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42期

发布日期:2023-12-19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42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3年12月18日

     

    l  金融工作

    第五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开幕

    上海国企以金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上海国际集团、交通银行、国泰君安联合主办,海通证券、上海农商银行、中国太保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开幕。论坛重点聚焦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前沿技术应用、人才建设、智慧金融等方向,展示金融科技优秀成果,促进金融科技行业交流。

    主论坛上,发布和启动了一系列重磅内容。

    发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指数,指数主要由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发展环境等指标构成,通过全面分析金融科技的内涵,从金融科技发展的多个维度构建全球城市金融科技指数的指标体系,对城市金融科技发展进行综合考量和评判,帮助管理者、投资者和观察者了解全球城市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整体趋势。

    发布《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2022)》,白皮书全面反映了2022年度上海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成绩,展示了金融科技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通过与往年数据的纵向比较,系统分析了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和研究参考。

    发布2023年度上海金融科技优秀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入围名单,本次共有122项优秀成果入围,其中优秀应用场景60项,优秀解决方案62项。入围项目主要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一代人工智能、普惠民生三农以及安全风控、反欺诈等领域。

    启动“东证期货杯”第一届上海高校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将有助于上海金融科技产业挖掘、发现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有潜力的金融科技项目,发挥上海金融科技人才涵养实训基地的支撑与协同作用,在人才培养、业技培训、转化孵化等方面有机协同,推动上海金融科技人才汇集高地建设。

    举办“校企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推动产业联盟物理载体、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共同搭建的以加快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化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提升企业金融科技竞争力为目标的重要产学研合作平台。

    主论坛之外,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还包含三场平行论坛,分别以“科技融合、创新共赢:生成式AI赋能金融科技创新”“数据驱动,智能加速,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数智融合 共创未来’智慧金融助力行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深入探讨数字技术的行业应用价值及潜在影响。(上海国际集团、中国太保、上海农商银行、国泰君安、海通证券)

     

    l  国企之窗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

    临港集团推动沪滇产业项目深度合作

    为加快建设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沪滇两地携手并肩、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近日,临港集团携手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昆明市经开区共同举办“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主题日活动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仪式、磨憨临港首发项目开工、打造东部产业转移中心核心转载区和先行示范区启动仪式、首列“中欧+澜湄线”国际货物列车、首列中老铁路老挝粮食专列开行及上海云品入云廊和临港昆明展示中心开馆。

    活动现场共完成38家企业现场签约,涵盖生物医药、供应链、检验检测、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产业。临港集团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的延伸,市场服务的集成”的平台优势,邀请了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12家功能平台及开泰银行、大华银行等12家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现场签约,并聘请24位业内知名人士成为产业顾问和招商大使,为园区产业深度赋能、保驾护航。

    此外,活动现场发布了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的产业政策、服务标准和体系、成立了沪滇产业联动商会、设立了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园区发展基金,并发布了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重大活动计划。围绕“产、城、人、科、创、投”核心发展要素,在企业孵化、人才服务、科技融资、专利服务、智慧园区、法律服务、产教融合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临港集团发挥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深耕多年的经验优势,聚焦磨憨三大重点区域建设“两中心一高地”,即在磨憨口岸综合服务区设立跨境综合服务中心、在磨憨火车站区域建立跨境综合物流中心、在南坡产能合作发展区及拓展区建设跨境综合产能高地。此次临港磨憨首发项目,临港集团联袂国际著名设计师事务所,兼顾产业功能和产品形象,体现上海水平和临港速度,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跨境口岸区中国国门一侧的地标性建筑。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临港集团深度挖掘中老贸易形态,积极组织对接货源,推动“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上海始发班列开行,为沪滇协作提供了新样板。此次“中欧+澜湄线”和老挝粮食专列开行,将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跨境货运能力和辐射效应,推动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带动上海、云南及沿线城市经贸往来,建设面向印度洋的国际陆海大通道。

    面向未来,临港集团将坚定推动沪滇产业项目深度合作,在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上优势互补,在扩内需促消费上相互赋能,共同把枢纽、平台和通道的文章做足,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形成“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等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合作模式,在沪滇协作中持续体现临港担当和临港作为。(临港集团)

     

    国内首列!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首列车亮相

    近日,由久事集团下属上海申铁投资建设的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首列车在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生产基地正式下线。

    机场联络线使用的车型是我国首列市域C型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160公里,具有智能先进、安全舒适、公交化运行、高颜值等特点,实现了高铁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用模式的结合,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域铁路项目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市域动车组车辆,它基于复兴号智能城际动车组技术平台开发,结合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首次采用头车和中间车相同车辆长度的设计,解决了车辆灵活编组、站台门的活动门等间距设置的需求;车辆采用智能旅服、智能监测、智能运维和智能行车等前沿技术,大大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除此之外,还首次实现了CTCS2+ATO自动折返功能,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具备与国铁互联互通的条件。随着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在提升车辆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也能让乘客感受到舒适的乘坐体验和满满的科技感。

    机场联络线全长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浦东新区3个行政区,全线共设9座车站,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公里。项目建成后,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间运行时间可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与多条既有及在建轨道交通实现换乘,方便沿线市民和旅客出行。同时,还将进一步增强浦东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作用,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久事集团)

     

    申能集团首创的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技术亮相

    近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举办,申能集团首创的“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技术”在“清洁能源链成就专题会”论坛上亮相。

    “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技术”由申能集团申能股份旗下上海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研发,属世界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2019年在徐州华润电厂3号32万千瓦机组上率先成功应用,经国内和国际试验单位各自独立测试,机组额定工况下供电煤耗平均降幅高达35g/千瓦时,跨代升级至现役超超临界机组煤耗水平,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显著。改造同步实现了19%-100%深度调峰,提前11年实现了科技部拟定的煤电科技发展2030年三大目标之一。

    煤电行业有“10克煤耗一代技术”的说法,高达35克/千瓦时的降幅,树立了行业典范。此外,在“3060双碳目标”下,火电机组调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将相应大幅增加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进一步护航风光类新能源的发展,真正成为电网的“压舱石”,有利保障电网安全。

    据测算,该技术若能在全国现役亚临界机组中全面推广,按照供电煤耗降低35克/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4500小时测算,每年将节约548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以上,整体提升20%的深度调峰性能,还可创造7000万千瓦调峰容量,对应增加3.5亿千瓦新能源消纳能力。(申能集团)

     

    上海电气参建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近日,由上海电气参建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试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006年被列入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并肩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于2012年开工建设。上海电气作为重要参建单位之一,提供了反应堆压力容器、金属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吸收球停堆系统、汽轮机、主氦风机、氦气压缩机等主要设备,历经十余年攻关,自主研发制造,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性、行业性“卡脖子”关键技术,助力整个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

    其中,由上海电气承制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反应堆压力容器相比压水堆设备拥有更大的外形尺寸和更复杂的结构,高度和重量达到史上之最;承制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金属堆内构件设备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薄壁型金属堆内构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上海电气在10MW实验堆主氦风机稳定运行20年的基础上勇攀高峰,解决了三元高效叶轮设计及制造等多个重大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高温、高压、大功率、电磁轴承主氦风机;上海电气自主设计、开发、研制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常规岛汽轮机,效率高、结构紧凑,运行和维护都有显著的优势,对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先进堆型,是世界核电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该堆型在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供热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示范工程的投产,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核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电气)

     

    上海城投集团投资建设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项目三期扎实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由上海城投集团投资建设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自建设以来,立足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补短板、提能力”的重要定位,建设过程中,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以数字化统筹再造工地现场管理和监督流程,打造“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品质和现场综合管理能级。

    数字赋能更高效。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过程的精细化、智慧化、现代化水平,针对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土建工程与设备安装交叉作业多等特点,项目积极打造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该平台围绕“人、料、机、法、环”五大施工管理核心要素,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远程监控、自动化采集和实时数据传输,实现“一屏”管工地,为现场管理和项目建设即时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实现全局感知、高效监管、效率提升。截止目前,管理平台已涵盖“劳务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绿色施工”五大板块。

    安全管理更全面。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提升工地现场综合管理能级,实现对现场人员分类管理,依托大数据分析,对人员行动轨迹、在场时间和行走里程等进行实时统计,督促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同时,结合项目施工作业特点,针对性地加强起重吊装设备、防高坠、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内容的管理,通过智能传感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多方实时监管。针对有限空间出入管理、气体监测两大重点监控环节,制定厂中厂管理制度,配置视频监测、物联网技术手段,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过程管控更精准。通过BIM三维可视化和4D动态模拟功能,更加直观掌握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将多种施工及工艺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为方案优选决策提供支持。同时,施工过程中,推行质量首件确认制,以首件工程样板示范,实现标准化施工,通过质量巡查,用数据指导施工,助力创造精品工程。

    绿色施工更环保。施工过程中,通过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措施,将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车辆和道路冲洗用水均来源于雨水收集和河水,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用电均来源于基地内绿色发电。现场布设环境监测仪器,监测施工用水及能耗,数据自动采集、存储,通过数据分析和规划,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项目三期建成后,将进一步构建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一、二、三期三厂协同机制,湿垃圾总处理规模将达到4500吨/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设施。(上海城投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