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近300家动物园中唯一一家5A级景点,申迪集团旗下上海野生动物园正加快推进多个中外合作项目和跨省域合作项目,极地馆、大象谷接踵而至,上野全速“上新”。
项目“上新”
有望每年惠及百万人次
上野与比利时天堂公园合作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将引进一对北极熊,呈现三维立体的“水上”“水中”和“陆地”景观,整个项目施工将同时达到我国和欧盟的行业标准。该项目建成后意味着中欧合作下的动物主题休闲娱乐产业将携手迈向更高水准。
上海野生动物园的亚洲象群。
“上海大象谷”也在加紧筹备中。上野不久后将拥有全球都市型动物园中超大规模的大象种群,建成后的“上海大象谷”将以沉浸式展示方式,让游客可以体验到“被象群‘包围’”的感觉,景区将呈现“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游客身处都会城市,就能轻松尽享大自然野趣。
根据目前的推算,上野在进一步优化园内大熊猫展示的基础上,与上述若干个新项目形成叠加效应,预计最终可增加数百个就业岗位,上野客流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有望新增参观者上百万人次,助力上海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联动。
“网红”春暖花开
休闲游市场潜力无限
春暖花开的上野,不仅园内暖意融融,网上也一派热闹。目前上野的“网红”小动物已形成了IP矩阵,单是黑猩猩“网红”就有叮叮和当当,还有红豆和皮皮。此外,红猩猩姐弟葡萄和核桃,小熊猫毛毛、二宝、三帅和希希,黑掌蜘蛛猴豆豆,河马想想,大熊猫雪宝、七七、康康等,长颈鹿海格、海瑞、海海、海伊、海心都一个个火“出圈”。
2025年2月22日,
饲养员给“网红”叮叮喂奶。
与“网红”小动物走红相呼应,上野的文创产品近年来也在长三角的各大动物园中脱颖而出。比如,2023年起首次推出的上野文创雪糕,迄今已售出近30万支。又比如,2024年4月首发的园区特色动物形象纪念章系列,就颇受游客喜爱,同年10月上野又结合大熊猫康康、雪宝、芊金的生日活动,特别推出限量版“三宝庆生”纪念章,目前12款主题设计纪念章满足了市民游客不同的收藏需求,目前已售出2.1万枚。
2025年3月4日拍摄的上野文创雪糕。
2024年秋季,上野开始推出动物IP盲盒、趴趴公仔、冰箱贴等数十个品类的限定款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中基本融合了特色展区场景,如黑猩猩敲钟、红猩猩“星空”漫步等,上市仅数月已售出近3万件,不少上野“回头客”在社交平台上点赞。
注重产品迭代与体验升级,上野下一步将持续深挖动物IP价值,通过文创产品衍生转化,打造更具传播力和收藏价值的上海特色文旅商品,让更多的游客能把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及在上野休闲的温暖记忆带回家。
体验经济再升级
打好“亲子牌”“银发牌”
上野吸引着一大批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游客。其中,不乏一些超级“粉丝”,他们一年内要来上野多次,对上野有着深厚情感。
自2004年第一次踏入上野,20多年过去,游客施斌便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上野的超级“粉丝”,他见证了园区的发展与变迁,对这里的小动物们如数家珍。
2022年1月12日在
上海野生动物园拍摄的细尾獴。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上野不仅动物种类繁多,还有许多独特的互动体验和动物科普讲解及行为展示,在园内众多的动物展区:如小熊猫、水獭、浣熊等动物融入了情景剧的形式呈现,趣味十足又结合了生态环保理念,非常适合亲子家庭观赏。
2020年8月7日拍摄的
上海野生动物园大熊猫宝宝。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当前,上海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包括上海野生动物园在内的一批本地热门景点,都主打“亲近大自然”,这类融入自然环境的体验式休闲娱乐项目眼下正在提质增效。尤其是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中,保留一片属于大自然的野趣尤为重要。对广大游客而言,这里是汲取中外动物及其保护知识的科普基地,也是主客共享的一方宜游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