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隧道股份以“智理双碳、隧见未来”为主题,展示了自身在城市“碳”索中的科技创新与成果实践。从能源体系创新转型到绿色材料研发应用,从海洋环境的生物治理到绿色材料的新锐研发,隧道股份综合展呈了自身在低碳能源、绿色材料、智捷出行、数智服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先行样板,与业内合作伙伴、专家学者、广大市民,共谋绿色发展、共创低碳生活。
现场,隧道股份还向公众发布2024年ESG报告,展示隧道股份作为负责任的上海国有企业,在绿色低碳、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与积极成效,充分彰显集团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决心。
构建低碳高效的城市能源体系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会上,隧道股份上海能建把自身服务能源领域低碳转型发展的各类案例浓缩,向观众集中呈现了“能源碳中和全产业链的全景图”。
在能源再利用方面,隧道股份聚焦LNG领域,深入开展LNG冷能高效综合利用研究,完成了世界最大、国内首套LNG冷能发电装置并网示范。同时,隧道股份围绕生物质制备绿色天然气、低浓度瓦斯气综合利用、天然气压差发电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充分挖掘能源资源再利用潜力。
在新能源方面,隧道股份积极推动氢能源技术创新发展,展示了国内首套码头型质子交换膜绿电制氢加氢一体站成套装备的研制和示范应用。
在移动储能方面,隧道股份大力推进新型储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应用。集团以绿色灵活为宗旨,推动各项在建工程实现储能设备替代化石燃料发电机,助力施工领域绿色转型。
赋能传统基建向绿色、数字化转型
在能源基础设施之外,“双碳”目标也对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数字集团以前瞻理念和先进方案,推动城市建设向绿色、数智化转型。
隧道股份展示了“能源隧道”新技术。深埋于城市地底的公路与轨道交通隧道,能够“自动采集”浅层地热能为建筑供暖制冷,减少建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交通出行方面,隧道股份打造公共交通服务新模式,针对“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打造“城市片区智捷出行”系统,提供需求响应式的智慧巴士——社区居民只需线上操作、提前预约,即可获得“私人订制公交线路”的独特服务。这一系统将在丰富和便捷市民出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通行效率和社区公交利用率。
此外,隧道股份展示的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更受到了展会现场专家、市民的围观与热议。隧道股份打造了国内首个“生态牡蛎岛”:通过将混凝土与牡蛎壳等有机融合,打造新型护岸材料,对海岸岛屿进行生态修复,使护岸不仅成为消浪减灾的重要设施,更成为海洋生物栖息的家园。这项技术有效改良了海岛沿岸生态环境,实现了海洋基础设施工程的绿色转型。
将绿色建材融入城市美好生活
材料是构筑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的根基。在城市建设中,混凝土、沥青等原材料的生产制造,是建设全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环节。
在此背景下,隧道股份城建物资着力用源头入手,降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重点研究和发展轻量化、环保化、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其中,既有能“点泥成金”,实现循环利用的低碳型土体固化剂,又有能让建筑废料“变废为宝”的再生结构混凝土,还有可浮于水面的纳米改性泡沫混凝土……
目前,这些绿色新建材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机场联络线、内环“年轻化”、武宁路快速化改建、申嘉湖高速运维等大批上海重点建设项目中,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效率,更大幅降低了城市更新建设中的碳排放,奠定了城市降碳的材料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