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上海电气打造可循环发展“绿色引擎”

发布日期:2024-09-10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图1.jpg

近年来,上海电气依托项目城市垃圾和农业废物,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为行业树立创新技术标杆。

 

垃圾焚烧 供电保障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落实“双碳”倡议,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举措。自2001年参与建设国内首座现代化千吨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御桥垃圾发电厂)以来,上海电气通过不断技术迭代和设备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垃圾焚烧设备运行参数不稳定、发电效益低下等弊端,做到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环保达标。

 

南通环保热电厂

图2.jpg

国内首座跨区域共享的生活垃圾发电厂——南通环保热电厂于2008年竣工使用。2019年技改扩后已形成三条单日处理750吨垃圾的焚烧线,年上网电量1亿度,供热100万吨。

 

丹东生活焚烧发电厂

图3.jpg

作为丹东市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发电厂(一期)设计年处理垃圾36.5万吨,额定工况年均发电量1.34亿度,上网电量1.1亿度,节约标准煤1.64万吨,有效破解“垃圾围城”问题。

 

凤城生活焚烧发电厂

图4.jpg

发电厂拥有一条单日处理500吨垃圾的焚烧线,利用垃圾焚烧余热发电,每年可上网电量5993万度,可上网4673.2万度电,相当于节约0.73万吨标准煤,垃圾减容量达90%左右。

 

农林作物 综合利用

近年来,上海电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农作物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即用麦秸、芦苇等各类植物秸秆替代传统木材、煤炭发电,不仅解决了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极大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助推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五河生物质发电厂

图5.jpg

项目每年可处理40万吨生物质秸秆和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燃料,相当于减少标准煤耗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让农业生产“边角料”变废为宝转化成新能源成为了现实。项目年均累计发电量2.5亿度,为带动地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农养废排 变废为宝

上海电气通过创新循环经济模式,结合新时期农林畜废弃物实际情况,构建“农业综合循环一体化新模式”。项目运作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物零排放,不仅解决了畜禽粪便、秸秆和菌菇渣等农林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难题,还能产出沼气和生物有机肥,有效推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崇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项目

图6.jpg

项目结合中、高温湿法厌氧与“车库式”干法厌氧发酵工艺,串联大跨距槽式有机肥翻抛工艺,配套完善的臭气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全自动机械化运输系统和沼气发电系统,将分离出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可生产生物有机肥,完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体闭环。

未来,上海电气将稳步开展生物质能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图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