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1期

发布日期:2022-01-12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1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2年1月12日



    l党的建设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图片1_副本.png


    日前,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

     

    会议指出,一年来,市国资委系统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在抓好组织部署、丰富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实效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一要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树牢政治意识,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上海国资国企核心价值理念。二要筑牢红色基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发挥以史强党、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以史铸魂的重要作用。坚定信心“向前走”,激发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求真务实“强保障”,在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队伍建设、解决基层难题、勇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推出更加务实有效的制度性举措和机制性办法。三要凝聚红色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服务重大战略任务。服务重点区域发展,加快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落实落地,深度参与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投入五个新城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大对三大先导产业投资布局,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产业。做强重要城市功能,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服务要素市场建设。四要激发红色引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促进改革发展。公司治理结构要“提质”,进一步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防范风险能力要“升级”,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国资监管体系要“增效”,在全国地方国资系统率先形成科学系统、精简高效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五要建强红色堡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科学制定干部人才队伍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上海“国资骐骥”人才储备计划。创新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党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政治引领。六要践行红色使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谱写人民城市新篇章。找准“需求点”,持续深化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找准“落脚点”,对照重点民生和发展清单,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找准“结合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做好主责主业结合起来,在城市安全运行、民生保障、公共服务、金融惠民等领域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顶梁柱”“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国资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深”的导向,以自学为基础,以研讨为关键,以培训为抓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学研并进取得新成效。深挖“红”的基因,注重老青结合,围绕特定群体开展互动化、分众化学习,学习宣讲兴起新热潮。用好“活”的资源,开展红色文化进国企、国企思政课、国企开放日等活动,打造先进典型、基层一线、红色历史等课堂,特色品牌凸显新亮点。立足“实”的举措,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市民满意度持续提高,办好职工实事,职工幸福感持续上升,为民服务体现新担当。注重“行”的实效,在服务国家战略、落实重大任务、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国资国企实现新发展。

    (上海市国资委)

     

    l金融工作

    东方国际“保值贷”打通棉花产业期现融合“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东方国际下属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棉交中心”)组织协调下,相关企业通过“保值贷”模式,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上海分行认定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完成156批、6752吨期货标准仓单交易,实现了首笔棉花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业务规模1.32亿元,探索出了一条银期合作、场内外市场协力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创新道路。

    2019年以“信贷+期货”为载体推出“保值贷”信贷模式以来,农发行联合棉交中心对“保值贷”业务流程继续优化升级。2020年推出的“2.0版本”的“场外保值贷”首创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现货交易市场与期货交易所场外业务三方合作模式,使上游轧花企业通过仓单现货、仓单预售等创新模式更高效地进行套期保值,大幅提高了棉花尤其是棉花期货仓单的流通效率。

    2021年,农发行、棉交中心衔接“三农”客户需求,围绕期货标准仓单进一步探索信贷创新模式。12月,开通了郑州商品交易所标准仓单质押权登记及质权行使通道,并成功办理首单标准仓单质押权登记业务,为“保值贷”的“3.0版本”打下基础。目前,农发场外保值贷交易平台以期货标准仓单为交易标的,包含预售交易和现货交易两种模式,并已初步形成了集农发行、郑州商品交易所、棉交中心、期货公司、涉棉企业等多元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圈,在资金支持、平台运营、现货流通方面均有良好背书。

    “保值贷”业务帮助棉花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及时锁定风险和利润,拓宽了棉花销售渠道,促进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同时,解决了期现企业在资金使用和信用风险回避等问题上的困扰,起到了打通期现结合、连接棉农“最后一公里”的效果,形成了期货服务现货、金融服务实体的创新典范,对扶持新疆棉花支柱产业、金融援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东方国际)

     

    中国太保为浦东开发开放提供金融活力

     

    近日,中国太保进一步服务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积极推动“三大任务”取得新成效,不断提升重大平台功能,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

    作为唯一总部设在上海,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中国保险企业,中国太保既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中国太保深耕浦东、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迈向全球,加强集团内部联动,发挥协同合力。

    中国太保将进一步发挥上海主场优势,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引领带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国大局和带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国太保将推进浦东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助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做强创新引擎,助力浦东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聚焦关键核心领域,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共同推进浦东城市开发建设;树立健康幸福标杆,引领养老康复医疗产业发展,助力民生改善。

     

    l国企之窗

    上海地铁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 稳居世界第一

     

    日前随着14号线以及18号线一期北段开通运营上海地铁全网络运营里程正式突破800公里,达到了831公里,稳居世界第一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已达20条,车站508座,其中换乘车站83座,网络规模继续领跑全球。

    14号线是上海首条8编组全自动运行线路。至此,上海地铁已拥有5条全自动驾驶线路(10、14、15、18号线、浦江线),运营里程增至167公里,规模首度跃升世界第一。

    14号线由申通地铁集团建设,隧道股份参与设计、施工。14号线运营里程38公里,沿线经过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五个行政区,是目前路网中继1、2号线之后的又一条高运量的市区级线路,是联系市中心和东西部地区的便捷通道。

    14号线难度最大的静安寺站、武定路站等多个站点区间设计施工中,隧道股份从建设理念、装备研发和施工技术入手,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通过科研攻关突破常规建造技术壁垒,用“非开挖”代替“开膛破肚”,不断升级轨交建设技术体系,成功实现“静默穿越”的极限挑战。

    18号线一期北段,运营里程约21公里,途经浦东新区、杨浦区、宝山区三个行政区。18号线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在加强浦东、浦西过江联系,强化中心城、核心城区的对外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以及改善中心城区域的交通结构和出行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申通地铁集团、隧道股份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居全球首位

     

    2021年,上海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超过8%,再创历史新高,并连续12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国际中转箱吞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全年上港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提升作业效率,单班、月度、季度和单船作业量等屡创新高,升级实践引航“三套泊”作业,为船公司节约在港装卸时间、提升船舶运营效率作出了贡献,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再次逆势“飘红”,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集团牵头成立“全球航运网络联盟”;全面上线“受理中心、集卡预约、长江平台、电子设备交接单、电子提货单”五大平台,使上海港成为国内首个口岸集装箱业务全程无纸化港口。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加强推进片区化管理,对“长江战略”再深化、再布局,通过发布“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班轮公司“战略合作”、推进散杂货“一体化运作”、提升长江沿线港口“业务协同”、有序推进“南联北融”等实质性举措,提升集装箱中转枢纽能级,共同推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圈。共建“一带一路”,以色列海法新港建成投产,并顺利开启首批出口重箱作业、首艘进出口重箱船舶运营和首条固定班轮航线开通,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也是以色列60年来的首个新码头,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新标杆。

    全面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致力于港口科技创新。洋山四期码头以“零接触”无人化作业的优势,复工复产的进度明显超过传统集装箱码头,2021年获评上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加快推进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已完成作业路局部区域成熟营运。设立了三家科技板块公司,努力实现港口科技核心技术的产品化、市场化。2021年集团首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创新研发工作,成为国家科技部中期检查中,唯一以“超额完成”的认定等级顺利通过的已检项目。

    发挥上海港整体优势,致力于港口业务模式创新。2020年以来,集团先后建设并有效发挥三大集装箱片区、一个散杂货片区和一个芦潮港物流片区的协作联动优势,集团调度中心启用智慧大屏,进一步统筹协调好上海港各个码头的资源。内陆集装箱码头(ICT)等新业务获得业界肯定,成立上海港“太仓服务中心”,推进“沪太同港化”,面向服务太仓港本地的同时辐射长江下游各口岸。设立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加力调运空箱、灵活配置资源,进一步解决“季节性缺箱”问题,提高了洋山港区码头资源配套能级。启动“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新模式,使各港口货物进出口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助推“水水中转”业务新发展。

    下一步,上港集团将聚焦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围绕“科技、区域、业态”寻求新突破,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上海港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临港集团搭建氢能产业发展平台

    深入产业链泛场景布局

     

    近日,临港集团投资设立临港氢能公司。临港氢能公司将结合临港新片区打造“国际氢能谷”的规划建设,抢抓“氢能社会”发展机遇,通过园区转型、产业转型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发展氢能产业的重点区域,充分利用产业先发优势,合理规划氢能产业发展路径,现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之一。临港新片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明确将氢能列入“未来产业”,致力于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五大最”,即:最高端链条、最前沿技术、最独特场景、最完备政策、最协同合作。目前临港新片区集聚了上海擎动、唐锋能源、司氢科技、氢晨科技等业内优质企业和项目,形成了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态势和强大的氢能产业基础能力。

    临港集团通过设立临港氢能公司,打造集原创技术、场景应用、产业孵化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平台,旨在集聚和培育一批代表未来科创发展趋势的企业,形成在氢能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临港集团)

     

    2021年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2021年,上海两场年货邮吞吐量达436.6万吨,同比增长8.47%,超过2017年423万吨的历史高点。面对全球严峻复杂防疫形势,机场集团服务保通保运保供大局,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上海力量。

    发挥货运国际枢纽作用,助力全球供应链稳定。作为全球前三、境内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浦东机场货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48个国家/地区251个航点,目前有59家境外航空公司、10家国内航空公司在浦东机场运营国际货运业务。浦东机场出入境货运量占总量的93.7%,保障了境内机场超四成的出入境货运量。

    综合统筹资源,积极突破航空货运运力保障瓶颈。2020年3月民航局实施国际客班“五个一”政策以来,占浦东机场货运总量1/3的客班腹舱运力几乎“归零”,国际航空物流基本依靠全货机承载,运力骤然紧张。机场集团主动“化危为机”,积极服务保障国内外航司试水并持续扩大“客改货”业务。为便利“客改货”航班货物操作高效顺畅,机场运行部门基于“客改货”航班所属航司,优先安排航班停靠相应航站楼的远机位,便于地勤就近保障;机场地勤部门开发客舱装货滑毯、传送车与客梯车组合运行等创新的货邮装载模式,大幅提升保障效率。同时,机场集团依托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进一步盘活货班时刻资源、完善航点分布,保障货运航线不断线、不断点,积极推进浦东机场客运闲置时刻用于货运市场。一年来,10多家外航新增、加密浦东机场货班航点,基地航司东航已新增布达佩斯、卢森堡等航点6个,加密巴黎、米兰等货运航点8个。

    全力实现防疫安全,与保障品质的动态平衡。机场集团持续优化升级疫情防控常态长效机制,在货量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努力实现防疫安全、高效保障、通关便利化等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资源保障防疫,机场集团紧急立项应急工程,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建设完成近万平方米的入境冷链及普通货物消毒场地,新建临时集中居住点,迅速落实货物分区分级防控和高风险人员集中居住要求。科技赋能防疫,开发货运区“健康空港”信息管理系统将2百余家货运企业和2万余名从业人员纳入统一信息管理,随时动态更新。通过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个人健康信息的实时融合,全面强化货运区封闭管理和精准防控。开发运用底面喷淋、龙门架喷淋、流水线消杀、大件消毒机器等自动化设备实现进口货物全面消毒。社区协同防疫,集团修订演练突发疫情状态下快速恢复保障能力预案,通过“虹桥支援浦东、国内支援国际、管理层支援一线”等方式,组织备勤力量;与上港集团携手合作开展海港空港社区联动战疫,应急情况下实现保障力量互为备份,构建突发疫情“防火墙”,保障货运生产能力不断不乱。

    此外,机场集团与口岸各方携手优化航空货运营商“软环境”,推动进出口环节通关物流类单据单证电子化无纸化,进一步提高电子运单使用率,货邮出入境通关时效进一步提速。

    (机场集团)

     

    上海首例高速公路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成功并网发电

     

    近日,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G40沪陕高速(上海段)长兴岛服务区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上海首例高速公路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成功。

    上海长兴岛服务区光伏车棚发电项目充分考虑服务区的停车区的整体规划,利用西侧服务区停车场区域布置光伏组件231块,以1个并网点就近接入用户服务区配电室380V母线上,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接入电网,预计运营期25年。该光伏车棚项目的启用将为配套的新能源车充电桩提供约12万度/年,可为电动汽车供20多万次的充电服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2.64吨/年,相当于1800亩树林一天的减排量,所释放的氧气可供116000人全天呼吸之用。长兴岛服务区光伏车棚项目所延展的“光伏”与“车棚”产业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研发的清洁电力的充电方式,使其可以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车,能够无忧畅行。

    未来,城投公路集团将继续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为指引,积极探索光伏发电引领的能源变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用,按照“交通+能源”发展清洁低碳路沿经济的思路,满足未来电动汽车飞速发展对服务区用电量的需求。

    (上海城投集团)

     

    申能集团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配套天然气管道工程赋能

     

    近日,由上海电力闵行燃机项目筹建处出资,上海燃气院设计,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燃气集团建设的上海市重大工程闵行电厂配套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通气投运。

    该项目建设2台国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配套设施,总发电厂装机容量1200MW,由天然气管道工程、计量站工程、天然气输配SCADA系统三部分配套设施组成,为燃气机组投运提供了保障,将助力上海电网的供需矛盾和华东交流网架的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为上海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持。

    申能集团凝心聚力,不断推进城市“坚强一张网”建设,争分夺秒保障城市燃气运行。

    闵行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示范工程位于上海市西南郊闵行工业区,是为响应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在原闵行电厂拆除关停的燃煤机组上新建。项目建成后,将为优化上海地区能源结构、强化负荷中心电源,提供有力支撑。

    (申能集团)

     

    上海建科环境创新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整体解决方案

     

    排污(水)口的摸排监管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定期、及时掌握各类入河排污(水)口分布和状态,提升排口监管的自动化与智慧化水平,上海建科集团下属建科环境通过多个项目实践、各类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实现大范围区域河道排放口排查全覆盖、排口精准溯源,形成了一套入河排口查、测、溯、治的整体解决方案。

    全覆盖排口摸排。针对排查过程中遇到的山谷、农村、郊区等复杂、多障碍的排查环境,建科环境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扫描巡查、侧扫声纳探测、水上水下全景拍摄等多种技术手段辅助排口的排查工作,实现对排口的全面识别、精准定位。适用于河道两岸入河排污口的大范围、多维度、精细化调查,做到应查尽查,关键数据可视化。

    专业水质检测。建科环境在排查阶段同步进行现场水质快检,初步判断排口水质情况。对于快检数据异常的排口,现场采水样送至环境公司CMA/CNAS认证的水质监测资质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针对有溯源整治需求的排口,开展加密监测。

    精准排口溯源。为满足不同类型入河排口的溯源需求,建科环境利用管道潜望镜、管线探测仪、非开挖导向仪、管道机器人等技术设备形成单一或多种技术组合的溯源方案,识别管道排放通路、确认排放来源。

    排口整治建议。面向目标区域地表水水质监管要求,建科环境通过历史影像比对、水动力分析、风险源统计、污染排放特征识别、水质指纹分析等分析方法,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整治建议。编制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实施方案,有效指导入河排污口的合规整治。

    排口综合监管。为实现更加便捷的入河排污口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构建入河排污口数字化信息平台框架。将动态化、可视化的数据成果固定化,可形成“一张图”信息应用体系,为水环境管理部门更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现状、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整治提供理论支撑。

    (上海建科集团)

     

    隧道股份“自主巡航”智能盾构通过验收

     

    近日,由隧道股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智能盾构——“智驭号”顺利通过验收,即将投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盾构区间施工。项目施工中,盾构机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主巡航”实施隧道挖掘施工。

    隧道施工迈入“无人驾驶”时代。盾构自主巡航技术是一种依托人工智能与5G通信技术,实现盾构环境信息自主采集、自主掘进的智能化系统。通过该系统,搭载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盾构可以精准捕捉掘进中地质特性、施工参数、盾构姿态、环境影响等近千组数据,自主快速判断自身状态并认知周边环境特征,实现盾构推力、刀盘转速、切削、注浆、开挖量平衡、泥水平衡等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介入即可按照既定轴线完成掘进任务。

    为实现盾构施工数字智能化,隧道股份开发成立了盾构管控中心,用于监测、分析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实现对工程施工、盾构装备的动态管理与风险管控。在此基础上,研发团队结合感知技术构建了适应智能盾构的大数据感知识别模型,使盾构机在面对复杂地下环境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将海量盾构掘进数据汇集成信息库,实现盾构掘进趋势和风险隐患的预测;依托AI智能学习技术的智能决策模型和多级递阶智能控制体系,自行完成从识别、分析、决策到控制的自动巡航过程。

    隧道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