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临港智能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对比2019年的314亿元,5年实现了10倍的增长奇迹。在临港新片区的“6+2”前沿产业体系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
做好产业规划和招商,临港集团下属临港产业区公司消化吸收新片区的产业导向指引,分析国际高科技产业激烈竞争的变幻格局,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攀升产业至高点,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这一支撑性、基础性产业领域,积极引入“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和龙头企业;探索机制创新,临港产业区公司紧密衔接管委会共同探索便捷审批模式创新,努力争创一流营商环境,通过服务便利化创新,大幅缩短了审批办结周期;公司打造二百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产业载体,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产业服务,园区服务团队深入走访客户,挖掘服务需求、规范服务流程、深化服务内容,逐步建立了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服务、企业运营、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物业和生活配套等多维度的服务体系。
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之际,未来的汽车将演变为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产业协同、关键技术突破、政策法规创新等都将持续向纵深处推进。临港将要打造一座全要素、全场景、全生态的智能汽车生态城,在建设中试图给出“临港方案”,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变革浪潮中引领全球。
后起之秀 一路狂飙
临港新片区已经构建了“6+2”前沿产业体系,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临港新片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2022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413亿元,成为新片区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产业。临港汽车产业产值从2019年的3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413亿元,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产值翻三番的瞩目成绩。
2004年,上海大众汽车五厂在临港改扩建,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2006年,上汽计划搭建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系,推出的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至今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都是两者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上汽集团近年来大力培育的多家“科创小巨人”也纷纷入驻或布局临港,包括延锋国际汽车、友道智途、赛可智能、中海庭等。
2018年特斯拉正式落户临港,2019年正式投产,从这一年开始,临港规上工业产值实现三年翻两番。宁德时代、蓝思科技、延锋、麦格纳、华勤技术等龙头配套企业也随之而来。当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超过95%的产业链本土化率,“特斯拉系”供应商涵盖车身、底盘以及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等各类配套产品,其中不少配套企业扎根临港。
临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生态正在成型。2023年12月22日,特斯拉在临港新片区加码投资,完成拿地签约,启动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目前,临港已汇聚有200多家汽车行业企业。
临港集团持续培育产业锻造能力,着眼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特征,以上汽临港基地和特斯拉超级工厂两大整车主机厂为龙头,形成自主创新品牌和外资顶尖品牌同台竞技的格局,同时拓展价值空间和发展增量,增量固投大幅提升,产值贡献度更高,产业特色更明显,体现了“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行业变革 抓住机遇
2019年至2022年,临港汽车产业聚焦以电动化为核心的“上半场”,做大整车规模,取得拾级而上的成长。如今进入“下半场”,临港汽车产业将以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以芯片为核心的超算平台、以软件为核心的OTA升级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发展“芯屏器核,盘数云网”,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驱动从燃油加速向新能源转换,角色从代步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型,汽车行业驶向了新时代。在上海的汽车产业中,嘉定、金桥、临港形成了“黄金三角”格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下,临港的分量日益凸显。
临港新片区描绘出一张新蓝图——智能汽车生态城。根据近日发布的《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行动方案》,临港新片区重点围绕智能汽车产业“一条生态链、两种场景、三类要素创新”,将聚焦汽车电子、操作系统、汽车数据等核心要素,打造一座全链条、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汽车生态城,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立足本土 走向世界
临港新片区通过发布“智能汽车生态城”品牌,涵盖制造、研发、贸易、金融、检测,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汽车电子、汽车数据等领域,将临港优质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氛围和创新策源能力传递给国内外企业,推动更多优质的汽车电子和软件企业落地临港新片区。
临港新片区将通过聚焦未来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硬件、汽车软件、汽车芯片、汽车数据等赛道,力争成为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标杆地、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
上汽集团、上汽全球电动汽车样板工厂项目、赛可智能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中海庭地图项目、友道智途智能重卡项目也与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继续深化在临港布局智造、智行、智联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能力,携手生态伙伴,打造上海智能网联样板方案,全力推进临港车路云一体化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