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 第34期

发布日期:2021-11-03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 上海国资
  • 第34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1年11月2日



    l金融工作

    国泰君安积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

     

    近日,国泰君安与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雄安集团”)、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河北建投集团”)开展战略合作。

    国泰君安坚持践行“金融报国”理念,高度重视参与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工作。基于本次战略合作,国泰君安将充分发挥综合化、平台化的协同优势,为河北建投集团及旗下企业提供投资银行、绿色金融、市值管理、产业投资、研究智库等全方位资本市场服务。同时,探索加强在雄安新区的组织创新及资源投入,积极提供专业综合金融服务,全力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与金融市场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

    立足新发展阶段,双方将联手探索创新碳金融合作模式,优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布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共同抢抓北交所设立机遇,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协同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公募REITs业务,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携手强化投融资服务赋能,推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奋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国泰君安)

     

    海通证券旗下富国国货ETF成功上市

     

    近日,市场首只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投资民族品牌工程指数的基金——海通证券旗下富国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ETF(简称国货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近年来,国潮消费崛起势头迅猛。随着国货ETF正式上市,市场迎来了把握国货崛起机遇的高效投资工具。自上市起,在交易所交易时段内,投资者可直接在二级市场便捷地交易国货ETF。

    国货ETF紧密跟踪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该指数依托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精选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股,从行业构成来看,主要集中于国货消费和科技领域头部企业。

    未来,海通证券将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水平,为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助力民族企业再起新程、走向世界。

    (海通证券)

     

    上海农商银行上线CIPS“新装备”

    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再升级

     

    近日,上海农商银行成功上线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成为上海地区首家成功使用标准收发器办理业务的间参行。这标志着上海农商银行在整合跨境人民币收付渠道、提高跨境支付结算效率方面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CIPS标准收发器是直参行与间参行以及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组件,是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场景量身定做的业务处理与信息交互工具,支持全球法人识别码(LEI)、金融业通用报文方案(ISO20022)等金融数据交换标准应用,可实现跨境支付一体化处理,具有“标准统一、使用灵活、功能丰富、易于扩展”等特点,解决了以往CIPS系统各用户之间存在的支付指令标准不统一、人工处理环节多等痛点,降低了管理成本,有效提升了跨境支付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下一步,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致力于CIPS标准收发器的应用,进一步支持和完善跨境人民币信息交互和支付清算,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结算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

    (上海农商银行)

     

    l国企之窗

    上海机场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共同启动苏州城市航站楼项目

     

    近日,沪苏同城互联互通项目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上海机场集团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城市航站楼项目正式启动。

    为推进“沪苏同城化”、增强沪苏同城互联互通水平,上海机场和苏州工业园区将共同打造苏州城市航站楼,作为上海机场异地城市航站楼的标杆项目。

    苏州城市航站楼选址于苏州金鸡湖畔天幕街区的核心位置,苏州旅客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直达城市航站楼提供购票、值机、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贵宾休息和贵宾通道、行李“门到门”等服务。旅客可通过公交巴士、定制包车、高铁、自驾等多种交通方式接驳上海机场,抵达上海机场后,旅客无需提取行李,可通过快速通道便捷到达登机口。上海机场将开发“数字+”、“智慧+”应用平台,方便旅客预约服务、全程随时了解旅程的信息动态。除了机场功能外,城市航站楼还将开发购物、办公、休闲等多项服务,最大程度优化苏州旅客的乘机体验。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标志着“沪苏同城化”又一项重大举措加速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对苏州地区的服务能级,推进上海与苏州工业园区在交通、物流、商旅、会展等领域的更深度融合发展,还将进一步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开放窗口的功能,推动商业、旅游、免税购物以及航空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苏州工业园区汇集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的能力。

    (机场集团)

     

    上海地铁297座地下车站开通5G网络

     

    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在即,上海地铁全面加速地铁车站5G网络建设。截至10月上旬,上海地铁各线路站点已基本完成5G网络建设工作,全面实现297座地下车站的5G网络覆盖。

    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积极与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铁塔进行方案沟通,“一站一方案”为原则开展现场勘察,排摸、梳理覆盖所需的配套资源。同时,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促运营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车站5G网络建设工作平稳、有序完成

    (申通地铁集团)

     

    上海仪电发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技术领域首份国家标准

     

    近日,上海仪电作为核心编制单位的国家标准GB/T 40656.1-2021《智慧城市 运营中心 第1部分:总体要求》正式发布。这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技术领域的首份国家标准

    通过整合技术及标准资源,上海仪电联合中国城科会、华为、清华同衡、中兴通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建设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内智慧城市从业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进GB/T 40656.1-2021《智慧城市 运营中心 第1部分:总体要求》国家标准的编制。此举旨在通过统一标准,管理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已有资源,呈现城市各方面信息和运行状态,对城市事件进行管理、预防、监测、跟踪和指挥处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支持。

    (上海仪电)

     

    上海城投集团打造生态海绵公园

    开启绿化和景观的再利用

     

    上海城投集团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盛桥镇,2002年建成通水,服务人口70万人。

    上海城投集团污水公司结合海绵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在石洞口污水处理厂出水区新建了一座新景观。利用长江堤岸的地形地势特点,通过植草沟,透水铺装,替流湿地,尾水展示,雨水花园,生态树池,雨水湿塘等海绵设施的建设,成功在出水区打造了一座具有海绵设施技术集成、绿灰耦合提标控污、雨水资源循环、尾水达标展示利用为一体的生态“海绵公园”。

    通过区域内雨污分流改造,下雨时利用人工湖调蓄、现有绿化等“留一部分”,通过排水管涵“排一部分”,再通过精细搭配多种净水植物对厂区尾水“净一部分”,减轻了大雨量时候集中排水的高峰压力,避免厂区内道路积水。景观区域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尾水喷泉等一系列节能环保的措施,让整个海绵公园展示区不但发挥了景观功能作用,也实现了工程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系统提升。

    “海绵公园”景观建成后将向公众开放参观,让参观者了解“海绵公园”水质改善水资源保护,以及截污与污染物消减等方面的实际功效

    (上海城投集团)

     

    临港集团滴水湖金融湾综合能源站项目签约落地

    为绿色金融发展护航

     

    日前,临港新片区经济公司与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滴水湖金融湾综合能源站项目合作协议。

    滴水湖金融湾综合能源站项目具有“无视化”“无害化”“低排放”“高能效”四大优势。据初步估算,能源中心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将提升近15%,年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近4000余吨。项目计划2024年具备供能条件,以保障首批入住用户的用能需求,全面助力滴水湖金融湾一手控能耗碳排,一手促经济发展,为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临港集团将继续践行国家战略,推进相关开发主体责任落实,为能源站充分利用创造更好条件,推动金融湾区域绿色发展不断提升新水平。

    (临港集团)

     

    隧道股份创新建设的全国首例近距跑道绕滑

    在上海虹桥机场正式启用

     

    近日,全国首例近距跑道绕滑正式启用,将大大减少落地航空器穿越跑道频次,促进繁忙时刻运行的有序流畅这也是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参与城市更新、助力民航创新建设的重要成果。

    虹桥机场绕滑道系统安全改造工程新增1620米南段绕滑道、1603米北段绕滑道,涉及地基处理、桥梁结构、道面工程、目视遮蔽物及灯光工程等多项内容。隧道股份承建了改造工程的滑行道桥及沥青道面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水上施工围堰、钢管桩基础、整体式墙身桥台、现浇刚构梁、目视遮蔽物基础承台、机场重载沥青道面等。

    在南绕滑全面顺利实施之后,将逐步实现全天使用,并将于12月启用北绕滑。虹桥绕滑的建设和运用,是对国内近距跑道中间绕滑运行模式和运行标准的探索,也是隧道股份聚力城市更新的一次“首创性”实践。

    (隧道股份)

     

    华建集团打造青浦区环城水系治理工程

     

    近日,华建集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接的青浦区环城水系治理工程(三期)项目开工。

    环城水系治理三期项目包括东大盈港盈港路环城河、环城河沿岸两侧区域,整治长度共约3.8公里。整治范围从河岸线至设计红线范围,总计面积约为30万平米。项目拟打通上述两条河道以及其与上达河、淀浦河之间的节点,实现滨水景观体系的全线贯通。该项目将新建划船公园驿站、曲水园驿站、改建城北大桥驿站、改扩建海事大楼、拆建北门街等。

    工程通过优化河道两岸环境开发利用,以环城水系功能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通过“防洪、生态、景观、历史、人文”五位一体化提升改造,释放环城水系滨水空间,充分发挥城市水系“防洪除涝、生态景观、运动休闲、城市环境”综合功能,助力青浦打造生态宜居新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区域品位和投资环境。

    (华建集团)

     

    上海建工全产业链建造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近日,历经近三年建设,由上海建工建造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式交付启用。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总规划面积1484亩,本次启用的是一期建设用地634亩和二期室外运动场地123亩,包括42座建筑、10座桥梁,总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科研活动场所“学术环”、思想碰撞交流地“学术会堂”、师生服务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不落窠臼、备受瞩目,整座校园风格中西交融,学研皆宜,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上海建工集团负责工程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及相关配合服务。

    在建设现场,28台塔吊全部安装防碰撞黑匣子,解决数千次碰撞隐患,上海建工自建机械设备和物料追踪二维码258批次,作为信息查看载体。构建BIM(建筑信息模型)2539个,在虚拟世界中为实际业务工作减负。以智慧工地为代表的数字化建造和管理手段,被全面运用于西湖大学工程全过程。在基于BIM的设计优化基础上,以BIM模型为基础,对整个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完善。西湖大学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设视频监控点位45个、数据监测点位56个,实现车辆管理6046次,可以及时发现人员、车辆、安全、质量、进度、现场等方面问题,为工地装上“智慧大脑”,实现安全管控目标。

    (上海建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