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托长三角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和投资企业思尔腾公司,通过“基金+运营”,挖掘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为美丽上海和美丽乡村建设增添新动能。
引入“源头活水” 助力产业兴旺
在青村镇吴房村,紧紧围绕所在乡村的主打产业、特色农业,发挥国资运营平台功能,统筹配置乡村产业、金融、土地、科技、人才资源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合作。结合石湖荡镇“浦江之首”水文化、农耕文化及历史人文底蕴,打造“荡里有米”特色区域IP,构建IP衍生的全品牌全产业链体系。
2023年,吴房村乡村振兴项目继续做深做实。在物业满租的前提下,对村内落后业态进行产业调整,并通过专业运营及定制化企业服务工作提升村内物业租金。联动“生命湾谷”项目内的入驻产业形成“大马拉小车”格局,实现村域自我造血闭环。同时,以数字化手段逐步构建集智慧旅游、智慧农业、在线教育、数字建筑功能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以信息科技带动农村现代化转型进程。
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
国企“下乡”激活 “一池春水”
作为上海国资运营平台的上海国盛集团,一直在探索如何盘活上海郊区的大量闲置资源,推动资金、人才、产业等“要素下乡”,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金山区吕巷镇作为“集中居住+产业社区”样板,闲置宅基地被腾挪出来后,资产价值得到重新评估。通过引入专业团队,与村民共同发起设立股份合作社,创建乡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联动吕巷水果公园的产业资源及白龙湖综合开发的文旅资源,打造白龙湖水果小镇,实现“村民融合”2.0版本。2023年,和平里一期完成签约村民的一期房屋交付,实现村民的整体入住。
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
激发乡村人才新活力
把“留住人才”与“作用发挥”统筹考虑,发起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中心及乡村振兴学院,设计培训课程,通过“实训+机制建设”为乡村振兴“铸魂”。结合G60科创走廊与“浦江之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打造石湖镇G60菁英小镇,助力人才振兴。
绘就乡村文旅新画卷
为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将松江石湖荡镇东夏村打造为“地域特色有IP、吃喝玩乐有去处、创新创业有配套、村民融合有方法”的最佳乡旅产业融合示范社区,助推景区从3A级向4A级蜕变。
探索产业振兴新路
结合沪硅生产基地落户太原的契机,输出成熟模式,复制成功经验,探索跨越区域空间的产城乡一体化,以产促城,以城带乡;携手对口帮扶的南涧县,在吴房村打造“南涧馆”,作为沪滇协作的窗口,以品牌联名、基地直供的模式帮助南涧特色农产品对接上海大市场,构建“前店(上海)后厂(南涧)”的农业产业链布局。
赋能乡村文化新貌
活化利用古村落资源,以古村落历史产业盘活为目标,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圈。开展李家巷镇石泉村、刘家渡村整村运营“八个一”实施路径,通过自营和联营业态,实现实体化、高效化的新文旅业态生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贡山县丙中洛景区运营”项目建设,对特色文化、农产品和可开发利用空间等进行专业策划、盘活提升。
李家巷镇石泉村
推动青年返乡创业
集团投资的思尔腾公司参与了金华村“匹格村落”的全域招商、规划和运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组织专业培训等方式汇聚青年人才。已吸纳社会资本超千万元,孵化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就业。
上海国盛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牢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总体部署,持续推动资本运营优势与乡村基础优势有机结合,探索国有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上海”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