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集团成立二十周年: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

发布日期:2023-12-01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这是一个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是2003年的冬天,伴随着开发建设临港的号角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临港集团作为临港产业区的开发主体正式揭牌成立。21人的“创业团队”从浦江之畔奔赴东海之滨,产业报国的种子就此埋下。

故事的发展,是平地兴产,滩涂造城,临港集团成为临港地区的拓荒牛,命运紧紧和服务国家战略与上海城市发展链接在了一起,曾经的滩涂蝶变为奋斗的热土。

故事的高潮,是2019年的盛夏,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拓荒牛成长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主力军,开启临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下半场”。

20年弹指一挥间,这支创业团队也成长为拥有3300多人的大型市属国企,肩负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今年,是临港集团成立20周年,也是临港新片区“新三年”的起步年,并迎来自贸试验区10周年,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的红利让临港进一步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是意义深远的历史节点,临港故事也掀开了新的篇章。

 

服务国家战略

 

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区,是上海进入21世纪后规模最大的园区开发项目,对全市乃至全国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3年秋天,伴随着黄浦江畔的声声汽笛,在上海外滩光明大厦,一家市属国企宣告成立,这就是临港集团。一支21人的“创业团队”,从浦江之畔奔赴东海之滨,拓荒的齿轮开始转动。

当时,围绕“为什么要开发临港,要建设一个怎样的临港”的问题,集团内部组织了一场大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党赋予临港机遇、我投身临港发展。就这样,在“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芦苇”的临港,这支“创业团队”开始书写平地兴产、滩涂造城的故事。

在241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如何打好第一仗,在哪吹响冲锋号,成为临港集团亟需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

当时,中船、沪东重工、上海汽车和上海电气几家大型企业有意落户临港,它们最大的共性是:产品体型大、分量重,对专用码头依赖度极高。

通过对周边环境一系列的前期调研,临港集团决定将重装备产业区落户临港南滩。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工程规划方案就此出炉。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集团干部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作风,硬是将-4.2米的滩地吹高4米,围海造地33平方公里,为临港新城建设铸起了铜墙铁壁,并为产业区后续利用岸线建设码头、发展大型制造业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上海围垦史上的创举。

吹沙、填海、筑堤、修路、造地、港开、桥通、城用……初创时的艰辛,刻在临港发展的历史中。临港集团建成了7.8公里长、能抵御200年一遇台风正面袭击的大堤,建成年吞吐量251万吨的上海南港,修建了近200公里的园区道路,建成45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临港产业区上海电气、中芯国际、西门子、特斯拉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宝贵的空间资源,实现了临港的沧桑巨变。

拓荒之后,则要兴产。临港集团联合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规划建设六大产业制造基地,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填补技术空白,诞生了众多“国之重器”和“世界第一”: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世界第一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全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二代改进型核电百万千瓦级蒸汽发生器;第一套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全国最长的58米的风电复合材料叶片;全国最大的液压式履带挖掘机;世界最大的350吨汽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站;世界最大的缸径980毫米的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以及配套船用曲轴;世界最先进的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发动机;首根国产12英寸单晶硅棒……

可以说,临港集团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也深深融入集团发展的血脉,成为临港人的强大共识和力量之源。

20年来,临港集团不管业务如何更新、规模如何扩大、能级如何提升,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城市发展同向发力,始终如一、不曾改变。临港集团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史,也是把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发展机遇的发展史。

 

对标国际一流

 

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从临港产业区、新港新城到临港新片区,意义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有更高的定位、更丰富的战略任务,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对临港集团而言,如果说故事的上半场是服务于上海发展、国家战略,那么故事的下半场,还要再加上一句:对标国际一流。

新片区成立以来,临港集团秉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以只争朝夕、比学赶超的斗志,充分展现主力军的担当和作为,为兑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承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滴水湖金融湾对标日本东京湾、新加坡滨海湾,建设以“荣耀之环”为核心的金融总部集聚区,形成错落有致的湖滨天际线,重点发展跨境金融、新型国际贸易、高端国际航运等产业,打造继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之后全市金融服务业“第三极”,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格局。

如今,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已成为临港新片区向国际市场展示的“新名片”,落地金融类企业694家、贸易类企业3186家、航运企业325家、专业咨询企业103家。

640.png

国际创新协同区建成投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数据港核心区”,建设创晶科技中心、“鲲鹏之门”等地标建筑,成为新片区的亮丽风景线。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完成全部三期围网建设,建成100万方仓储物业,重点打造国际物流园区,发展航运服务、保税维修、保税制造等新兴产业。

高端产业引领区,全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民用航空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大飞机园、国际氢能谷、信息飞鱼等特色产业园区,引进商汤科技、波士顿科学、新昇半导体、智元机器人、江波龙等企业的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

四年来,临港集团在临港新片区投入资金500亿元,建成物业近450万平米,在建820万平米,年均工业产值占比80%以上,助力新片区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深耕临港 立足上海

 

讲述临港集团的故事,就不能只讲临港。要讲从漕河泾输出到松江的“新桥模式”,讲“区区合作、品牌输出”的成功经验。

深耕临港的同时,临港集团在全市展开广泛布点、深度布局,率先探索“新桥模式”——临港集团代表国有资产,当地政府代表集体资产,千万个小“家”共同出资、合作开发,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加速产业集聚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园区开发建设的成果直接地惠及当地百姓。2015年,临港松江科技城成为“上海临港”旗下上市资产,新桥镇的集体资产从4000万元资本金到资产市值近8亿元,打通了集体资产的证券化通道,实现了园区“让经济更有实力、让区域更有活力、让城市更加美丽、让群众更多福利”。

这种既不同于以往政府主导,也不同于产业园区唱独角戏的“新桥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松江区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成为全市首个“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示范基地。

如今仅在松江区,这一模式相继被复制推广到了中山街道、佘山镇、洞泾镇等松江区主要街镇。继而,临港集团积极拓展的步伐稳步推进,走到南桥、康桥、枫泾、宝山、崇明等区镇,至今与上海16个行政区30多个街镇有合作园区及物业,旗下拥有14家特色产业园区、占全市总数的1/4。

从松江园区起始,临港集团所属的开发园区,如璀璨的星光在各区一一点亮,在上海城市空间新格局中熠熠生辉。

中心辐射”方面,有漕河泾开发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桃浦智创城,同时在虹口、杨浦、静安、宝山等区域,利用工业遗存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建设若干以“文创+科创”为主题的新业坊,留住城市记忆、激发城市活力。

两翼齐飞”方面,在东翼扎根临港新片区,在西翼参与大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临港嘉定科技城。

新城发力”方面,全面参与南汇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一城一名园”建设。

南北转型”方面,建设临港南大智慧城,深度参与南大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金山二工区转型升级,建设碳谷绿湾特色产业园。

同时,临港集团参与跨区域产业合作,打造漕河泾海宁分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临港遵义科技城、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临港海南科技城等域外园区,在香港设立临港海外管理总部,迈出国际化发展的坚实步伐。

如今,在园区布局上,临港集团由点及面,依托“临港”“漕河泾”“新业坊”“临港产业联动集聚区”品牌,在上海打造了“统一品牌、跨区布局、多点联动、协同发展”的独特优势,并形成了“深耕临港、立足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海外”的园区布局。

从2003年成立以来,临港集团从零起步,旗下园区汇聚中外优秀企业1.6万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75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达4566亿元,园区企业营收达1.66万亿元,企业上缴税收达474亿元,为上海科创中心和五个新城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

 

建设世界一流园区

 

回顾20年创业历程,临港集团锻造了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这是临港集团最宝贵的财富。

临港集团的企业文化被命名为“家国文化”,以“情怀家国、俯首耕耘、拥抱创新、共筑成功”的核心价值观和“一张蓝图干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公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拓荒牛精神,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慎始敬终、慎独慎微的自律精神”的“五种精神”为企业精神,激励干部员工守初心、担使命,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耕耘精神推动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以创新服务打造卓越科创园区,以合作共赢彰显集团服务产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实现“园区,让城市更美丽”,增强城市经济的品牌、品质和品位;以“选择临港就是选择成功”为文化宣言,与园区企业坚定“在一起,创未来”的信心,不断打造产业高地、创新福地、创业宝地,成就园区企业的成功。

以“卓越科创园区、卓越开发企业”为愿景,临港集团持续打造科技创新、数字创新、绿色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海外创新等“六创”赋能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的创新服务,为科创人才厚植人生出彩的丰沃土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对身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临港集团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向未来,临港集团将聚焦临港新片区国家战略,牢记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坚持开放是灵魂、创新是未来、改革是动力,努力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先锋,为探索新兴金融、离岸贸易、跨境数据、高端航运等新兴业务打头阵,为构建“6+2”前沿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挑大梁,为建设“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作表率,推动临港新片区拓展特殊经济功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打造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提升漕河泾、浦江、松江、南桥等重要承载区,推进桃浦、南大西北片区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焕新、园区更新、范式创新,提升重点区域经济密度、产业高度、创新浓度。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推进沪苏、沪浙、沪滇、沪黔等跨省域产业合作,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实现产业双向赋能、双向联动,为产业链布局提供战略空间。

开拓进取、成就非凡的20年,为临港集团描绘下一个20年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征程上,临港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聚焦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加快从开发思维转向经营思维,坚持深耕区域、深耕产业、深耕专业,坚持经营园区、经营产业、经营公司,强化资本、资产、资金、资管“四资联动”,推动集团发展行稳致远。擘画新发展蓝图,临港集团将聚焦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高质量产业、构建高层次科创体系、打造高品质园区、实现高效能经营、供给高水平服务、强化高效率治理、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高质量党建;形成业内一流的规模效益、全国一流的科创水平、世界一流的产业能级、城市一流的园区品质、现代一流的治理体系“九个高”“五个一流”的战略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园区开发和资产运营集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