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迎酷暑、逆热浪,坚守一线
保安全、促质量、抓成效,责任担当
建设热情不降温,挥洒汗水在现场
申通地铁集团的建设者们
无惧“烤”验,保障进度
18号线二期长江南路站~通南路站区间
上行线盾构顺利始发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1标长江南路站~通南路站区间上行线顺利始发。
长江南路站~通南路站区间上行线长663.429米,隧道顶覆土埋深11.4~18.2米,最小曲线半径1000米,最大纵坡20‰。
区间采用新型承插式管片,拼装精度高、管控难度大。此外,盾构始发端头地层情况较为复杂,隧道底部距离含承压水的⑦1-1砂质粉土层仅2.3米,为应对盾构始发风险,采取了“水泥系+水平冻结+双袜套延伸钢环”的组合施工工艺,保证了端头加固的安全可靠性,避免了盾构始发时在洞门圈与盾构外沿的间隙处发生涌水、流砂、管涌等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了本次盾构始发的安全性。
18号线二期出场线成功始发
近日,18号线二期的又一台盾构机在呼兰路站西段头井成功始发,此次始发的区间为庙行停车场出场线,至此呼兰路站西端头4台盾构同向掘进,标志着隧道盾构施工正式进入高强度推进阶段。
本次盾构施工的呼兰路站至庙行停车场区间,全长856.53米,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其中近距离上穿正线区间,近距离浅覆土穿越东茭泾、胡庄桥,侧穿蕰藻浜防汛墙。申通地铁建设集团建设团队会同各参建单位,精心组织,通过优化盾构选型、专家论证和专项施工方案等措施,克服了工期紧张、运输难度大和场地狭小等难题,成功实现盾构机的顺利始发。在掘进过程中,团队将实时监控盾构机姿态,确保掘进精度和安全。
数字盾构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精准感知施工信息的基础上,赋予了盾构机自主判断、自主认知、自主决策、自主控制的能力。通过盾构自主驾驶系统,盾构机可以独立完成包括自主控制各项施工参数,实现自动掘进,并自动纠偏、调整姿态等一系列复杂施工作业,实现长距离精准前行,有效提升盾构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18号线二期爱辉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爱辉路站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截至目前,18号线二期6座车站已有5座车站封顶,标志着18号线二期工程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爱辉路站位于宝山区爱辉路与呼兰路交叉口东侧的爱辉路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车站主体长168.6米,宽24.24米,最大开挖深度27.7米,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共设3个出入口和2组风亭。
结构回筑过程中,申通地铁建设集团建设团队通过“首件制”“巡查制”“例会制”等管理手段,要求施工单位秉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原则,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为了确保车站的质量,以期实现车站无渗漏等质量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过程管控。现场从工程细节着手,离壁墙基础与结构板一体化浇筑,通过工艺的优化、调整贯彻落实集团的“六个高质量”“十个目标”的具体要求。经过精心施工和严格质量控制,爱辉路站的主体结构回筑工作顺利完成。
21号线一期工程广兰路~高斯路站区间
上行线顺利始发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5标广兰路~高斯路站区间上行线顺利始发,至此该区间上下行线均已完成始发。
广兰路~高斯路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下行线长度为944.514米,本次掘进开挖直径6.76米,采用新型承插式管片,区间将穿越河道、驳岸等重要部位,始发段为上坡加曲线始发,对施工安全、质量要求高。
申通地铁建设集团建设团队落实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到相关项目进行学习,制定了《新型承插式管片标准化施工适合细则》来指导施工,对盾构机推进参数、管片拼装质量、区间重要管线和建(构)筑物沉降控制等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施工和管理,并建立盾构远程信息监控系统,方便后期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后台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施工情况。
申通地铁集团后续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落实精细化管理手段,把控好质量、安全双标准,以“高标准、严要求”持续稳步推进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的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