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7期

发布日期:2022-03-04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7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2年3月4日



    l金融工作

    上海国资系统三家银行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近日,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上海银行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投身临港新片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投身临港新片区建设。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张江科技支行落地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管改革试点业务,依托“取消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管理要求”改革措施,为医药科技类外商独资企业办理资本金意愿结汇划转至基本账户使用,便利了客户资本项目资金使用。

    上海农商银行发布“上海农商银行临港新型国际贸易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本地法人银行优势,以“授信易、审批快、汇划速、结算便、配套全”作为服务亮点,通过“1点快速对接”的方式与临港集团高效对接,提供总支行团队“2层专业保障”,最高为企业提供“3倍授信支持”,以及“8项便利举措”解决企业在开户、结算、单据审核方面的痛点,提供“4项优质高效服务”,支持企业在临港新片区内开展新型国际贸易,提升区内国际贸易自由化水平。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海银行深汕特别合作区分行正式开业,作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内的首家城商行分行级机构,上海银行深汕特别合作区分行将深耕深汕、服务湾区,主动对接好各级政府政策,发挥好上海银行在跨境、投行、普惠、供应链等金融特色,服务好深汕特别合作区内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产业,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同城化、湾区一体化发展。

    (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上海银行)

     

    国泰君安2021年承销双创公司债券规模位居第一

     

    近期,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结果,国泰君安多项统计指标位列市场前列,其中承销创新创业公司债券58.50亿元,位居市场第一;同时承销绿色公司债券以及管理资产证券化产品合计101.81亿元,位居市场前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21年,承销创新创业公司债券58.50亿元,位居市场第一。其中,独家主承销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系全国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同时,承销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9家发行主体12期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充分实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职责。

    绿色金融,低碳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也是金融服务的革命。国泰君安不断提升绿色低碳金融服务能级,打造一流绿色现代投资银行,2021年承销完成绿色公司债券以及管理资产证券化产品合计101.81亿元,位居市场前列。其中,牵头主承销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非公开发行第一期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系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国君资管—中电投融和租赁2021年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项用于碳中和),系全国首单碳中和融资租赁类证券化产品。

    (国泰君安)

     

    上海银行打破“信息孤岛”

     牵手长三角征信链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近日,人民银行总行前期创新推出长三角征信链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长三角地区在征信领域的互联互通。作为上海地区首批进入长三角征信链平台的9家试点银行之一,上海银行积极探索该平台的使用场景,缓解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为更好服务该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企业的授权后,上海银行通过平台快速查询企业税务信息、水电气缴费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涉诉信息等29项内容,极大地简化了信息的收集过程,进一步提升授信审批有效性和时效性。

    自去年3月份平台试运行以来,上海银行借助长三角征信链平台的数据支撑,已促成191家中小微企业授信落地,投放金额超过11.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发展。后续,上海银行将进一步推动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体系,运用金融科技激发经济活力。

    (上海银行)

     

    l国企之窗

    上海市国资国企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

     

    近日,久事集团、上海建工、隧道股份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机场联络线虹桥机场地面高架段墩柱完工。由久事集团上海申铁投资建设的市重大工程机场联络线项目1标(虹桥机场地面高架段)99个墩柱已完成施工。截至目前,机场联络线共有9个风井及工作井完成基坑结构回筑,首个盾构区间梅富路工作井至华泾站已贯通。机场联络线是我国首条串联“两座机场和三座火车站”的空铁直通线路,起于虹桥枢纽,正线全长约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浦东新区3个区,全线共设9座车站。

    东大公路改扩建工程服务临港新片区。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的临港新片区东大公路(新元南路-老芦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改扩建后,东大公路将成为双向六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提升道路承载能力,确保行车及行人安全。工程将有利于完善临港新片区骨干路网,提升地块交通和市政配套运输能力,促进临港新片区产业开发。

    38岁海鸥饭店历久常新。上海建工七建集团用静态数据与数字科技、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对海鸥饭店进行改建,改建后的海鸥饭店面积比原先增加了62%,和浦江两岸的建筑物交相辉映。目前,海鸥饭店改建工程主楼结构已全面封顶,裙楼结构底板浇筑完毕,连廊钢结构完成吊装,预计将于今年改建完成。

    久事集团、上海建工、隧道股份

     

    上海城投集团发布首家数字水厂

     

    近日,上海城投水务下属南市水厂数字孪生系统一期建设于近日正式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行,这是本市水务行业首家数字孪生水厂。该系统融合了三维仿真、数据交互、运行模拟、仿真控制等要素,通过对真实水厂的数字映射,实现运行的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消除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百年南市水厂有着较好的数据积累和信息化基础。作为数字孪生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平衡系统能够自动接收来自于黄浦供水示范区管网模型推送的压力需求和水量预测,通过模型计算后实现最优化调度方案并向生产系统下达指令,从而实现“按需供应、动态调整”。目前,该全自动水平衡系统可以实现“能效”和“稳态”两种模式调度,在能效模式下可以利用水库高液位,实现供水能耗的最大节约,在稳态模式下可以发挥水库调蓄作用。通过全自动水平衡系统让黄浦供水示范区的整体服务压力更加平稳,不仅直接给市民带来用水体验的提升,而且有效降低水管爆裂和用水设备故障的概率。

    南市水厂数字孪生系统是上海城投水务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次试水目前南市水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国内第一家自动化实验室、智慧安防及水质模型等探索实践。

    (上海城投集团)

     

    上海建工设计的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创三项世界之最

     

    近日,上海建工旗下市政总院设计的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正式通车,对济南实现北跨发展,加快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黄河凤凰大桥创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世界最大跨度连续组合钢箱梁桥、世界桥面最宽的特大钢箱梁桥。

    公轨合建,集约布置。大桥全长6.59千米,采用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主干路功能。大桥公轨合建、同层布置,最大桥面宽度61.7米,展现了集约化的设计理念。主桥为主跨428米的三塔六跨空间索面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跨大堤引桥分别为主跨254米、165米的组合梁结构,水中引桥分别采用70米、80米跨径的组合梁。

    创新引领,科技先行。发挥桥梁技术优势,立项16个科研课题,为大桥的建设保驾护航。首次将刚性中央扣引入自锚式悬索桥,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解决大跨超宽自锚式建设难题;首次将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用于悬索桥加劲梁,提高了桥面耐久性,并具有结构合理性及经济性。

    钟灵毓秀,长虹卧波。主桥和引桥设计主题分别为钟灵毓秀和长虹卧波,与周围环境协调,具有当地人文内涵。大桥塔柱从主梁桥面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穿过,全桥均采用大挑臂箱型结构,外侧面统一、连续,形式独特,充分展现出桥梁的力与美。

    (上海建工)

     

    数字智能赋能精细治理

    隧道股份助力上海“老基建”获得云上“新生命”

     

    近日,由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数字集团共同运营的覆盖全市道路运输管理的“智慧大脑”——“云路中心”正式亮相。云路中心可对交通运行监控、危化品车辆管理、超限车辆管理、设施精细化管理、结构实时检测实现实时“云端”管理。

    云路中心让老大桥实现数字新生。已通车运行28年的杨浦大桥因此有了智能感知等数字新技术的立体赋能。大桥安装了200套交通感知设备,当超载的试验检测车在杨浦大桥上行驶系统能及时“感知”,并通过动画形式,显示在云路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内。

    数字赋能大型桥梁精细管理。通过数字孪生编码自动匹配三维空间位置,孪生桥梁的健康状态实时反映到后台,做到即损即修。其有利于开展设施精细化管理,依托其快速自动检测手段,实现智能巡查、自动派单等工作,化“被动处置”为“主动发现”,进一步提高设施养护的精细化管理。

    未来,隧道股份将继续服务上海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能级提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各领域输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让更多“老基建”获得云上“新生命”,也让更多市民享受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

    隧道股份

     

    上汽集团捷氢科技上榜“2021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9大领域“2021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氢科技”)凭借“车规级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达到117kW,一级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入榜“2021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

    捷氢科技作为上汽提升氢能源关键技术能力的重要载体,已掌握相关技术的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此次入榜的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PROME P3X,是为中重卡量身设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达到117kW,采用了3.7kW/L的高功率密度电堆,并通过多节一体化集成实现电堆140kW额定输出,优化了氢气子系统架构满足大功率系统大气量增湿需求,同时系统及电堆一级零部件100%国产化。

    未来,上汽将进一步加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核心技术的投入,加快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实现业务的做大做强。

    (上汽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