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2年6月28日
l复工复产进行时
2022年“国资骐骥”上海大学生
国企暑期实习项目启动报名
为积极响应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充分发挥企业实习见习作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期”和“缓冲区”的作用,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助力企业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市国资委持续打造并优化“上海市国资国企人才招聘平台”,新设“实习见习”版块,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关口前移,集成本市各级各类国有企业暑期实习和岗位见习信息链接,并会同团市委、市教委,组织启动2022年“国资骐骥”上海大学生国企暑期实习项目。
今年,该项目已吸引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各区国资委和委托监管单位下属企业共计150余家积极参与,计划提供企业实习岗位770个,预计可接纳学生2749人;计划提供就业见习岗位219个,预计可接纳学生485人。不同岗位分别面向2021-2025各毕业届次,以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职业高等学校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岗位所在城市遍布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等15个省市。项目平台包括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个渠道,并在上海市国资委官方网站同步发布。
(市国资委)
东浩兰生集团承办“海聚英才”云选会系列活动
近日,上海推出“潮涌浦江 再启征程”——2022“海聚英才”系列活动,启动上海市高层次人才云选会,推进高层次人才延揽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首批参加单位预计超过3000家,将提供20余万个招聘岗位。
东浩兰生集团下属上海外服作为本次启动仪式的承办单位,充分依托人力资源龙头企业的深厚资源和专业优势,以优质引才平台为抓手,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为服务“六稳”“六保”大局,为上海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做出贡献。作为2022“海聚英才”云选会系列活动之一,在上海外服“企业云招聘”分会场,上海外服青年求职导师IP“凌佳佳”将携手知名企业HR负责人,带来先进制造业、医疗器械、化工等国家重点行业领军企业的上百个招聘岗位。
据介绍,6-10月,还将开展95场云选会系列子活动。据初步估算,首批参加单位预计超过3000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知名外企、科创板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以及亟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将提供20余万个招聘岗位。
(东浩兰生集团)
市属国有银行全力满足市民金融服务需求
近日,根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有关工作要求,积极应对临柜金融业务高峰,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延长服务时间、精细服务管理,全力满足市民的金融需求。
浦发银行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及日常服务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在全行范围内推行六个方面十五条措施,全力保障银行网点服务有效运行。扎实做好营业网点服务工作,统筹辖内各网点实际,以“一网点一策”完善防疫和服务应急预案。在上海辖内网点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满足排队市民的业务需求。通过辖内各区域支行合理调配上柜人员,全力保障柜台应开尽快。高度关注特殊人群需求,辖内网点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老年市民提供“绿色通道”,加强秩序维护和厅堂分流,采取有效措施灵活安排,减少市民等待时间。保障现金供应充足安全,目前已将自助设备维护频率提至疫情前1.5倍,加钞金额为疫情前3倍,保障自助现金功能有效运转。
上海银行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爱,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满足市民集中办理业务需求。做足线下网点恢复营业的充分预案和准备,作为上海最大的养老金代发银行,上海银行开足马力,全力服务老年群体金融需求。上海银行抽调总分支行员工支援网点一线,在客流高峰期间,每日近千名员工赴一线支援。加强网点现金保障,实现现金“不断档”,为客户提供“放心钱”。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绿色通道”,及时引导老年客户进行网点或机具分流,尽力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针对部分在外等候的客户,网点通过安置爱心椅等方式,为客户提供相对舒适的等候环境。
上海农商银行在抓牢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出网点八项措施。为确保网点人员配置充足,上海农商银行总分支行部门派员现场支持营业网点,做好客户秩序维护和业务咨询服务工作;在客流相对集中、尤其是老年客户集中的网点,根据老年客户的作息特点,将网点营业时间适时提前或延后;采取提前预约发放后续营业日号码的方式分流客户,设置高龄、残障等特殊客户绿色通道;建立总行远程监控中心实时监测、分支行网点即时响应的保障机制,落实网点提早做好客户排队秩序管理;适当增加厅堂内客户等候数量,为厅堂外等候客户设置遮阳伞,提供防暑措施,改善客户排队体验。
(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
l金融工作
上海银行融入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
上海银行积极融入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以发展绿色金融为要、以实现自身绿色低碳转型为基,在全行上下践行低碳化运营。
标准与先行相衔接。上海银行参与起草的《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T/SEESA 0110-2022)已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是上海市首个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对各类产业园区开展绿色低碳创建工作、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节能宣传周期间,上海银行推动张江园区率先创建零碳园区,启动张江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于年内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约70万度,可减排294吨二氧化碳;开展张江园区能耗分项计量及自动化统计改造工作,强化园区不同业态的能耗监测和对标管理。
防疫与节能相一致。启动总行大厦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加装净化消毒装置。净化消毒装置均采用一级粗效、二级中效静电除尘杀菌和三级除臭氧及气态污染物模块过滤,所用材料为环保可清洗并可重复使用材质,依托于空调机组的动力,将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经过高效消毒+净化处理,预计每年可节电7万度,节省天然气4万4千立方米,减排124.76吨二氧化碳。
绿色与服务相融合。围绕网点建设、运营、服务的整个过程,上海银行研究制定了《上海银行绿色网点建设标准》,建立可量化的全要素绿色网点建设标准;通过场景穿透,细化空调、照明、电器等节能要求,落实低碳、集约化举措,形成梯度化试点方案,实现“绿色金融+绿色网点”双轮驱动,提升支行竞争力。
足迹与积分相打通。打通碳足迹与积分场景渠道,率先梳理营业网点碳积分9个场景33类行为,并于5月1日在全行试点。节能宣传周期间,总、分行策划试点网点将按积分场景完成三个动作,组织一次全员“客户碳积分场景”线上营销宣传活动;落实一次试点网点“绿色企业合作场景”双碳、绿色金融理念进优质企业活客宣传活动;举办一次试点网点“绿色公益活动场景”双碳、碳积分理念进社区、街道的获客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铺开碳积分活动。
低碳与环保相加强。以节能为切入,进一步深化传导环境影响管理体系。突出“全”,除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外,将大气污染、废弃物排放等环境影响纳入管理内容。突出“细”,加强闭环管理,建立统计、检查、考核、披露、审计全流程管理,严密管理体系。突出“活”,在制定整体环境影响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每年结合不同重点,强化管理手势,今年重点关注网点建设过程中的利旧和废弃物处置,倡导循环利用,构建简约绿色办公方式。
(上海银行)
l国企之窗
申能集团国内首个落地实施的冷能发电工程顺利复工
近日,申能集团旗下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LNG公司)储罐扩建项目带冷能发电功能的气化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冷能发电工程)顺利复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LNG冷能发电领域的空白。
申能集团旗下上海LNG公司的冷能发电工程有序复工。作为国内首个落地实施的冷能发电工程,该工程投运后,可为洋山接收站节省约四分之一的用电成本,减少能耗近7000吨标煤/年,减少碳排放约1.87万吨/年,在业界形成良好的绿色示范效应。
自洋山LNG接收站建设运营之初,申能集团就关注到余能利用领域,旗下上海LNG公司积极探索LNG冷能利用技术,先后承担《上海LNG接收站冷能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冷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方案研究》等市科委课题。十三五期间,结合市重大工程上海LNG站线项目储罐扩建工程的推进,公司落地实施了全国首套冷能发电装置。为中国LNG行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和能源综合利用提供示范。
(申能集团)
华谊集团华谊钦州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一周年
作为华谊集团“十四五”发展中的一号工程,2021年华谊钦州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并取得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的优异成绩。
攻坚克难、创新求变。一年来,华谊集团解决了一系列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难点和操作瓶颈,有效提升了装置运行质量,稳步实现“稳产、达产、超产”。投产至今,累计产出甲醇148万吨、醋酸63万吨,产值约55亿元,并获得中国化工施工协会“优质精品工程”奖。
向海而兴、扬帆致远。一年来,依托钦州港、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策支持,华谊集团积极拓展以南亚(印度)和欧洲(土耳其)为主的出口业务,为钦州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投产至今,总计发货25个航次,出口醋酸约30万吨,出口金额达2亿美元。
数字赋能、打造灯塔。一年来,华谊集团紧紧围绕“数字华谊”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智能工厂系统建设。优化和提升采购、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安全环保、仓储配送、物流管理等16个智能制造成熟度子域能力,为2022年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申报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标准应用试点、打造数字化灯塔工厂奠定良好基础。
(华谊集团)
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挂靠新班轮航线
作业能力和效率稳步提升
日前,服务于中远海运欧洲公司北欧NET2航线的班轮“中海布里斯班”顺利完成2372TEU装卸任务后,结束了在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的首次靠泊,驶向下一个挂靠港口比雷埃夫斯。
NET2航线是中远海运集团欧洲公司旗下钻石快航公司在地中海区域部署的班轮干线。该航线挂靠欧洲和地中海12个主要港口,共有5艘船舶参与运营。出船方除中远海运之外,还有阳明和东方海外。该航线首靠船舶的顺利运营,标志着海法新港的作业能力和效率稳步提升,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的海外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港集团以色列公司与钻石快航公司、中远海运以色列公司主动沟通,并就首航船舶选定、挂靠时间、泊位窗口、作业效率、客户告知、数据传输等操作细节反复磋商和调试。同时,操作部及时调整人员安排,保证作业效率,确保航线顺利转移。为减少航线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中远海运欧洲公司对码头作业能力、挂靠成本、市场反应、港序调整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经充分论证后决定挂靠海法新港。此外,还协助以色列公司与共舱方沟通航线转移事宜。
目前,上港集团以色列公司已引进了5条正式班轮航线,后期航线引进也在积极筹划中。
(上港集团)
上汽集团三大在沪整车厂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生产水平
目前,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三大在沪整车厂单日产量达到1.3万辆,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于6月18日正式启动双班制生产,基本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日常生产状态,每天可以下线900多辆整车。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从4月18日率先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迎来首辆整车下线,截至6月17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四个品牌在内的约1.7万辆整车陆续下线。
在疫情的冲击下,重新连接产业链是汽车产业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临港乘用车工厂采用了主机厂率先复工的方式,一级一级拉动供应商复工,这样的“链式复工”能快速找到产业链的弱点并进行填补,对产业链的修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自5月27日起,临港工厂进行了双班制的压力测试,通过这一压力测试,将供应商、物流、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磨合”。
随着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6月1日至18日,上汽集团汽车产量已超20万辆,同比增加约30%。
(上汽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