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中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 国 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办公室 2021年5月24日
l金融工作
国泰君安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长三角一体化租赁ABS
近日,由国泰君安牵头承销的2021远东租赁长三角一体化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长三角一体化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本项目为全国首单租赁公司发行的长三角一体化ABS,发行规模为22.35亿元,基础资产全部为位于长三角的租赁资产。
2015年,国泰君安与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远东租赁”)合作首单ABS业务。此后,国泰君安与远东租赁又陆续发行了多单ABS产品和公司债,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次项目由国泰君安协助远东租赁及其子公司筛选基础资产和牵头承销。基础资产的选择方面,国泰君安协助远东租赁筛选投放于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资产。在承销环节,国泰君安在广泛向投资者推介基础上,重点推动投资者流程,进一步打通长三角地区金融及产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
(国泰君安)
上海银行粤港澳大湾区同业合作研讨会成功召开
日前,由上海银行主办的“沪粤携手,聚力共赢”粤港澳大湾区同业合作研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来自粤港澳大湾区15家中小银行的30位高管参会探讨沪粤两地同业合作。与会机构均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将逐步释放出强大的发展动能,为长三角地区与大湾区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沪粤两地中小银行应各扬所长,在牌照互补、客户资源共享、资金融通互助等各方面加强协同。
上海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重点区域建设的战略部署,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推进委员会,并搭建了深圳分行、上银香港、上银国际协同参与、互联互动的经营架构。三年来,上海银行对大湾区客户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区域内金融机构总授信达1820亿元,金市同业业务合作深入。同时开放对大湾区8个地区的公司客户授信支持,仅2020年在湾区科创金融新增授信投放就达140亿元,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贷款也较2019年均有大幅提升。
后续,上海银行将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积极携手同业客户加强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结合区域产业布局,通过服务实体经济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上海银行)
上海农商银行发布“专精特新”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近日,上海农商银行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上海农商银行将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最高5000万元、最长5年期的以信用担保为主的贷款支持,同时还将聚焦企业科技属性及成长性,建立行内联动服务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信贷倾斜与优惠政策。此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直接入库该行“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享受特色外部服务资源等惠企政策。上海农商银行还与市经信委签署了《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的原则,深化合作,全面推进上海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
后续,上海农商银行将向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服务,加快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化服务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水平,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农商银行)
l国企之窗
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积极参与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
近日,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聚力双循环,引领新消费”。
本次博览会期间,上汽集团、上海电气、华谊集团、上港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东浩兰生集团、久事集团下属久事体育、上实集团下属上海医药、上海仪电下属云赛智联、上海联社下属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一批上海重点企业、创新型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围绕“五型经济”和“城市数字化转型”,集中展示上海品牌发展新成果、新形象。
“中国品牌日”活动举行期间,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举办了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分论坛,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明芳作为唯一的地方国资企业家代表,应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会上,光明食品集团的“大白兔的品牌年轻化创新之路”和中国太保的“把握新趋势,构筑新未来”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2020年度100个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上海市国资委)
上海电气分拆所属子公司电气风电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
日前,电气风电(688660.SH)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这是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本次分拆,上海电气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更好地服务高端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气风电将全面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和产品研发能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更好地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为中国风电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要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近期上海市国资委正式印发《市国资委关于推动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采取IPO、借壳、重组、分拆等方式,加快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要全力推动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市场认可度高的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上市。电气风电此次分拆上市将为推动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产生示范效应。
(上海市国资委)
华谊集团化工新材料助力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近日,华谊集团化工新材料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着陆火星。
为了满足长征五号和天问一号对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特种橡胶等新材料的性能要求,华谊集团下属塑研所等企业抽调技术条线精兵强将,聚焦关键指标进行反复研究讨论,针对树脂分子量偏高,粘度不够等问题加强与用户的积极沟通,不断优化和改进聚合配方,更改反应釜形式,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有多种型号的产品应用于长征五号和天问一号关键系统,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进。
近年来,华谊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新生物”的“四新”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绿色、高端、精细、价值链”的高质量发展内涵,创造了多项“全国领先”“国际先进”,并多次助力国家重点配套工程任务。
(华谊集团)
隧道股份启动编制上海“五个新城”燃气专项规划
近日,隧道股份上海能源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上海能建”)正式启动上海《五个新城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受上海市住建委委托,上海能建将汇同各区政府部门、能源企业,共同为五个新城提供高端咨询规划。上海能建将以绿色生态为理念,深化低碳发展模式,为上海“五个新城”规划从城区系统建设、能源结构优化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碳中和新路径。
分布式供能,为新城建设“家门口”的能源站。上海能建将进一步推广新城天然气分布式供能模式。相较传统发电站单一供能方式,在分布式系统下用户可根据使用量调节发电量,传输损耗小,电能过剩时可以传输给其他地区;不足时可由其他城市补充,功能效率大大增加,将极大减少碳排放量。
安全与智慧,打造更智慧、更具韧性的新城。在安全与风险方面,上海能建将构建安全韧性能源新模式,夯实综合防灾能力;同时,完善新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筑牢基础设施底线,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升城市韧性。在智慧化能源系统建设方面,将打造包含智慧能源小镇、智慧社区、工业园区在内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提升能源服务质量,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建设数字化“智慧新城”,拓展智慧应用场景,构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深化大数据运用,支撑新城的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可再生能源,打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港湾。目前,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光伏、风电的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大范围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商业化模式创新也趋于多样化。在本次专项规划中,上海能建将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现有能源利用形式的高效融合利用。未来,诸如多能互补系统等在内的一批智能化系统或将更多地落地五个新城,最大化能源使用效能。
(隧道股份)
上海建科集团打造国内首个绿色轨交建筑认证项目
近日,上海建科集团下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科院”)提供绿色技术服务的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项目获得中国首个绿色轨道交通预评价证书。
上海建科院持续为本项目的设计、建设提供绿色低碳技术咨询及专项技术研发,广泛调研国内外轨交领域适宜先进技术,与行业专家进行多轮次专项技术研讨,为项目实现高品质绿色目标持续保驾护航。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打造的绿色轨交范本,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内绿色认证“零突破”,助力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作为上海市地铁示范线,正在进一步以绿色轨道交通三星级标建设全线31个站点及车辆基地,打造全国首个全线绿色认证的轨道交通项目。
上海建科集团将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发展和项目示范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开展产业体系完善和领域拓展工作,将绿色低碳方面的科技成果拓展应用到轨道交通、城市道路隧道、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致力打造更多绿色基础设施示范项目。
(上海建科集团)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打造全国首个
预拌混凝土泵车信息化管理系统
近日,由上海建工下属建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建材科技”)联合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上建砼泵管理平台”正式通过专利认证,成为行业乃至全国首个预拌混凝土泵车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泵车安全管理,提升泵车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体育场、北横通道等多个重点工程施工中运用。
智能派单系统,提升泵车调运效率。较之原有较为传统的电话调运方式,“上建砼泵”通过调度室线上操作,采用智能派单方式,及时将工地名称,方量,混凝土级配等关键信息自动发送至泵车驾操人员移动端,并且该移动端还涵盖了工地危险源警示、安全交底、就位图片上传、泵送方量统计等重要功能,大大提升了泵车驾操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泵车管理的效率。
实时视频监控,扩大安全监管覆盖面。“上建砼泵”系统,通过在泵车支腿、软管末端、固定转塔等8个泵车的关键部位安装实时监控摄像头,有效提升了泵车安全施工的实时监管力度。安全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对泵车实时的施工情况进行线上巡查,扩大了泵车安全巡查的覆盖面。下一步,实时监控系统将陆续覆盖到外借泵车单位,泵车安全监管范围还将继续加大。
泵车在线档案,完善设备管理水平。建材科技近年来严格执行企业自行制定的“五强制、三限制”,进一步规范了泵车准入、定期检测和报废年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上建砼泵”系统通过“一车一档”的电子档案库,对每台泵车检修时间,易损耗零配件更换时间等都实时更新,针对即将需要更换零配件或检修的泵车设备提前提醒,使设备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上海建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