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由隧道股份和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轻轨东线南段设计连建造工程破土动工,一批上海工程师来到澳门参与施工,成为上海澳门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未来项目建成通车后,整条轻轨东线将串联起青茂口岸、关闸口岸(拱北口岸)、氹仔码头和澳门国际机场,大大方便往来的居民游客。隧道股份将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探索合作模式,为澳门城市建设贡献更多“上海力量”。
澳门是机遇更是舞台
来过澳门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这里是一座非常适合City Walk的城市,穿行于精致的老城街区,不少热门景点都步行可达。通往口岸或酒店林立的氹仔岛,则可以选择巴士或出租车。与之相对的,是发展轨道交通的迫切需求。澳门人口密度高、机动车数量多,轨道交通出行则每天仅有2万人次,只占到当地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2%。
作为该领域的标杆企业,隧道股份拥有丰富的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参建国内外52条轨道交通线路,完成14米以上超大盾构里程超过100公里。2011年,隧道股份成立澳门分公司,多年来先后参与澳大河底隧道修缮、运动员中心基础工程、澳门新城共同管道及道路建设等项目,在当地积累了经验与口碑。轻轨东线作为一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涉及大直径跨海隧道、3个地下车站和高架桥施工,隧道股份凭借丰富的地下工程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实力,成功赢得了这一次重要合作。
“上海制造”大显身手
作为澳门首条跨海大直径盾构隧道,项目在推进实施中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这条从澳门半岛到氹仔岛的海底隧道长约3公里,需要依靠大型盾构机推进开挖。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针对海底高压、转弯半径小等实际困难,“上海制造”开始在施工中大显身手。
今年5月,用于澳门轻轨东线建设的“澳氹1号”盾构机顺利启动,随后便开始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以大约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在海底破土前进。这台澳门首个12米级大直径盾构机,由隧道股份自主研发生产,今年1月在上海下线后,经过分解运输,各部件通过海运于3月陆续抵达澳门施工现场并完成拼装合体。
一系列核心技术升级在澳门落地。“澳氹1号”盾构机搭载了轴线自适应技术,可以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盾构机刀盘应用智能检测、开挖仓监测、可伸缩驱动等技术,让设备可以适应澳门海底的复杂地质条件。
在车站设计中,团队也充分融入澳门特色。位于中央绿廊的车站选择绿色作为主色调,文化艺术中心车站选择代表莲花的紫色,位于海边的车站则用了蓝色。站台的地面建筑物借鉴葡萄牙特色阿苏莱霍瓷砖纹理,彰显中西文化的交融。
贡献更多“上海力量”
目前,轻轨东线项目共有120多名员工,既有来自隧道股份的上海员工,也有澳门本地员工。他们通力协作,共同确保项目推进。去年12月25日,项目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完成了始发车站全部底板的浇筑。
按照计划,轻轨东线项目将于2028年完工,并于2029年正式通车。届时线路将直接连接关闸、新城A区和氹仔,由关闸口岸到氹仔码头仅需15分钟,乘客可以无缝衔接氹仔线,缩短往来澳门半岛和氹仔的时间,大幅缓解澳氹之间的交通压力。
目前,隧道股份在澳门同时参与了5个项目的建设,除了轻轨东线,还有新城A区的综合管廊设计连建造项目,以及大潭山隧道等。未来,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探索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大型装备出口、城市运维等方面的合作机会,努力为澳门基建市场贡献更多“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