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优势的隧道股份,坚持以“项目+服务”思维推进市场布局和业务实施,以核心主业推动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赋能核心主业。隧道股份旗下上海能建积极建立基于全球化、平台化合作的低碳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迅速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能源创新项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践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社会责任。
泛氢能技术
目前,泛氢能技术体系主要有三大方向,即绿色氢能、绿色甲醇和生物质气。综合考虑混氢天然气与现有天然气基础设施二者间的相容性和适应性问题,结合目前耐氢改造方式及耐氢材料研究现状,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开展了基于混氢天然气管道建设与配套设备的试验研究活动、相应安全风险评估,为混氢天然气技术应用与产业化的实践路径构建提供可靠的关键技术支撑。
以生物质气方向为例,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在沼气提纯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建立了自主化沼气提纯工艺的模块化集成工艺包,形成了产业化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可快速复制和推广的标准化工艺流程。该工艺包能为客户提供可靠、高效、经济、环保的沼气提纯解决方案,大大提高沼气的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目前,已在上海首个规模化生物质沼气提纯天然气工程——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生物质气提纯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并进而牵引带动了隧道股份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未来,工艺包还将被应用于湿垃圾、禽类粪便等产生的沼气的后端提纯处理设备的集成化。
新型储能技术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从核心业务应用场景切入,联合宁德时代、华强新能源科技、广西玉柴及内部产业集群,开展了“移动式储能装置的工程应用研究”。该研究从移动储能的调研分析、移动储能装置系统研发及移动储能的工程化应用等三个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并将未来成果转化重点聚焦在采用卡车底盘的移动储能设备上。
储能设备采用特制电芯,兼具安全性和耐久性;车辆供电系统采用一键操作方式;配备的EMS(能量管理系统)与远程调度平台相结合,实现从单车到多车的能量综合管理;且可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电量容量和输出功率,具备快速响应、高效节能、长寿命等特点,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用电安全。与此同时,隧道股份上海能建正积极推进以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建设与运维应用场景为试点示范,开发以隧道运维、场站运营、片区园区供能为目标的固定储能、光储充换一体化停车场、以及储能集成系统的特色商业服务模式。
零碳(低碳)产业园
产业园区是城市“双碳”的主战场,全国约31%碳排放来自于城市园区。隧道股份上海能建积极开展零碳(低碳)产业园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性能仿真-自主生成-能源耦合 -数智运维”为核心的多维一体业务流程体系,并根据客户所在行业特性、外部环境资源禀赋等,降低用能投资风险,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费用和碳排放,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城建国际中心大厦能源审计及改造,每年可节约用电量约47%,风冷热泵可节约电费约60.5%。
未来,隧道股份将进一步深化科创应用场景,强化与能源生态圈企业的协同融合,围绕“能源-交通-信息三网融合”,加快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业务体系,打造能源供应、交通出行、信息反馈高效集成的服务新模式、产业新生态,全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