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心脏地带,一条重要的“地下生命线”正在不断延伸。中央商务区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位于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在1.86平方公里的中心地带,从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到人民广场城市客厅,老市政管网正经历脱胎换骨的重生。
面对23处历史保护建筑、5处文物保护点,在平均宽度不足20米的街巷间,上海建工用“乐水号”盾构机编织地下经纬。技术赋能,让精细化施工之路更深更专,精心服务上海核心区域污水治理。
中央商务区排水系统是已建合流制排水系统,服务范围东起中山东二路,西至温州路,南起广东路、福州路,北临苏州河,总服务面积1.86平方公里。
提标改造工程将新建合流泵站、初期雨水调蓄池及排水总管,翻建部分排水支管,旨在进一步提升所在地区排水标准,解决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工程分为1标、2标两个标段,分别由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基础集团承建。
超级“穿山甲”——“乐水号”盾构机
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建工给出了答案。面对始发井仅45米长的极限场地,机施集团把Φ4740mm土压盾构机升级为TM490铰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并赋予它诗意的名字——“乐水号”。
90米长的“乐水号”盾构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精心调整可实现自我“瘦身”,帮助项目成功实现了盾构机在狭小场地条件下的分体始发,以及后配套台车合理转接。
“乐水号”盾构机就如同超级“穿山甲”一般,400吨钢铁巨兽配备磨桩刀具,采用软土4辐条+4面板刀盘,可轻松化解地下障碍。同时,配备的可视化平台可实时传输盾构姿态、千斤顶推力、刀盘转速、土压力等参数,让地下施工尽在掌握。
因地制宜,创新工艺破难题
1标工程3座井位地处交通流量密集的交叉路口。在3#接收井施工中,项目团队突破常规思维,采用“金蝉脱壳”与“摇管法施工钢沉井”相结合的创新工艺,破解了施工场地狭小、泥浆处理等难题。
当盾构机推进至3#接收井预定位置时,将关键部件从机壳中抽离,仅保留外壳作为骑马井,通过“摇管法”小幅度振动将钢沉井缓缓压入地下,成功实现支线接入的目标,既减少了对周围土层的扰动,又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
服务民生无小事
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之外,项目团队还积极推进水务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双创双寻”主题工作,与属地街道、派出所、交警、城管、市政所成立党建联盟,完成了从“单兵作战”到“联盟攻坚”的转变。
项目团队对施工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2标工程5#顶管接收井采用ICE-50RF免共振锤钢管桩施工,设备通过振动锤产生激振力产生高速震动,使土壤液化,最终克服摩擦力实现桩身下沉,把对周边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