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并举推进绿色转型,申能集团持续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06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从区域实践到国家擘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今已步入“第二个五年”。6年来,申能集团作为肩负保障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重任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发挥产融并举优势,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当好促进长三角能源互联互通的“施工队长”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能源集中消费区域和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市场之一。

过去二十余年,申能集团逐步构建起“X+1+X”上海天然气全产业链,并构建形成了上游“6+1”天然气多气源保障供应格局,每年可为上海汇集1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全力确保了超大城市天然气的充足供应。

“6+1”多气源保障体系中,申能集团旗下上海LNG在浙江小洋山岛已建成5座LNG储罐,LNG储存能力89.5万立方米、气化外输能力214万立方米/小时,年供应量占上海市场约50%,最高时段日供应量占比近70%,是保障上海城市运行的主力气源。

为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提升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总体保障能力,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于2022年9月获得沪浙两地联合核准并于同年11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油气重点工程、上海市与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今年已完成新建4座储罐气升顶作业及土建主体工程。项目计划于“十四五”末完成码头工程、输气管道工程和包括4座LNG储罐及相应气化配套设施的接收站一阶段工程。届时,将新增88万立方米LNG储存能力和210万立方米/小时的气化外输能力,与现有洋山LNG接收站互联互通、统筹调配,共同承担长三角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调峰和应急储备任务。

图1.jpg

在增添能源“底气”的同时,打通“大动脉”、畅通“毛细血管”,加强能源管网互联互通也是能源领域未来建设的重点。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天然气管网输配能力,申能集团着力推进沪苏、沪浙联络线等项目建设,积极参建水乡客厅一体化供气项目,在沪的2.7万公里地下天然气管网不断加强和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

“沪苏天然气联络线”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分别与上海天然气主干网6.0MPa超高压天然气管道及在建的苏沪联络线苏州段超高压管道相接,项目上海段长约8.6公里。2023年11月,该项目已顺利完成与江苏段的省界镶接工作,标志着上海段与江苏段管线已联通。目前苏州段场站建设正全力推进中,完工后将具备气源联通条件。

图2.jpg

“沪浙天然气联络线”项目则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其中上海段长约350米。2023年12月,该项目完成省界镶接和气源镶接工作,与浙江管网实现联通,已具备天然气输送条件。

沪苏浙交界的“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为实现“水乡客厅”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燃气系统企业联合“水乡客厅”范围内其他三家城燃企业,将共同把“水乡客厅”打造成为燃气高质量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形成在长三角示范区可推广、可复制的燃气一体化高质量跨域合作样板。

随着这一系列的项目落地实施,长三角区域能源管网加速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实现清洁能源的余缺互济,推动区域天然气市场化贸易以及区域天然气管网进一步联动。

 

描绘能源绿色转型的“实景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综合性能源企业,申能集团在能源相关多个领域,持续以科技创新领跑绿色转型。

在清洁煤电领域,申能创造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球的清洁高效煤电新标杆。坐落在安徽平山的申能安徽平山电厂二期工程,以额定工况机组供电煤耗249.31克/千瓦时,刷新世界纪录。在沪皖多方政企联动下,这一国家示范工程高质量完成建设,于2022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并于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专家验收。作为中国火电行业的一件大事,该项工程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意义,发挥了示范作用。而未来,申能集团还将在长三角地区继续探索能源开发、产业基金等多层级、多维度合作,构筑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图3.jpg

在未来能源领域,申能集团近年来加快在绿色甲醇等领域的探索步伐。在上海金山,集团旗下申能环境建成上海首个规模化养殖场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同时还是绿色甲醇产能项目的初期试点,为上海绿色甲醇产能建设提供了绿色原料来源。今年9月,在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申能集团携手多家上海国资企业就绿色甲醇项目原料供应、建设运营、加注销售签署协议,为上海实现“2025年底前建成有竞争力的本市绿色甲醇产能”目标持续赋能。

围绕氢能这一“未来终极能源”,申能集团早在2018年就已开始先行探路。如今,申能氢能“三纵三横”全产业链布局也已在长三角地区展开申能在上海、浙江和江苏投资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比如氢晨科技、浙江蓝能等,布局燃料电池及系统、氢气储运设备生产制造研发和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同时,申能积极推动产品在应用场景落地,在上海化工区打造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基地,在临港地区积极布局加氢站业务,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氢能应用完整商业闭环。

在能源传输领域,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作为国内领先的线缆领域综合服务商,紧跟国家战略,推动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入融合,持续服务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在上海徐汇,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输电工程目前已安全运行超1000天,累积为徐家汇商圈、上海体育馆等城市核心区域4.9万户用户稳定输送电量近4.9亿千瓦时,展现了超导技术在城市电网中的卓越表现与巨大潜力。

在安徽无为,安徽无为生产基地2023年6月首台设备试开机,将努力实现电缆料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产能升级变革,打造沪皖合作标志性项目;在整个长三角,上海电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系列高端测试装备有效支持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高性能通信光电缆测试实验室建设,有力提升长三角地区通信光电缆核心竞争力。

 

打造能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样板”

 

长三角不仅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申能集团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绿色低碳产融生态圈,旗下金融机构深耕证券、保险、创投等领域,充分发挥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坐落在上海外滩金融聚集带的申能集团旗下东方证券,发挥“能源投行、绿色券商”优势,持续探索长三角优势金融资源与企业的精准匹配。作为上海国资券商,东方证券服务浙江省嘉兴、台州、湖州、绍兴等多地地方国企。2021年以来,在浙江地区已累计承销信用债和资产支持证券规模超900亿元。

图4.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早在2021年,东方证券就担任了湖州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主承销商,成功发行10亿元碳中和专项公司债券。该债券还是全国首支用于建设绿色建筑的碳中和公司债券、湖州市首单碳中和债券。“碳中和债”的成功发行,不仅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落实落地,更将助力湖州市“打造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引领区”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

今年5月,申能财险正式开业,成为首家落户临港新片区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开业以来,申能财险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努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服务创新,加快探索绿色、科技保险差异化发展路径。比如,申能财险安徽省分公司作为首席承保方承接国内新能源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国轩高科及其下属子公司企业财产保险项目,承保标的包含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南京市和南通市等地标的。申能财险正发挥绿色能源领域先发优势,全面系统对长三角地区绿色能源领域行业特点、市场格局等开展深入研究,将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深度融合产业与金融,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除此之外,申能集团还加快投资布局,以创投资本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集团下属专业的股权投资及管理平台,申能诚毅深耕长三角区域,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资源在长三角优化布局。旗下各支子基金累计投资长三角企业近60余家,覆盖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制造、信息科技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3亿元。

申能诚毅还积极与长三角地区同业机构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私募股权基金合作方面,2022年7月申能诚毅与安徽国控资本下属的产业基金作为基石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嘉兴毅安材智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布局。

未来,申能集团将继续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持续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