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智能码头新标杆,上海港罗泾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开工

发布日期:2025-04-10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近日,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正式全面开工。其中,水工码头工程2标由上海建工承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内档一万吨级码头、工作船码头,8#后引桥及引堤,同时新建联系桥连接8#和7#引桥,把一期和二期工程更好地连成一个整体。这是继一期工程后,上港集团与上海建工在水工码头领域的又一次深入合作。

图1.jpg

本次开工的罗泾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紧临罗泾港区一期工程下游侧,码头平面呈“F”形,分前、后、内三档布置:前档建设1个10万吨集装箱泊位,后档建设2个1万吨集装箱泊位,内档建设1个1万吨集装箱泊位以及配套工作船泊位,泊位总长度1202.9米,陆域面积29.50万平方米,设计吞吐量为140万TEU/年,是进一步优化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布局,实现上海港转型升级和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能级的核心工程之一。

二期工程在延续一期工程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营运管控系统(NEO-TOS),以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为依托,集成应用F5G、5G、车路协同、高精度融合定位等技术,全面实现码头设备的智能化运转的基础上,其改造方案将得到精益化改进:创新应用台阶式堆场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优化“长引桥、岸线一线三用”码头布置模式,集约利用宝贵的深水岸线资源,进一步提升全自动化装卸作业效率;丰富能源使用路径,构建港区清洁用能体系,打造近零碳港口、零排放港口;拓展集装箱货种种类,实现更全品类集装箱装卸作业。

项目建成后将与一期工程一体化运营,全面实现港区转型的再次升级,为上海港释放140万TEU/年的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项目的建设是以新质生产力助力超大型码头功能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将形成高质量推动国内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核心技术的全栈自主可控的示范应用,将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中国式港口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双循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