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36期

发布日期:2023-10-31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36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3年10月30日

     

    l  共建“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上海国企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助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上海国资国企立足于上海这座“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在海外市场落子布局,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广泛成效和突出成就,实现了多方共赢的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间,上海建工在6大洲58个国家承建的200多个项目落地生根,重点在东南亚、中亚、东北非、加勒比和南太平洋等地区拓展业务。在柬埔寨,上海建工自2004年实施援柬7号公路项目开始,19年来先后承建了31个项目,其中“两优”EPC项目18个,中国经援项目7个,国际承包项目6个,累计实施了约2000公里的道路,8座特大桥(含在建),2个集装箱码头,1个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其中金边港码头获得鲁班奖(境外工程)。在厄立特里亚,上海建工收购、建设并运营的扎拉矿业成为当地的标杆矿业企业,厄特金矿项目获得鲁班奖(境外工程)。上海建工建设并提供运维服务的厄特马萨瓦Hirgigo电站成为厄特全国电网的骨干电厂。

    上海电气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围绕互利共赢、合作共建、共同发展理念,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出海远航”。十年来,上海电气在巴基斯坦、迪拜、塞尔维亚等35个国家构建了145个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海外员工数量超6000人。上海电气以投建营模式建设的巴基斯坦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包括2台660MW高参数超临界清洁能源项目和配套的年产780万吨露天煤矿项目。上海电气建设的迪拜700MW光热+250MW光伏太阳能电站EPC项目,是全球装机容量最大、技术标准最高、投资金额最高的光热新能源项目。上海电气在承接海外工程项目的同时,也成功带动了一大批国内先进装备、绿色装备走向国际市场,如克罗地亚塞尼风场项目、马来西亚沙捞越州500kV超高压输电工程项目项目等。

    华建集团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排头兵,积极参与商务部对外援助重要项目,深耕“一带一路”,期间共推动113个海外项目落成。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在建项目近15个。同时,集团以“一带一路”国家中的原创设计项目为载体,启动外文版工程建设标准《超高层建筑设计通用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并积极参与为发展中国家中高层管理人员量身定制的工程技术培训,发挥设计咨询“走出去”对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中国创意、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扬帆出海。

    隧道股份深耕新加坡市场25年,承建了众多重大民生工程,成为新加坡最成功的中资企业之一,并打造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闪亮的上海品牌。从世界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捷运系统“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到该国最繁忙“地铁环线”,再到地铁市区线、汤申线,以及新加坡深隧道排水系统、滨海金沙综合度假胜地等,隧道股份参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商业开发项目30余项,成为了新加坡最知名的建筑总承包商。隧道股份成功获得了新加坡总承包商的最高资质——A1资质,并荣获代表新加坡承包商最高荣誉的国家级奖项——“承包商挑战盾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资企业。

    上海建科集团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参建了多个“一带一路”经典项目。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是第一座由中国企业在海外以“DFBOT”模式实施的国际机场,上海建科集团承担本项目的非民航专业施工监理服务,以专业和责任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印尼OBI岛镍全产业链超级项目将打造该岛全方位员工生活配套体系功能区,以及热带雨林特色岛城整体营造设计服务,上海建科集团项目设计团队秉承研发创新型全过程设计增值服务产业链理念,为业主与当地政府提供综合定制设计服务。(上海建工、上海电气、华建集团、隧道股份、上海建科集团)

     

    l  金融工作

    瞄准低碳“牛鼻子”

    上海银行绿色金融赋能工业低碳转型

    为助力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上海银行正积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绿色金融“两个体系”、锻造“三个能力”,加大支持工业低碳转型力度,助力工业产业绿色转型跑出“加速度”。

    “两个体系”助力工业领域低碳转型

    在深度研究工业低碳发展特点基础上,上海银行打造“两个体系”,构建服务低碳发展的专业方式,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一是打造“绿色服务+”产品体系,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形成“绿惠万企”“绿联商投”“绿融全球”“绿享生活”四大产品矩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帮助工业领域内的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实现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截至目前,上海银行绿色贷款规模超过900亿元,连续两年增速在100%以上,绿色债券承销居城商行首位,创新发行了多个绿色首单融资产品。二是打造ESG管理体系,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等举措,强化抗风险能力,并开展环境效益测算和披露,在推动解决碳标签、碳计量问题上积极探索。上海银行连续两年参与央行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对部分高碳工业领域客户投融资业务开展连续碳排放核算尝试,并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三个能力”赋能产业结构升级

    上海银行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塑造绿色金融的“三个能力”,形成助力低碳发展的高效体系,赋能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一是塑造资源整合能力,对接政、企、产、学、研等机构,凝聚服务工业低碳化转型的合力。上海银行与市节能协会、能效中心共同创立“绿色金融实验室”,为新赛道企业量身定制能效提升服务方案、零碳园区专属服务方案;围绕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和未来产业布局,为工业领域内成长型、科创型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综合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上海打造先进高端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绿色发展。二是塑造绿色运营能力,上海银行先行先试,推进机构建设、办公方式、员工行为低碳转型,出台国内银行业首个“双碳”白皮书,作为唯一金融机构参与上海地区《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张江园区获得经信委首批零碳园区授牌,不断将绿色运营经验复制推广至同业及客户企业。三是塑造数字应用能力,夯实绿色数据基础,探索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碳流等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在推进解决碳标签、碳计量、碳定价问题上贡献上海银行智慧。同时,探索从政策导向、行业前景、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等多维度,推进构建工业企业客户与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策略,从而不断拓展服务工业低碳化的业务边界、拓宽服务覆盖面。

    上海银行将充分利用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科技和产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等优势,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切实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上银智慧”。(上海银行)

     

    太保资产获保险资管机构首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认可,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太保资产”)于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无异议函,同意太保资产在交易所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太保资产成为首批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保险资管机构。

    太保资产一贯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依托集团优势,始终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城镇化战略等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工程,发挥保险资金的优势,致力于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推动各地实体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太保资产同时也是首批获得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全牌照和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单位之一,还是行业内首个以集团化管理方式获得股权/不动产全部另类投资牌照的资产公司。太保资产作为头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设立了结构融资部作为ABS业务的专职部门,并遵循健全、统一、合理、独立、制衡原则构建了清晰合理的ABS业务组织架构、完备的业务制度体系和专业的ABS业务IT系统平台,最终受到监管机构认可,获得保险资管机构首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太保资产将继续发挥在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能力和优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风险、去杠杆、稳投资、补短板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产品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ABS和REITs市场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理财需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国太保)

     

    l  国企之窗

    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鑫投资领投三迭纪

    助力3D打印药物技术研发

    近日,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迭纪”)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Pre-C轮融资,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鑫投资领投。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3D打印药物管线的临床研究及3D打印药物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国鑫投资本轮领投三迭纪,是全面贯彻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推动国内医药企业更高水平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复杂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体现。国鑫投资通过支持三迭纪这类具有开创性的科技公司,助力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产品成功研发并加速实现临床获益,为中国制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3D打印药物技术是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通过“分层打印,逐层叠加”的方式直接制造出药品的技术。与传统药物技术相比,3D打印药物能够减少复杂的工艺流程,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制造出具有特殊外型或复杂内部结构的药品,在多个领域具备应用前景,是未来药物制剂的发展方向。

    三迭纪全球首创了MED药物3D打印工艺,结合数字化制剂开发方法,实现药物的复杂递送和程序化释放。经过8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三迭纪在全球药物3D打印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3款产品获得了IND批准,成为唯一入选美国FDA“新兴技术项目(ETP)”的中国药企,并自建了 MED药物3D打印连续化制药产线,年产能可达7500万片。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跨国药企开展合作,技术应用领域逐步增加,有望成为全球3D打印药物技术发展的领路人。(上海国际集团)

     

    数字赋能临港,隧道股份打造智慧运维管理体系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推行市政、绿化、排水、照明、环卫“五位一体”集成化运维模式,让魔都的“智慧新城”更为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安全韧性。

    隧道股份立足资源统筹、多专业融合、应急区域范围广等片区化管理特点,创新性研发五位一体、全要素智慧管养平台,以高效监管为出发点,打造智慧运维管理模式,做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运维、动态防风险”,为临港片区量身定制以网格区块为基本管理单元的“区域数字孪生体”,让城市运维管理更科学、更智慧。

    隧道股份打造的临港全要素智慧管理平台,优化运维管理流程,从人工巡查发现问题转变为智能感知判定问题,实现设施状况实时掌握、作业资源科学配置、作业计划动态调整、养护策略智能决策,隧道股份将庞大而零散的细项进行聚合管理,形成一体化运维管控体系。目前,输出的智慧运维管理模式已经在泥城城市支路及泥城农村公路项目中得到应用。

    未来,隧道股份将以临港模式为样板,对内深化应用、对外复制推广,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的智慧运维管理体系,以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区域运维服务,打造片区数字化管理新示范,以更智能、更主动的服务,创造畅达优美、友好舒适、智慧生态的交通出行品质,推进“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安全韧性”的临港新城建设,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宜居宜行的智慧城市运营新标杆。(隧道股份)

     

    产学研合作开拓储能新赛道

    申能集团完善“零碳”能源产业链布局

    近日,申能集团宣布将战略投资上海璞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璞钠”),并与复旦大学联手共同推进钠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申能集团进入钠电产业旨在开拓储能新赛道,推动钠离子电池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国家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上海璞钠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团队采用低成本铁源和化学反应工艺结合纳米碳层低温包覆工艺,解决了磷酸铁钠纯相材料合成难和电子电导率低的技术难点,产品具有低成本、高容量和长寿命的特点。2023年1月,上海璞钠正式发布了钠离子新型电池,实现了钠电池的产品化,进入规划量产阶段,并具备了百吨级/年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检测能力,在全球磷酸铁钠技术路线研发与产业化进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此次投资完成后,上海璞钠将充分依托储能市场的快速成长趋势,力争用5-8年的时间形成1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项目将分为两期有序推进。一期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及电芯中试线项目;项目稳定生产后,璞钠将迅速启动二期项目,即万吨正极材料生产及GWh钠离子电池与储能系统示范基地项目。

    面对储能未来市场容量可能出现的爆发式增长,申能集团将在储能新赛道上持续关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新型储能技术,推进各类技术路线。目前,储能根据时长可分为不超过1小时的功率型储能,1-2小时的能量型储能和4小时以上的容量型储能(长时储能)。功率型储能响应速度快、瞬时功率高,适用于电网调频,申能集团将关注能量密度较高的电容电池技术;能量型储能功率密度大,适用于电网调峰,申能集团将关注钠电及其正负极材料相关产业;长时储能需要兼具功率和容量性能,氢储能最有希望实现跨季节应用,近几年通过实践“三纵三横”的战略布局,申能集团实现了对氢能“制、储、运、加、用”全覆盖,未来将继续关注海上漂浮式制氢技术。

    此外,申能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海上风电尤其是深远海风电的投入,解决绿色电力来源的问题,逐步完善“零碳”能源产业链布局。(申能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