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42期

发布日期:2021-12-31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42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l金融工作

    中国太保签署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和负责任投资原则

     

    日前,中国太保签署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UN PSI),成为中国内地第二家签署企业。同时,中国太保还以资产所有者和投资管理人双重身份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成为中国内地第四家签署PRI的资产所有者。此次签署标志着中国太保开启践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以绿谋新,深化可持续保险。中国太保深耕可持续保险,将ESG因素融入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承保过程,在能源科技创新、传统行业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大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打造品牌化绿色保险产品。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太保累计承保各类大中小型水电项目超过150个,为全国25个省市提供保额超过800亿的林业保险风险保障。此外,中国太保已为全国超过4000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并不断升级服务保障,将传统保险转换成安责+环责保障,助力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安全生产、节能降耗。

    点绿成金,创新负责任投资。中国太保将绿色投资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助力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在全国各地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直接参与新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今年,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发行首只ESG保险资管产品——金色增盈6号,填补了养老保险资管领域在ESG产品发行方面的空白。

    未来,中国太保将加快推动ESG理念融入负债端、投资端以及自身运营端等多个维度,着力构建服务双碳经济的保险体系,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太保)

     

    l国企之窗

    申能集团助力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

    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近日,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沪正式投入运行。

    上海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线路全长1.2公里,设计电流2200安培,是国家电网在国内首次建设的超导输电项目,开创了多项世界第一。该示范工程的核心技术由申能集团下属上海电缆研究所自主研发。研究所历时近20年开展了超导电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多项成果取得世界首创,形成了超导电缆生产、测试、设计和施工系列化标准,为超导电缆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示范工程在上海中心城区挂网运行,标志着全球第一条撑起超大城市骨干电网的超导电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有望在城市电网改造、综合管线入地、狭窄走廊主干电网、交/直流互联环网、重负荷高能耗用电企业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申能集团将继续助力上海加快超导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拓展超导应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导产业高地。

    (申能集团)

     

    上港集团洋山港智能重卡2021年度4万标箱运输任务达成

     

    近日,上海洋山港区智能重卡2021年度第4万标箱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装箱启运,标志着年度预定的4万标箱运输目标圆满完成,上海港智能重卡运营又上新台阶。

    上海洋山港区智能重卡示范运营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研发向商业落地的前瞻探索,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举措。上港集团、上汽集团、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融合三方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洋山港区智能重卡示范运营,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智慧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未来,上港集团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面向典型场景下的集成创新,打破临港地区、东海大桥和洋山港区域的大运量运输瓶颈,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智能集疏运系统的建设,重塑智能绿色交通体系,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上港集团)

     

    上海建工研发实现在受污染环境无人化挖掘作业

     

    近日,上海建工联合上海西派埃自动化仪表工程公司进行科技攻关,自主研发“远程控制基坑挖掘机器人”系统和移动式信息采集传输仪(M-Type),并成功应用于上海宜家购物中心临空项目深基坑受污染环境的无人化挖掘作业中。

    “远程控制基坑挖掘机器人”能够实现机械的远程无人化操控、安全警示提醒等应用,同时具备图像传输、图像网络回传显示等功能。该系统整合了“环境污染监控平台”,可进一步将应用拓展至深基坑救援抢险、密闭环境探测等场景。相较于传统的污染物浓度测试仪,移动式信息采集传输仪(M-Type)设置了4个数据通道,针对不同的施工场景,只需模块式污染物传感器插入,即可同时对多类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控。此次成功研发的传感器包括可燃性气体、硫化氢、氨气类等数十种;仪器的采集端可对测量数据进行读取,同时具备浓度超载报警功能,报警信号将通过仪器本身、采集端与云端同时发出。仪器还采用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将测试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实现了数据测量、数据读取与数据云端存储三同步的功能。

    该研究成果除了在城市更新及污染地块开发中的应用,还可应用于超深基坑施工、逆作法施工、隧道施工、城市管廊施工等多种复杂工况,并可在管道泄漏抢险、城市路面坍塌等威胁城市安全的紧急公共事件中确保救援过程的环境安全。

    上海建工现已研发大面积水磨石地面作业机器人、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复杂钢结构节点加工机器人、砌墙机器人等多个系列,不仅减少了建筑业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还大幅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施工精度。

    (上海建工)

     

    上海临港交通建设运营重大项目启动

    锦江国际集团临港观光环线、锦江出租车集中投运

     

    近日“双区联动”推进城市功能高品质发展暨临港新片区交通建设运营重大项目启动仪式在临港新片区举行。

    仪式现场,锦江汽车临港观光环线、锦江出租车集中投运,16辆氢动力公交正式投运,全新一代临港T2线中运量自动驾驶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下线,主城区X2综合停保场新建工程奠基。同时,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临港分公司、上海临港捷运交通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服务能级的全方位提升,进一步强化科技对新片区公共交通的赋能、凸显绿色元素,交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锦江国际集团积极布局临港新片区城市服务本次落地的锦江汽车旅游班线和巡游出租车项目,是推进临港城市功能高品质发展的有力举措,填补了新片区旅游专线和巡游出租车空白。

    (锦江国际集团)

     

    光明食品集团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力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室”)建设运行十周年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国重室的主体运行单位,光明乳业将企业优势资源与国重室研发资源结合,努力实践“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愿景。

    光明乳业以国家重大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国重室通过联合机制,开展以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新工程实施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为导向的科研工作,为提升乳业整体发展水平作出贡献,努力建成国际先进的科研平台。

    十年来,国重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破解行业难题,实现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国重室已经组建百人科研队伍,其中教授级高工14人、高级工程师31人,共获得517项授权发明专利,累计出版《干酪科学与技术》等著作20部,主持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等国家、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荣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8项省部级奖励。

    未来,国重室将紧密围绕中国乳业“做强做优”的战略发展目标,瞄准世界乳业科技前沿,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结合行业发展规律升级产业链,推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光明食品集团)

     

    上汽集团申程出行解锁更多“一键叫车”场景

     

    近日,上汽集团申程出行与上海电信跨界联手,首批电话亭“一键叫车智慧屏”已全部安装完成并进入试点使用。

    今年11月,在原有100个试点点位的基础之上,多个全新的合作街镇单位也加入“一键叫车”的试点中,配合申程出行完成了100个新增点位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走进亭内只要刷脸或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一键定位,无需输入任何起终点信息,即可发出叫车需求。本次100个社区点位覆盖本市10个行政区,包括普陀、静安、徐汇、虹口、杨浦、黄浦、浦东、宝山、嘉定、长宁,总计已有200台“一键叫车智慧屏”分布在全市12个区、超过39个街镇及单位组织,7家大型医院的门诊楼或住院楼内。

    在此次申程出行与上海电信的合作中,114服务热线也被注入了新生命。今年10月,114服务热线平台开通了“一键叫车”服务热线。上海本地用户只需拨打114服务热线,即可免费享受申程出行代叫出租车服务。截至11月底,114热线已帮助近1万人次代叫出租车。

    未来,申程出行还将解锁更多叫车场景,解决更多人群的日常出行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体验数字化城市的高效便捷。

    (上汽集团)

     

    上海虹桥机场推行垃圾分类全流程治理

     

    上海虹桥机场始终把优化垃圾分类处置作为绿色机场建设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广泛科普宣传、精准源头管控、严格转运闭环、末端细分处置,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旅客引导重在理念行为转变日前,虹桥机场和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垃圾分类科普展”在2号航站楼正式展出,引导旅客“进机场,先分类”。除各类展览活动外,机场还印制了《垃圾分类宣传册》,常态化在旅客密集的餐饮商户、问询台、业务柜台和贵宾室醒目位置展示;防疫消毒机器人“虹宝”加装语音播放系统,在机场公共区域消毒的同时,成为垃圾分类“宣传使者”。

    源头管控垃圾投放更加精准虹桥机场在深入调研旅客投放垃圾习惯基础上,年内对公共区域近100个垃圾桶全面升级。针对疫情特点,除了上海市“规定动作”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机场还增加了废弃口罩分类垃圾桶等“自选动作”,方便旅客精准投放。根据垃圾源头减量的总体要求,虹桥机场结合旅客在乘机动线上的行为习惯,动态优化航站楼内垃圾桶数量。

    转运管理上门入户不留死角为了确保垃圾转运过程不混装,机场环境管理部门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分拣各环节采取全过程监管和台账记录。收运人员利用分色分类的封闭式收运车,将垃圾集中送至航站楼临时停放点集中暂存。为了严格确保处置和操作人员规范性,虹桥机场对垃圾清运人员和餐饮商户、贵宾室、员工食堂人员,通过“上门入店、以查代训”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实地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查漏补缺。

    末端处置二次分拣更求精细近日,虹桥机场P11生活垃圾交付点投入试运行。新交付点实现了垃圾进出口动线分离,分拣、存放和清运区域分离,垃圾末端处置效能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方面,分拣交付点工作人员对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化“二次分拣”后,才可送到暂存区分类存放,交付专业第三方清运。新分拣交付点采用排水明沟全覆盖,冲洗水汇集后通过格栅检查井直接排至室外污水管网,避免雨污水混流。通过自然排风和机械排风的双重配置,全面提升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

    下阶段,虹桥机场将围绕垃圾分类减量的目标,持续推进智慧化硬件改造、资源化利用研究,加大常态化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进一步助力绿色机场建设。

    (机场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