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启动,上海电气积极探索工业场景应用。
国地中心与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仪电等十家科研企业完成训练场运营合作签约,并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海尔集团等十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就人形机器人生态场景合作签署共建协议,标志着上海电气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国家工信部对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应用领域的重点要求指引下,国地中心自2024年3月起联合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以核电行业极端和高风险作业环境为背景,围绕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的三个示范应用场景,深入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场景应用,旨在逐步替代传统的高强度、高危险、重复性生产作业,提升核电制造过程中的效率与安全性,为核电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攻关与联合实验,双方于2024年12月1日成功部署针对核电产业日常生产的首款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在构型设计和力控技术上展现出独特优势,不仅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训练功能,还能高效承担巡检、上下料等工业任务,显著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
随着该型机器人顺利进驻训练场的核电场景区,国地中心将继续与上海电气技术团队保持紧密合作,依托上海电气的核电生产需求和技术导向,深入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核电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共同助力我国核电行业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
具身智能训练场在投入使用后,可初步满足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的目标。此次签约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也可帮助国地中心完成协同运营,为人形机器人“量身定制”包括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家用电器等十余类行业的训练科目,通过场景落地和数据收集,依托高质量、多种类、高可靠性的数据,不断丰富和完善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应用范围。按计划,该训练场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大幅扩容,预计在2027年前后可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以满足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