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38期

发布日期:2023-11-15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38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3年11月14日

     

    l  进博进行时

    第六届进博会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集中签约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集中签约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国资分团达成意向采购订单110笔,采购意向金额27.06亿美元,订单数、意向金额数持续增长,采购金额连续六年位居上海交易团各分团之首。

    国资分团按照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重大改革开放试点相结合、与重大投资推介活动相结合的工作要求,精细组织筹办各项工作。聚焦“市场”这一基础,持续推动采购签约。聚焦“开放”这一核心,率先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法国、德国、瑞士等服务贸易、离岸贸易企业落户临港,完成首单进博会进口业务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聚焦“合作”这一关键,全面加强与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与世界一流企业共建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孵化器,推动相关数据企业与新加坡、香港等企业加强全球流通与合作,持续提高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进口占比(占总金额61%,比重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临港集团、联和投资公司、上汽集团、华谊集团、上实集团、上海仪电、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东浩兰生集团、东方国际、绿地集团等11家企业集团的22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涉交易金额33.55亿元,有力促进上海国有企业与外资外商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时尚消费品、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合资合作。

    为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签约仪式上还进行了“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 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峰对话。伦茨、发那科等全球知名企业和数据集团、跨境数科等市属国企分别围绕绿色驱动技术、智能制造、数据服务国际贸易、数据对外开放等进行主旨发言,表示将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化合作,依托进博会的平台加强协同创新,努力实现互惠共赢。(上海市国资委)

     

    盛会进行时,上海国资国企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进博会作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六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光明食品集团推动全产业链“连”向世界。光明食品集团将此次进博会展台打造成光明深度体验“乐园”,进一步展示集团旗下食品产业链汇集全球产业资源和优质食品资源、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丰富前端供应品种与质量、优化中端加工技术与设备、扩大终端分销形式与渠道的实力。光明食品集团将进一步利用好“THE SMART CHAIN全球食品集成分销平台”,打造全球食品采购、集成、分销、物流体系,优化海外供应、国内集成的对接和分销的解决方案;将“展品变商品”,连通上下游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中国太保服务进博会保险保障金额高达1.25万亿元。作为进博会核心支持企业和指定保险服务商,中国太保围绕“太保服务,碳为观止”的主题,全力打造“激6勇进”的太保服务6.0模式,为本届进博会提供总保额高达1.25万亿元的“产、寿、健”一站式综合保险保障和一体化风险管理服务,以“激6勇进”的劲头,践行“太保服务,让进博会更圆满”的承诺。

    上汽集团助力进博会,展现“上海智造”新实力。上汽集团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上汽集团已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付旗下智己、飞凡、荣威、MAXUS、奥迪、别克和凯迪拉克等自主、合资品牌的750辆新车,作为本届进博会的“政要接待用车”,共同为中外来宾打造绿色智能、舒适便捷的高品质出行体验,代表“上海智造”担负起为进博会中外贵宾保驾护航的光荣使命。

    上海银行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并进,着力打好三张组合牌。作为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银行依托上海地区200余家网点,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提升境内外参会主体的金融服务体验,上海银行优化账户开户流程,在各营业网点尤其是临近展馆的网点,为境内外参展机构和个人办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业务开通“绿色通道”。针对境外宾客的货币兑换需求,总行现金中心积极做好现金供应满足网点需求,对于重点网点开展针对性的外汇业务相关培训,夯实一线员工业务基本功,提升客户服务质效。(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太保、上汽集团、上海银行)

     

    l  国企之窗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上汽集团加快融入全球发展

    近日,上汽集团在参加2023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宣布,2023年上汽海外销量预计超过120万辆,将力争打造欧洲“二十万辆级”市场,以及美洲、中东、澳新、东盟、南亚五个“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并计划在欧洲选址建厂;2024年正值MG品牌诞生100周年,将全力冲刺全球年销“百万辆目标”。

    多年来,上汽集团秉持“产业报国”初心,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力培育和壮大汽车主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上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伦敦等创新研发中心,加速布局泰国、印尼等整车生产基地,全力进军欧洲、东盟、美洲、澳新等重点区域市场。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汽集团时,向全国汽车行业发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号召。近年来,上汽集团更是瞄准了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全力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生态创新,并启动“新能源出海”,不断提升全球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2022年,上汽集团准确把握海外消费者对安全、环保、智能、操控等方面的需求,推出了中国汽车工业首款“全球车”MG4 EV。目前,该车已成为欧洲紧凑型电动车销量冠军。到2025年,上汽集团将在海外投放14款全新智能电动“全球车”,全面覆盖主流细分市场。(上汽集团)

     

    构建生物医药生态圈

    临港生命蓝湾拥抱全球创新资源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张新名片,临港生命蓝湾已成为集研发、生产、测试、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在临港这片热土上,专注研发、开拓市场,探寻更大的舞台。

    “四大方向+八大平台”赋能全产业链

    首个入驻生命蓝湾的全球500强医疗科技跨国企业美敦力,今年6月在临港启动首条生产线建设。今年10月,微创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全球龙头公司波士顿科学,将其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落户生命蓝湾。银诺、华元、恒赛、锐康、泰楚、恺佧、玮沐……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临港。生命蓝湾已成为上海生物医药“1+5+X”特色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了近年来上海40%的生物医药新增项目,集聚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150多家。

    过去一年,生命蓝湾围绕“四大方向+八大平台”构建赋能全产业链的思路及目标,逐步推进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的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圈的不断打造,保障在此扎根的“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构建生物医药“热带雨林”生态。

    临港实验室、顶科国际联合实验室、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加快布局,助力临港成为国内涵盖生物医药科研、脑科学研究、分子合成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化基础研究策源地;同时推进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在金融扶持方面,搭建了临港生命蓝湾基金,投资了精锋医疗、泰楚、昂泰微精等项目。

    长线+短线 谋划创新策源高地

    强大“朋友圈”背后的磁场,源自生命蓝湾的国际大视野。制定产业规划时,临港新片区就将目标对准国际,坚持“长线抓本土培育、短线抓外部链主”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支持心玮、泰楚等本地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孵化;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孵化能力强、专业度高的平台项目,推动企业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功能向临港新片区集聚,推动原研创新本土化水平不断升级。

    在短线方面,紧抓外部“链主”招引,锚定国内外龙头企业,发挥头部“链主”效应,快速集聚细分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导入一批管线成熟的制剂企业,受集采影响小的IVD领域高端设备、试剂和高值医疗器械项目和装备企业,快速提升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值规模。“产、学、研、企”互通互融成为谋划创新策源力的利器,生命蓝湾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产金融合” 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

    自成立以来,临港生命蓝湾基金始终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探索可持续的产业聚集效应和金融赋能效益充分协同,为产业引入、撬动创新提供了强杠杆,招投联动和投招联动效应显著。2021年,临港集团倾力打造的首支生物医药产业专题基金临港生命蓝湾基金在临港新片区成功设立,让生物医药产业拥有“资本活水”。

    为进一步践行“基金+基地”“产金融合”的创新模式,未来生命蓝湾将继续筹划以基金的形式,引入更多国内外优质一级资本,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杠杆,发挥基金的产业促进及支撑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将全生命周期服务做到实处,脚踏实地为生命蓝湾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发展赋能助力。

    在金融服务方面,生命蓝湾建立“金融服务超市”,引入上海农商行科创贷、对接临港小贷等,帮助企业授信融资;成立“上市服务平台”,联合新片区管委会、证监局、长三角科创企业服务中心等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精准上市服务,以资本撬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企业集聚,吸引更多头部生物医药行业企业落地生命蓝湾,做大园区产业链价值。(临港集团)

     

    打造硬“核”实力

    上海电气核电领域再添两个“全球首台”

    近日,上海电气连续实现“首台套”突破: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主机系统发运、全球首台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真空室整体交付。随着聚变发电的热度持续上升,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电集团”)应势而动,积极布局,2022年以来,先后承接了上海能量奇点及河北新奥的核聚变试验项目,积累了大量制造经验,为后续在聚变领域深耕拓展,培养拳头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主机系统发运仪式暨新一代主机系统合作协议签订仪式近日在核电集团举行。核电集团与能量奇点签署了商业聚变堆合作协议,为后续双方在核聚变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奠定基础。HH-70是能量奇点设计研发的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目标是为了验证高温超导托卡马克的建造可行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磁体的鲁棒性,并探索适用于下一台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电流驱动手段。该装置计划于2023年年底前建成运行并点亮等离子体,届时,HH-70将成为全球首台建成运行的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目前,核电集团所承担的HH-70主机系统三大核心部件——外真空杜瓦、真空室、内外冷屏的制造加工任务均已全部具备交付条件。

    全球首台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真空室近日正式完工交付,驶离核电集团下属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前往新奥现场目的地。新奥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是托卡马克聚变和仿星器聚变装置之后的另一种磁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新奥从2016年开始探索聚变技术,EXL-50U为其二代升级产品,其真空室为其所有系统集成的载体。真空室的交付,正式标志着EXL-50U聚变装置开始系统总装。真空室腔体高约4米,外径超3米,腔体内接管数达80余个,焊接量巨大的同时也为焊接防变形工作带来不小考验。核电集团汲取一线实际操作经验,定制个性化防变形工装和机加工工装,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有效解决了多接管焊接变形控制的难题。此外,在核电集团的工艺创新下,也先后克服材料焊后磁导率、中心管卷板及热处理、设备整体机加工等实际制造难题,进一步确保实物质量。(上海电气)

     

    摘下造船业第三颗明珠,上海建工参建的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

    历时五年的设计和建造,近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爱达·魔都号”预计将于明年1月1日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

    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

    “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型宽37.2米,全船共有20层甲板,拥有2826间舱室,其中房舱2125间,可载客5246位。

    邮轮船体涂装从敦煌壁画艺术中采撷灵感,创新演绎东方文化韵味,具有浓郁中国风。邮轮高达16层的上层建筑生活区,拥有剧院、特色餐馆、购物广场、艺术走廊和水上乐园等丰富休闲设施。正式投入运营后,“爱达·魔都号”将执航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并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

    上海建工深度参与“爱达·魔都号”建造

    安装集团参建的“爱达·魔都号”餐厅及冷库区域背景工程和公共区域电气工程,实物量管系达47.2公里,电缆约268公里,餐厨设备7422个,末端接口23572个。安装集团通过虚拟设计评审、虚拟电缆自动敷设、设计信息与项管平台无缝衔接等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实现了管系100%预制化生产和装配化安装。安装集团还开展了《典型居住舱室和公共区域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破解了一系列建设与调试难题,基本掌握了邮轮建造与调试的核心技术。

    装饰集团参与了“爱达·魔都号”最大的2个餐厅、艺术长廊、公共休息室、甲板高空绳索探险区、沙滩俱乐部顶面等重点典型区域的建造工作,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探索邮轮内装数字建造、工法创新,获得全流程施工组织管理路线,形成了8万多平米的三维数字模型。装饰集团还参与了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典型居住舱室和公共区域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依托在大型陆地项目的设计、建造、管理经验,对邮轮内装建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材料、管理方式等进行研究。

    研究总院创新研制了舾装舱室登船升降平台装备并交付使用,形成了一整套预制舱室单元工业化登船作业方法和施工工艺,一改传统国内船舶建造舱室单元登船作业吊车吊运模式,提升了大型邮轮的建造效率。

    在今年7月和9月进行的两次试航期间,安装集团、装饰集团的建设者们随船出征,圆满完成了海试保障任务。(上海建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