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锦江国际集团注重对锦江饭店、和平饭店等一批独具美感和历史沉淀的代表性建筑保护更新,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锦江的特色标识,体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改革开放崭新形象,更好地诠释“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锦江饭店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茂名南路59号,毗邻繁华的淮海路商业街,是锦江国际集团旗下久负盛名、独具特色的商务型五星级旗舰酒店。锦江饭店于1951年6月9日挂牌,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国宾馆,在开业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接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位首脑,曾见证中共八届七中全会胜利召开、《中美联合公报》磋商等重大历史事件。
50年代的锦江小礼堂旧址
锦江饭店开张营业后,几经修葺改建加上其他楼宇的并入、新建,逐渐形成5幢楼宇加两座花园的建筑格局,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酒店由北至南分别排列着锦北楼、贵宾楼和锦楠楼,东西两侧则为锦江小礼堂和峻岭楼。5幢风格迥异,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独立建筑,在常年绿草如茵的两座花园相衬下,以其高贵复古、稳重典雅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上海。
锦江小礼堂现貌
锦江小礼堂建成于1959年3月,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外形简朴大方。1998年10月锦江小礼堂完成重建,保留部分原建筑特点,建筑面积扩大至1万余平方米。
锦北楼原名华懋公寓,是欧洲传统哥特式建筑,俗称“十三层楼”,1926年由犹太裔人埃利斯·维克多·沙逊投资330万元兴建,公和洋行设计,王荪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9月竣工,1930年初开张营业。大楼高57米,建筑面积21351平方米,为钢框架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一字形,北面凸出两部分,外墙为深棕色面砖贴饰,立面钢窗配白色窗框,内部装饰为英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貌。1934年国际饭店建成前,华懋公寓一直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大楼。1989年9月锦北楼作为优秀近代建筑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竣工的华懋公寓
1934年埃利斯·维克多·沙逊又在十三层楼南面建造了一幢更高的住宅楼——峻岭公寓(今贵宾楼)又称“格林文纳公寓”,后称“茂名公寓”,俗称十八层楼。贵宾楼地处饭店中心位置,饭店员工又称其为中楼。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1934年建造,1935年落成,用防火材料围成,贴以棕色面砖,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8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两侧渐次呈台阶式降至13层,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韵律感。建筑以装饰艺术为特色,与当时被誉为世界最新的纽约巴克利维赛大楼相似。1989年9月,贵宾楼作为优秀近代建筑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50年代锦江饭店贵宾楼客房
自2004年后,锦江饭店5幢楼宇全部进行装修,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提高设施设备的保障功能、提升综合服务品质。其中位于大院最南面的锦楠楼,由锦江饭店自筹资金进行大修改造,改造时间为2004年年初至2005年6月,改造工程由香港HBA公司设计,上海建设装饰公司承建,改造后的锦楠楼维持原来的6层结构,标高21.5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装饰风格与锦北楼、贵宾楼外形相吻合。
锦江饭店锦北楼外貌
锦江饭店贵宾楼客房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