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物医药生态圈,临港生命蓝湾拥抱全球创新资源

发布日期:2023-11-02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640.jpeg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张新名片,临港生命蓝湾已成为集研发、生产、测试、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在临港这片热土上,专注研发、开拓市场,探寻更大的舞台。

 

四大方向+八大平台”

赋能全产业链

 

早在2021年10月,美敦力与临港新片区签署投资协议,成为首个入驻生命蓝湾的全球500强医疗科技跨国企业。今年6月,美敦力在临港生命蓝湾的首条生产线建设启动,将进一步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

今年10月,波士顿科学将其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落户生命蓝湾。以此为起点,这家微创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全球龙头公司将开启与中国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银诺、华元、恒赛、锐康、泰楚、恺佧、玮沐……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临港。据悉,生命蓝湾已成为上海生物医药“1+5+X”特色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了近年来上海40%的生物医药新增项目,集聚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150多家。

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从医研技术开发到创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产业布局,形成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孵化、生产制造、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为一体的创新生态,产业规模初显成效。

过去一年,生命蓝湾围绕“四大方向+八大平台”构建赋能全产业链的思路及目标,逐步推进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的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圈的不断打造,保障在此扎根的“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构建生物医药“热带雨林”生态。

临港实验室、顶科国际联合实验室、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加快布局,助力临港成为国内涵盖生物医药科研、脑科学研究、分子合成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化基础研究策源地;同时推进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在金融扶持方面,搭建了临港生命蓝湾基金,投资了精锋医疗、泰楚、昂泰微精等项目。

 

长线+短线

谋划创新策源高地

 

强大“朋友圈”背后的磁场,源自生命蓝湾的国际大视野。制定产业规划时,临港新片区就将目标对准国际,坚持“长线抓本土培育、短线抓外部链主”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支持心玮、泰楚等本地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孵化;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孵化能力强、专业度高的平台项目,推动企业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功能向临港新片区集聚,推动原研创新本土化水平不断升级。

在短线方面,紧抓外部“链主”招引,锚定国内外龙头企业,发挥头部“链主”效应,快速集聚细分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导入一批管线成熟的制剂企业,受集采影响小的IVD领域高端设备、试剂和高值医疗器械项目和装备企业,快速提升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值规模。

产、学、研、企”互通互融成为谋划创新策源力的利器,生命蓝湾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产金融合”

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

 

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驱车约20分钟,一排排“书架式”建筑跃入视野,这便是临港新片区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界的“网红厂房”。

一期厂房3年前竣工时,年底便实现了满租,跑出了园区竣工当年满员入驻、实现投产的厂房建设新速度。

展望未来,临港集团坚持合作共赢的心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拥抱全球生物创新资源,更高效地引导全球的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集聚发展。

自成立以来,临港生命蓝湾基金始终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探索可持续的产业聚集效应和金融赋能效益充分协同,为产业引入、撬动创新提供了强杠杆,招投联动和投招联动效应显著。2021年,临港集团倾力打造的首支生物医药产业专题基金临港生命蓝湾基金在临港新片区成功设立,让生物医药产业拥有“资本活水”。

为进一步践行“基金+基地”“产金融合”的创新模式,未来生命蓝湾将继续筹划以基金的形式,引入更多国内外优质一级资本,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杠杆,发挥基金的产业促进及支撑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将全生命周期服务做到实处,脚踏实地为生命蓝湾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发展赋能助力。

借助金融赋能,生命蓝湾前瞻性布局合成生物产业。2020年10月,上海锐康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在蓝湾注册成立。作为上市公司川宁生物的全资子公司,锐康生物卡位合成生物新赛道。生命蓝湾在吸纳众多海内外高精尖产业人才的同时,也能保障对于落地企业的全面支持和服务。

在金融服务方面,生命蓝湾建立“金融服务超市”,引入上海农商行科创贷、对接临港小贷等,帮助企业授信融资;成立“上市服务平台”,联合新片区管委会、证监局、长三角科创企业服务中心等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精准上市服务,以资本撬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企业集聚,吸引更多头部生物医药行业企业落地生命蓝湾,做大园区产业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