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个历经近百年洗礼的国货品牌,如今正在埋头创新,在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上,不仅荣获了主办方颁发的金牌参展商奖牌 ,其推出的一款新品在展会期间就收获了30多万的订单。
“英雄”再归来,唤起不少国人“人手一支”英雄钢笔的童年记忆。
匠心造笔尖
守住国人心中的童年“英雄”
“样子变了,更好看了,但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好写!听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小时端坐练字的记忆回来了。”一位网友在英雄钢笔的网购评价页面留言。
要守住国人心中的童年“英雄”——样子新潮了,但英雄钢笔的制笔匠心百年不变。笔尖是一支钢笔的核心,再加上内舌、内项两个部件,就构成了钢笔的心脏。这其中,笔尖是“关键中的关键”——书写体验感取决于笔尖的滑度,而笔尖的滑度如何取决于笔尖的铱头造型。
小小的铱头用什么造型?正圆的还是略有棱角的?用什么工艺来开缝、电解、拼缝、抛光,可以保障出水流畅的同时保有汉字书写的笔锋棱角?
1997年,普陀区区管企业英雄集团下属英雄金笔厂接到了制作香港回归中、英两国领导人签字金笔和纪念香港回归18K限量版纪念金笔的任务,但大笔尖设计图标占了笔尖三分之二的位置,厂里的自动化设备根本用不上,没有现成的模具设备。
现成设备跟不上,只能采取传统的手工艺制造。工厂开始了高难度“绣花”。无论是点铱、打磨又或是开中缝,这种在笔尖上“绣花”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最终经过数月努力,英雄金笔厂按时完成了这一光荣生产任务。当这批特色鲜明,做工精美的香港回归18K限量版金笔送到相关单位时,验收方和接受方有关专家和领导个个拍案叫绝。
在笔尖上“绣花”,英雄钢笔“绣”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信,让中国制造的“笔尖”走出了国门,走出了民族自信。
是“笔杆子”
更是“腰杆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笔下描摹出的不仅是世间万物,更有隐藏在国人胸中的大爱情怀,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笔杆子”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中国人的“腰杆子”。这样的文化内涵,在英雄金笔厂的代际发展中也可窥见一斑。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各类制造业争相发展。美国“派克笔”彼时风靡全球。中国人能不能有一支值得自己骄傲的笔?
在经历了80余次的失败后,1958年10月,100型“英雄”牌金笔正式投入生产。以“英雄100”命名,就是表示要100%地达到“派克”金笔的水平;100%地达到国家标准。原轻工业部在上海组成专门小组,对100型“英雄”牌金笔进行技术鉴定,最后得出结论:根据轻工业部部颁标准,在10项指标中,有4项即笔尖圆滑、漏水温差、吸水量、铱粒耐磨,超过51型“派克”牌金笔,3项持平,2项没有可比性,1项即塑料性能差于派克。鉴定结果令100型英雄金笔名声大振,产量也连创新高。
中国人自己的“金笔”,誉满中华大地。让中国制造的“笔杆子”在世界面前挺直了“腰杆子 ”。
如今,数码电子产品兴起,多样书写工具并存,用笔在书面写字的人在减少,英雄金笔在坚守品质匠心之余,另辟蹊径,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再一次创新重塑中国文化的“腰杆子”。
近几年,英雄金笔厂与国风文创联合合作,将传统钢笔品牌和中华文化元素相结合,推出有文化内涵的特色钢笔产品。在设计元素上,将钢笔的外观设计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龙凤、牡丹、梅花纹饰等,或者借鉴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花丝镶嵌、苏绣等艺术风格;在材质选择上,采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材质,如竹子、檀木、玉石等;在故事传承上,以中华传统历史、传说、典故为背景。多管齐下,如今的一支“小钢笔”,承载的是中华文化的“大自信”——“国潮”的故事讲不完、“国风”的魅力很多元。
引得“潮味来”
才有朝未来
2023年的天猫“双11”,英雄金笔厂推出的2024新春龙年金笔礼盒,开售没多久即售罄。
近几年,“老字号”也在焕发新生机,国潮钢笔已经不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书写工具,而是一个同时承载了“潮流元素”和“文化基因”的文创礼品。英雄金笔厂萌生了新的想法,在设计工艺上,采用了非遗珐琅工艺,国潮焕发出了新的时尚生机。
这次试水,给予了英雄品牌更强的信心。老字号活力“焕新”背后要靠品牌内部人才的“焕新”,不论是老技术工人的观念革新,还是引进新鲜的年轻力量,内部人才队伍的活力不断,才有品牌显示度的不断擦亮。
英雄金笔厂和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学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组织专业学生参观金笔厂、了解品牌历史、体验金笔设计、组装过程,让潜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园里就提前了解市场、洞悉行业。
品牌联名、文创开发、非遗融入都是现下很火的议题,参观完金笔厂同学们都脑洞大开:是否能将红木、竹子甚至紫砂用在钢笔上?是不是能做一款女性专属的设计感钢笔品类?
当年轻的目光纷纷投向了老字号,何愁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