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泥浆、建筑废材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巨大的产生体量、高昂的处置成本,是工程建设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限制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
隧道股份从服务绿色发展、保护城市环境出发,重点开展城市工程废弃泥浆、建筑废材全过程低碳化技术研究。近日,由隧道股份城建物资参与主编的全国首份废弃泥浆技术规程——《建筑垃圾与工程泥浆再生自密实填筑技术规程》发布。这一规程将为工程泥浆高质量、低碳再生利用开辟出一条全新路径,为解决大宗固废循环利用的技术难题贡献“上海智慧”。
破解工程泥浆消纳难题
废弃建筑材料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可广泛用于道路建设填充等各个领域。但如何把这些废弃材料安全、高质量地用好,则是一项技术领域的重要难题。通过技术处理后可循环利用的废弃材料,既要低成本、高性能,同时也要避免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各类自然资源原材料的过度消耗。
对此,隧道股份城建物资通过多年的技术开发,自主研发低碳型流态固化土等新材料,为工程废弃泥浆处置提供了解决方案。
低碳型流态固化土是以工程废弃泥浆为主要原材料,与土体硬化剂混合配制而成。施工人员只要在废弃泥浆中添加特殊的“催化剂”,即可将废弃泥浆“点石成金”转变为流态固化土。流态固化土可以取代天然砂石资源,作为回填材料应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为废弃泥浆的绿色处置与循环利用找到出路,也能有效减少砂石资源开发、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些新材料不仅具备显著的以废治废、低碳环保特性,可实现降本增效和施工便利;更重要的是,其性能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控,展现出强大的技术适应性。无论是因土制宜、因用制宜,还是因地制宜,都能广泛应用在各类工程弃浆弃土的处理以及多种回填工程场景中,为工程建设提供灵活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材料技术化为国家规范,填补行业空白
在新材料技术研发的基础上,隧道股份城建物资着力推进行业标准编制工作,让“技术”固化为“标准”和“规范”,填补行业空白、推动行业进步。隧道股份城建物资承担完成了上海市建委科技委软课题《城市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政策及标准研究》,探索利用工程废弃泥浆制备回填材料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建立相关的计算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工程废弃泥浆材料替代传统黄砂回填每方能够减少15%的碳排放量。这一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广泛认可,并验证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低碳可行性。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后,将进一步指导工程建设领域同行企业、建设项目,高效高质量开展泥浆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推动行业整体的低碳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提升。
目前,隧道股份城建设计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新材料已经在武宁路快速化工程、港城广场肥槽回填工程、上海轨交机场联络线JCXSG-10标度假区站项目等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隧道股份城建物资将依托新材料科创中心的建设,不断提升上海市工程泥浆资源化产业化利用的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为更大规模地开展建筑废弃材料循环利用提供强力支撑,为上海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