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24期

发布日期:2023-07-20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24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3年7月20日


    l  重要动态

    市国资委召开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暨

    2023年半年度工作会议

    近日,市国资委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暨2023年半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传达了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本市国资国企责任重大,要加快形成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任务清单和分工方案,逐项跟踪推进;各处室、中心要将自身改革发展放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中思考谋划,加强对标对表,紧紧围绕抓重点、破难点、通堵点同向发力,确保中央和市委提出的最新要求、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会议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委系统在去年工作基础上谋求再改革、再创新、再突破,主题教育成果初显,改革创新全新开局,国企功能蓄势升级,监督管理能级提升。

    会议强调,市国资委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指示要求,深入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以及即将召开的全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重点推进“1+2+10”工作。高质量完成世界一流企业指标评价体系,拿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工作方案,形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文件和10个专项行动落地落实,在系统企业内做好跟踪指导和总结推广,加快打造一批综合改革示范标杆。二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提升科技创新力、价值创造力、公司治理力、品牌引领力等四种能力上狠下功夫。加快推进创新使命责任书签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等工作,指导推动企业深耕主业、加快转型,推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规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做强上海国资品牌,以国资品牌打响带动国企品牌“出圈”。三是增强核心功能,实现布局增量、盘活存量、做优变量。加大重点产业投资布局,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全面推进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完善监管企业不动产租赁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同质化业务的整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四是优化国资监管,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以完成年初计划任务为出发点,全面提高经营发展的“含金量”,推动平台公司改革再深化,深化分类考核、分类核算,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严密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强化问责追责。五是深化国企党建,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干部人才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深化干部人才工作,形成企业家培育行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实施第五轮红旗党组织和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创建评选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巡视问题整改,启动新一轮巡察督导。

    会议强调,要发挥市国资委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推动国资国企工作高质量发展。一要发扬担当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抢抓产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担负起推动国资国企工作的使命责任。二要练就过硬本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加强学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三要树立为企服务的意识,多渠道了解企业困难诉求,积极想办法搭平台、建桥梁,帮助企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困难。(上海市国资委)

     

    上海国资国企加快培育战略性产业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国资国企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以来,本市地方国有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1-5月本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市国资系统内重点工业企业在沪工业总产值实现2183.6亿元,同比增长18.4%。

    上海国资国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努力巩固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领域,集中资源加快投资布局,近3年来累计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支持上汽集团加快“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新四化布局。今年1-5月份,上汽集团整车销量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月攀升,累计销售28.6万辆。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支持上海电气加快重型燃气轮机产业自主可控和应用推广,积极发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装备,主攻超声波诊断等医疗设备,综合性高端装备处于领先地位。支持联影医疗发展高端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目前在国内影像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第一。推进艾普强实现质子治疗装置国产化,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获准上市。在创新药领域,支持上海医药聚焦创新生物医药、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药现代化开发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突破,目前有5款已上市的1类、2类新药,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项目共62项,跻身国内医药企业创新的第一梯队。在清洁能源领域,支持联和投资布局了清洁煤化工、氢能、太阳能发电等创新技术。培育孵化了氢晨科技、捷氢科技等氢能源产业的头部企业。在新材料领域,推进华谊集团聚焦高科技、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新能源材料等加大投资布局,实现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上海市国资委)

     

    l  金融工作

    三个三年三步走 国泰君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近年来,伴随证券行业加快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征程,国泰君安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出打造“SMART投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愿景,在“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路径构想引领下,将领先数字科技上升为公司“三大核心能力”支柱之一,同时,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确保了公司在创新业务方面的持续领先。

    科技深度赋能,助推业务跑出“加速度”。主要包括深化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形成机构客户服务新模式、加快“投行+”生态协同赋能、提升信用业务数字化水平、创新探索数字化运营路径等方式。

    锚定自主研发,争当行业创新“先行者”。一是建设行业标杆交易系统。主要包含自主研发新一代信创分布式低延时核心交易系统,提前布局低延时技术,首创设计异构交易系统备份机制等,提高行业核心技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引领产业发展。二是夯实信创基础设施底座。持续研究完善多个重要系统的信创改造与重构,创新推出自研的开发框架和浏览器、一云多芯基础设施等。

    突出共建共享,拓展开放融合“生态圈”。近年来,国泰君安秉持金融报国理念,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战略提供技术支撑。主动参与20多个行业组织的工作,如与交易所行业云深度合作,共同构建算法交易、主经纪商交易等SaaS云服务等。

    展望未来,国泰君安将肩负科技创新之重任,砥砺奋进、再接再厉、继往开来,顺应“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业务高效增长,以数字化普惠之力温暖万千投资者。(国泰君安)

     

    l  国企之窗

    隧道股份沪通铁路刷新国内盾构单月推进记录

    近日,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承建的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吴淞口长江隧道工程左线盾构传来佳绩。6月,该盾构累计完成推进里程728米(364环),刷新国内10米级泥水平衡盾构单月掘进纪录。

    吴淞口长江隧道是沪苏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控制性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内,下穿长江口及黄浦江,为双洞单线水底隧道,线路总长度7.275公里。隧道采用明挖法与盾构法施工,是中国第一条穿越长江和黄浦江的铁路隧道,中国第一条软土地区盾构法客货共线铁路隧道,中国第一条采用全封闭内衬盾构法隧道。

    作为铁路隧道项目,在推进姿态控制、管片养护期、材料检测等诸多方面,沪通铁路都面临着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高速推进的过程中,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项目团队要兼顾各类红线管理,保证±90mm以内的轴线偏差、500环/批次的材料检测、长达56天的管片养护期等。在创下推进纪录的同时,项目团队还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精益求精的防风险措施,顺利完成了下穿百年历史吴淞导堤的风险节点。

    沪通铁路的两台盾构机“沪驰号”“通骋号”均配备有自适应盾构推进系统,这是铁路盾构隧道对于该该系统的首次应用。自适应盾构推进系统能够在尽量减少人为干涉的同时自动纠偏,更加温和、精准,能更好地确保盾构姿态及轴线符合要求。同时,盾构的推拼同步系统平均每环可节约15~20分钟,大大缩短管片拼装时间,为新纪录的突破奠定了最为关键的基础。在后续施工中,该技术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再创佳绩。(隧道股份)

     

    全国首个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发布

    临港集团推动国际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首届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本次大会由临港集团下属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大会以“开放、创新、融合:建设面向全球的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为主题,聚焦建设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和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进行广泛交流,推动国际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临港新片区因开放而设、因航运而立,自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临港新片区着力深化航运领域制度创新,完善航运功能服务平台,完善高水平海事服务内容,为航运企业高效配置国际国内两个航运市场资源提供平台载体。

    会议现场,发布了全国首个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航运通,由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通过数字化创新服务模式,为航运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窗口。平台拥有企业注册、政策咨询、航政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五大集成式服务功能,致力于打造首个航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如通过前期智企查策、中期业务办理、后期精准服务为临港新片区航运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定制化服务;立足航运,融合临港新片区在金融、保险、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及航运大数据资源,实现航运企业“全要素”对接服务;针对“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海员外派、保税新型燃料加注、特殊航线“江海直达”、海外人才服务等领域的特色化创新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举措。(临港集团、数据集团)

     

    上海建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州国际航运大厦落成

    近日,由上海建工承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负责施工的广州国际航运大厦正式落成。大厦高184.5米,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幢凸显海洋文化和航运主题的江景5A超甲级写字楼,定位为具有业态聚集功能的国际航运总部大楼,也是广州第一个在核心商业区建设的航运业聚集特色项目。

    该项目是广州市第一批CIM平台建设试点项目。上海建工坚持全员、全专业、全过程BIM建造,因地制宜创新施工技术,打造精品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市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增添动力。项目通过移动质检平台,实现便捷的现场管理信息共享,强化管控力度,四建集团自主研发的“钢筋云点数”小程序也在现场得到充分应用。项目还通过智慧工地云平台实现全方位动态管理,用慧眼AI监控系统,360度监控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帽、反光衣、吸烟AI识别、定型护栏防拆除报警识别等,用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保证绿色安全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广州国际航运大厦项目部积极弘扬上海建工“支部建在项目上”的优良传统,以党建共建工作站为切入点,积极与当地社企沟通交流,疏通工程难点,打造“区域明星工程”,承办、协办广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预赛暨海珠区技能比武大赛、区节日主题活动、防尘治理观摩会、质量月活动等。同时,项目团队也坚持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三位一体,创新施工技术,破解各类难题,始终按照“样板先行”原则,先做样板段,待达标后,再大面积铺开施工。

    近年来,中远海运与上海建工的合作不断加深,在上海、青岛、广州、海口等地,上海建工承建了中远海运多个项目,包括中国海运大厦、海运大楼改扩建项目、中国远洋海运大学新校区、广州新海医院、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GTC)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等。双方也将进一步拓展合作地域和业务范围,在物流、通道、码头、港口、仓储等新的建设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广州国际航运大厦的建成,将进一步发挥中远海运散运干散货国际运输领军企业的聚集效应,为海洋强国梦增添强劲动力,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广东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完善广州市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上海建工)

     

    坚持技术创新

    上海地产集团耀皮玻璃推出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新产品

    近期,上海地产集团旗下耀皮玻璃推出了全新技术——三玻两腔双镀膜LOW-E中空产品。

    三玻两腔双镀膜LOW-E中空产品,采用的是最新研发的YLU系列超低能耗LOW-E镀膜技术,适用于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准,产品参数达到“透过率≥60%、遮阳系数≥0.6、K值≤0.80”的指标,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在建项目。

    耀皮玻璃中标的上海首个干挂幕墙体系超低能耗住宅项目——大华锦绣华城6#地块新建项目二期,被业界誉为“最美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此项目在确保超低能耗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也体现着对于建筑美学的追求。上海地产集团耀皮玻璃凭借领先一步的节能创新技术、全方位原厂原产配套能力、成熟完善的品控体系、专业的产品优化与自我检测能力,成为该项目指定的玻璃供应商。此项目玻璃使用量约2万平方米,建成之后将成为上海超低能耗住宅项目的行业标杆。目前,在原有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耀皮公司又进行了新的研发创新,针对上海市近零能耗建筑,同步推出了新产品解决方案。同时,耀皮玻璃在投资项目建设中高度重视环保,近年来持续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发超级节能镀膜玻璃,完善BIPT和BIPV的建筑玻璃一体化,硫化物排放值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超低能耗建筑甚至是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节能与造能产品的综合使用将为建筑节能提供更为优异的解决方案,耀皮玻璃将持续聚焦节能低碳类产品和造能零碳类产品,把节能与造能相关的自主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引擎,在节能造能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上海地产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