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国企以“国之大者”的担当,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在主责主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生保障、乡村振兴、海外履责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新经验,新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交流互鉴,近期,“上海国资”新媒体平台矩阵将在“社会责任”专栏集中展示上海国资国企2023-2024年社会责任“十佳案例”,彰显上海国资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
持续深化绿色机场建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机场集团
机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2035年绿色机场建设规划中远期目标,不断探寻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以前瞻性谋划绿色机场建设蓝图、加速推动五大绿色重点项目落地为核心抓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体系,联合驻场单位积极打造更节能、低碳、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绿色机场,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上海机场绿色建设进入“快车道”,驶上“高速路”。
前瞻性规划绿色机场建设蓝图
虹桥机场
一是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在探索绿色机场建设标准、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了《绿色低碳发展资料汇编》,形成了扎实的绿色机场建设理论基础与先进参照体系文件。二是对照民航局关于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相关规范,开展了两场绿色性能试评价,形成《浦东、虹桥两场绿色性能试评价报告》,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机场建设指明方向。三是在《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规范》的基础上,编制《上海机场绿色机场建设标准》,对上海绿色机场的建设内容、技术要求、指标体系形成了标准定义。
加速推动五大绿色重点项目落地
建立机场集团能碳管理平台。《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鼓励建设机场能源管理系统,推动能源管控更加智能、精细高效,能耗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兼顾节能与旅客舒适性。结合国家、行业政策导向与绿色机场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机场集团积极打造集团公司绿色能碳管理平台。
推动浦东机场四期工程绿色建设。在提升建筑空间设计、全面提高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优先采用高能效用能设备和系统、提高中水回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海绵城市、航空器辅助动力装置全面替代、飞行区充电桩覆盖等,同时研究打造“零碳建筑”示范应用。
推动两场分布式光伏建设。浦东机场合理利用停车库屋顶资源,推进光伏项目建设,7月实现并网发电,装机总容量约2兆瓦。虹桥机场西区南合建泵站光伏项目利用泵站闲置的蓄水池顶敷设高效光伏板,于10月顺利通过国家电网的验收及并网发电,装机总容量约0.28兆瓦。两个机场光伏项目均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模式,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量达200万千瓦时,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41吨。
浦东机场P4屋顶光伏项目
打造国内民航氢能源应用示范场景。开展机场氢能全产业链应用课题研究,大力推进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综合能站项目落地,推动氢能车辆引入。
浦东机场湿垃圾处置。在浦东机场建设全国民航首家实现有机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湿垃圾处置中心,湿垃圾日处理量30吨每天,湿垃圾处理后仅剩少量残渣,整个过程会缩小95%的湿垃圾体积,实现了湿垃圾源头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具有效率高、占地小、能耗低、排碳量低等特点。
浦东机场湿垃圾处置设备
未来,机场集团将树牢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围绕“实现单位旅客碳排强度达到世界一流机场水平”“通过四星级‘双碳机场’评价”两大目标,通过持续推进机场内设备和车辆的新能源替代,加快统筹两场光伏建设,大幅增加绿电采购及使用,进一步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机场的应用与发展,形成机场绿色用能源网荷储的新格局,切实推动减碳、减污、扩绿取得新成效,推动上海机场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