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10期

发布日期:2024-03-18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10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4年3月18日

     

    l  国企之窗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上海建工巧用电厂废弃物改良浦东大治河生态廊道土壤

    大治河生态廊道,是上海2040“双环、九廊、十区生态网络中首条批复的生态廊道,但部分土壤存在盐碱、质地黏重、通气和透水性差等障碍,难以满足直接造林种植和植物良好生长的需求。

    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环境科技)针对大治河生态廊道土壤问题,创新使用脱硫石膏(发电厂废弃物)作为主要改良材料来调控土壤盐碱,使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巧用废弃物资源助力生态廊道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大治河生态廊道,横穿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新场、宣桥、惠南、大团、老港5镇,总面积90平方公里。建成后,不仅能改善沿线人居环境,还将串联周边廊道,共同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与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

    202311月,环境科技开始承担大治河生态廊道土壤改良的建设任务。项目所在地滨邻东海,土壤存在盐碱、质地黏重、通气和透水性差等障碍,难以满足直接造林种植和植物良好生长的需求。

    环境科技综合分析区域内土壤状况,凭借成熟的工程经验和技术积累,创新尝试使用发电厂脱硫产生的废弃物-脱硫石膏作为主要改良材料,利用其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来调控土壤盐碱,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实现废弃物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实现项目降本增效。

    环境科技项目团队对上海发电厂产出的脱硫石膏进行大量比选,筛选更符合项目要求的调酸脱硫石膏。结合现场不同来源的土壤,开展针对性的脱硫石膏配比试验,分析不同配比下的改良效果,确定最优配比方案,为现场具体施工提供精准技术支撑。基于土壤改良施工工艺流程,利用现有工程机械,针对性提出一套进料-装载-撒施-翻耕流程化的土壤改良施工工序,提升脱硫石膏施用效率,为生态廊道种植造林留出充裕时间。

    下一步,环境科技将在大治河生态廊道设立长期土壤监测点,开展土壤改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并开展脱硫石膏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监测评价,追踪脱硫石膏施用对土壤和植物的长期影响,为上海地区盐碱地改良提供数据支撑,持续提升服务人民城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上海建工)

     

    打造绿色港口,上港集团全力构筑新赛道竞争优势

    近日,全球最大甲醇加注船上港集团所属海港致远轮在洋山三期码头缓缓搭靠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安妮马士基轮,搭靠期间海港致远完成了船对船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全流程演练,为后续正式实施甲醇燃料加注做准备,这标志着上海港在拓展港口新能源应用,完善低碳设施布局方面不断作出新尝试。

    上港集团致力于打造绿色港口,构筑新赛道竞争优势。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不断加大岸基供电设施建设,去年底,基本实现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岸基供电全覆盖,全年岸基供电连船582艘次,供电1420万千瓦时。基本完成港区主要设备的低碳化改造,清洁能源使用程度逐年提升,港口低碳化水平位居全球主要港口前列。

    为扩展港口新能源应用,上港集团积极建设亚太船舶清洁能源加注中心,相继引进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和绿色甲醇加注船,扩容洋山LNG接收站储罐,改造洋山申港甲醇储罐;实现LNG加注服务常态化开展,2023年完成LNG加注44艘次,26.4万立方米。集团与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等班轮公司签署绿色甲醇加注服务协议,与中远海运、国家电投、中国中检签署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合作备忘录,国内首个船用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首艘绿色甲醇加注船改造完成,并完成船对船加注甲醇燃料全流程演练。

    为更好统筹整合全港能源资源,今年2月份新设成立能源平台公司,作为集团能源板块的一体化管理平台、绿色能源中心的建设运营主体,将努力建设形成上海港多种绿色能源储、输、供链条,满足国际航行船舶在航行途中和在港期间的绿色能源需求,增强上海港服务绿色低碳航运能力,助力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此外,上海港和洛杉矶港发起了全球首个绿色航运走廊倡议。

    下一步,上港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进一步完善港口新能源设施布局,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赋能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以实际行动扎实推动2024年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大任务。(上港集团)

     

    推进数字化战略、聚焦创新应用

    长新公司前瞻布局示范区未来产业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长新公司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并积极推动示范区内新质生产力产业链布局。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重大项目对接会上,长新公司与上海联通签署数字化战略合作项目协议,双方将通过数字新基座建设、数智化场景合作,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及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赋能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实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示范区建设发展高质量这一关键词,区域高质量发展要以产业布局及产业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在求布局新赛道、开创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长新公司竞得位于水乡客厅吴江汾湖片区内的一块科研商务混合用地,规划建设水乡客厅的核心功能组团之一科创学园,将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通讯、量子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前沿及科创研发、科技孵化等优质高端产业,重点打造成为水乡创新应用策源地和产业融合转化示范区。

    长新公司将推进水乡客厅功能形象逐步呈现,持之以恒将示范区规划蓝图转化为高质量施工图和实景画,布局新质生产力未来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样板间。(长新公司)

     

    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服助力长三角企业走出去

    近日,由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主办,东浩兰生集团下属上海外服参与协办的“DMCC贸易的未来:投资迪拜,走向中东活动在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举办。

    本次活动作为2024年首场走出去专业活动,由DMCC深入分享了迪拜和中东地区的商业趋势和机遇,助力企业走向中东,投资迪拜。活动现场吸引了浙商银行、联合利华、罗氏诊断等70余家走出去企业参与。DMCC作为全球领先的自由贸易区,是迪拜政府为促进全球商品贸易和企业服务而精心打造的区域。DMCC汇聚了超过24000家企业,超过800家中资企业注册在DMCC,覆盖了从初创企业到全球500强企业的广泛领域。

    虹桥企业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联合东浩兰生集团,通过全面资源整合协同,共同打造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加坡及东盟企业引进来专业化、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中心首批引入了50余家专业服务合作伙伴,包括国际项目投资服务、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国际会展及贸易服务、涉外法律服务、国际金融及投资服务、信用服务、知识产权、会计审计、涉外广告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

    上海外服将不断以创新模式丰富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的走出去专业服务的系列活动,在打造虹桥赋能企业一站式走出去服务平台的同时,发展集团专业服务业的全球合作资源和网络。(东浩兰生集团)

     

    久事集团稳步推进市域铁路嘉闵线、南汇支线建设

    久事集团下属上海申铁稳步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市域铁路嘉闵线、南汇支线迎来新进展。

    近期,由上海申铁负责投资建设的市域铁路嘉闵线3标新成路站主体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启动,标志着车站主体建设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在上海申铁的统筹部署和提前组织下,项目团队克服了复杂地质环境和有限施工空间等不利因素,顺利完成了前期复杂管线的改迁工作,为项目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钢筋笼吊装前,项目团队将组织召开吊装方案专家评审会,技术人员对起吊负荷、起吊设备、吊具吊索、吊点位置都进行了精确和严密的计算复核,确保首幅地下连续墙施工顺利完成。

    嘉闵线3标嘉戬公路站主体基坑正式进入开挖阶段。嘉戬公路站地层主要以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砂质粉土等为主,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确保本次基坑顺利开挖,项目团队组织召开深基坑开挖、基坑降水、基坑监测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会,严格落实上海申铁“9+1”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各项要求,积极与参建各方及周边属地沟通协调。开挖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和预案,确保基坑开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由上海申铁负责投资建设、上海隧道承建的市域铁路南汇支线1T3航站楼站至下盐路站明挖区间一区基坑开挖顺利通过条件验收,标志着项目进入基坑开挖施工阶段。此次开挖的一区基坑是1标盾构施工的始发段,长为147.85米,最宽处为23.4米,开挖最深处为28.3米,基坑土方量达5万立方米,地层主要以淤泥质黏土、黏土等为主,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为确保本次基坑顺利开挖,在上海申铁的统筹部署和提前组织下,项目团队多次组织召开各项施工方案论证会,最终顺利通过专家现场验收,各项指标均满足开挖条件。南汇支线1T3航站楼站至下盐路站盾构区间将采用14米级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此次1标明挖区间一区基坑的顺利开挖,也为后续盾构按期始发提供了有力保障。(久事集团)

     

    超级工程!华建集团联合原创设计东方枢纽上海东站

    旨在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的东方枢纽,是事关国家战略实施和上海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场区地下工程、地上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华建集团华东院承担了站场区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的站房工程、站房相关工程及上盖开发的整体效果控制等工作。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站场区地上工程项目位于浦东新区祝桥镇,总用地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4.36万平方米。上海东站是集航空、高铁、市域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继虹桥枢纽之后,上海市又一个超级门户枢纽。站场总规模1430线,在高铁场站部分主要连通沪通、沪乍杭通道,并可衔接沪苏湖、沪杭等方向;在市域场站部分引入机场联络线、南汇支线(两港快线)、预留东西联络线。

    上海东站将助力东方枢纽打造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第一站;建成为人才、物流、资金、技术以及信息等各类要素高度集聚的东方航空城;作为浦东新区中部地块的发展引擎成为带动片区经济新的增长极。本项目按照一个新标杆、两个转型引领、三个一体化、四个新应用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着力打造集中体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典范工程。

    机制创新实践路地联合。铁路与地方积极创新枢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合作新模式,共同将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打造成为站场城高度融合的标志性工程、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示范区。

    运营管理一体化。上海东站实现了国铁和市域铁协同制定的统一运营策略,结合国铁与市域铁路运营模式不同,采用差异化、可兼容的候乘模式。首次预留国铁下线条件,增加运营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绿色低碳、数字智慧转型引领。在生态绿色转型目标引领下,上海东站项目创新性提出打造国内首个超低能耗交通枢纽目标。站房采用光伏建构一体单元式屋盖的铁路站房,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整合了建筑立面美观、机电一体化和绿色低碳等设计理念。高度集成的城市级数字底座建设,将整合各类城市数字资源,提供全面精准的支持。有机整合全要素网络化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

    规划建设一体化。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在东方航空城中心区7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实现了六大板块的一体化规划,实现高效的城市功能,协调整合资源利用。由路地合资公司统筹负责枢纽区域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开发相关工作,有利于高效优质地推进上海东站建设。

    空铁一体化。东方枢纽航空客流规模达1.2亿至1.4亿人次/年,预计未来空铁换乘规模为虹桥枢纽现状的4倍左右。上海东站首次在铁路客站枢纽内部引入航空模块,实现了一个航站楼的完整功能,将空铁换乘时间缩小到4分钟,成为国内首个空铁共构的综合枢纽。航站楼内还设置空铁物流系统,增加枢纽货运能力,完善浦东枢纽整体功能。

    交通设施一体整合、高效换乘。交通设施在红线内部集约布置,一体化整合地铁、路侧捷运、区域轨道、公交、出租、长途、网约、小汽车等功能模块,实现站场区交通设施的高度复合。枢纽内采用立体交通组织系统模式,通过高铁与市域铁路站场拉开的空隙,打造中央换乘城市中庭,地铁、国铁、市域、四大车场换乘空间在此交汇,实现站城地下、地面、地上各种交通方式高效换乘、便捷有序,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整体运行效率,换乘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

    到站即中心。在功能上以到站即中心为原则,城市空间嵌入出发层与到达层,城市中庭、高架天街、上盖开发等引入多种复合城市功能,通过设置特色商业打造各类人群聚集活力的慢行半室外街区,将车站打造成为功能丰富、业态多样化、一站式服务的出行目的地。

    高架天街紧密衔接站城。站房以外通过高架天街紧密衔接城市功能,跨过仅20米左右空中连廊衔接的西侧站前区与南北两侧的上盖开发区,集中设置酒店、办公、会议、商业等高端服务功能,集约紧凑地塑造活力新中心。

    首个咽喉区上盖开发。上海东站实现了首次利用咽喉区进行上盖开发,创新性采用人车分流设计,打造盖板无车化、地面化体验。上盖总开发量达24万平方米,提供酒店、办公、会议、商业等高端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场地复合利用水平,实现综合开发收益,丰富客站城市功能,打造活力交通枢纽。

    高品质场所营造。借助站场城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上海东站将成为连接空、铁、城、绿的活力枢纽,实现站场城功能和空间的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的站场城区域和百万人活动目的地空间,成为区域活力激发器和助推城市升级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上海开启了一城双枢纽的时代,东方枢纽肩负了新的时代意义。东方枢纽是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大工程,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华建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