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申能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持续优化布局,做强做优做大主业,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区域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天然气被称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最近二十多年申能为上海构建了“X+1+X”的天然气全产业链。其中,在天然气上游方面的上海“6+1”多气源保障体系中,申能集团旗下上海LNG建在浙江小洋山岛上的5座LNG储罐,可储备5.4亿立方米天然气,最大外输供气能力214万立方米/小时,年平均供应量约占上海天然气需求量的60%,成为上海天然气供应的“主力军”和应急调峰与安全保供的“生命线”。
随着上海城市用气量攀升,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作为国家油气重点工程、上海市与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于2022年9月获得沪浙两地联合核准,2022年11月20日开工,申能集团、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三方股东代表及相关参建单位共同启动项目建设。
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新增建设规模达600万吨/年,总投资约170亿元。建成后,将提供超13.2亿方的储气能力和210万方/小时的供气能力,并与现有洋山LNG接收站互联互通、统筹调配,共同承担上海市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调峰和应急储备任务,进一步完善上海天然气产供储销建设体系,加强城市供气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总体保障能力。
清洁能源方面,申能集团在沪的2.7万公里天然气管网正在向上海以外延伸——继联通浙江管网后,又和江苏管网建设“沪苏联络线”,沪苏天然气联络线工程于2023年10月20日上海段已实现整体机械完工,具备了镶接通气条件。沪苏浙三地的天然气主干管网逐步连接起来后,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互济互保。
能源的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今,申能集团的氢能“三纵三横”全产业链布局,也在长三角地区展开,着力推动氢气制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在示范应用场景中落地。
申能集团分别在上海、浙江和江苏投资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布局燃料电池及系统、氢气储运设备生产制造研发和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助力打通科创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同时,申能集团积极推动产品在应用场景落地,长三角地区在临港新片区、徐州、宁波镇海区等地积极打造氢能示范,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促进工业、交通等领域减污降碳,努力实现氢能应用完整商业闭环。
长三角作为中国氢能产业示范领先地区,具有产业环境潜力巨大、示范推广全面展开、氢气基础资源丰富、加氢基础设施支撑等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势。申能集团将不断扩大氢能“朋友圈”,持续助力长三角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
以科技创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煤电节能降碳提质增效,这同样是申能集团作为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服务“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之一。坐落在安徽平山的申能安徽平山电厂二期工程,于2022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并以额定工况机组供电煤耗249.31克/千瓦时,刷新世界纪录,打造了全球清洁高效煤电新标杆。
在能源传输领域,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为各产业和重大设施工程等提供重要的配套,堪称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
上海凯波电缆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波特材”)是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投资控股的专业生产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凯波特材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在规模优势、技术领先双动力引领下,于2022年11月在无为市注册成立凯波特材(安徽)有限公司。2023年6月首台设备试开机,安徽无为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安徽无为生产基地占地171亩,项目总投资1.03亿元,设立生产线16条,达产后年产能将达10万吨。项目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要求,在产业化构建上向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推进,实现电缆料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产能升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