港更高质量发展。(上港集团)
“上海久事”轮顺利启航!久事旅游推进高质量发展
集中签约暨新能源船舶首充首航仪式举行
近日,久事集团下属久事旅游推进高质量发展集中签约暨新能源船舶首充首航仪式举行。
近年来,久事旅游加快船型升级,充分发挥国企的社会责任,引领整个行业踏上绿色发展的轨道,为保持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上海久事”轮、“上海轮渡11”应运而生。
“上海久事”轮和“上海轮渡11”不仅在能源动力方面紧贴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久事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引领行业标杆,还创下了两项“中国之最”的纪录。两艘船舶分别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上海久事”轮荣获“黄浦江上第一艘纯电动游览船”,“上海轮渡11”荣获“中国第一艘新能源电池动力客运渡轮”的纪录认证。(久事集团)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计划2026年交付
上海建工继续参与建造
继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之后,上海建工再次参与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建造,承担邮轮餐饮及冷库区域背景工程。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同型首制船“爱达·魔都”号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该船总吨位约14.2万吨,总长341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节,拥有客房2144间。第二艘大型邮轮总吨位增加了0.67万吨,总长加长了17.4米,客房数量增加了19间,还配置了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区域。总建造工时将较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减少20%。
本次工程共计36个总段涉及到餐饮区域,针对点多面广的特点,项目团队全面总结首艘邮轮施工经验,于年初已基本完成了深化设计建模和模型平衡工作,并已完成5个分段的施工作业。
上海建工下属安装集团将进一步提炼成熟经验,优化施工措施与方法,确保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施工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上海建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