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聚力拓宽海外市场,整车海外年销量破百万

发布日期:2023-10-25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1.png

2.png

在阿联酋城市迪拜,一条名为谢赫扎伊德路的主干道穿城而过。道路两旁,难以计数的4S店依次排开。行在路上,犹如穿越全球汽车品牌的长廊。

10月11日下午,在其中一家MG品牌4S店,顾客阿里正在等待快乐的事情发生:再过一会儿,他的新车MG RX5就将交付。这天,他准备得颇为郑重,穿上了崭新的衬衫和西裤。他的妻子在下班的路上,也正赶来……

 

带来更多选择

 

阿里在购买这辆车前做足了功课。最初,他在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看到过邻居的一辆MG。邻居告诉他,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开起来非常让人满意。

阿里上谷歌一搜,惊讶地发现MG竟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100年前诞生于英国,现在归属于中国的上汽集团,在中国生产。阿里把MG和日本车、欧洲车、其他品牌中国车一一比较,发现不管是价格、性能、油耗、科技都是他最想要的。经过一个月研究,最终他选择了位于谢赫扎伊德路的MG销售商。

3.jpg

在中东,和阿里类似的故事去年发生了5.8万次。去年,MG在中东地区销量已排名第六,市场占比达5%。今年上汽中东公司MG销售数据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将达到7万辆。

MG在中东的故事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共建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的明证。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增长尤为显著。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整车累计出口前10位的国家中,中东地区就占两个,分别为沙特和阿联酋。

经济学家常说“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贸易让各人发挥了比较优势。贸易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各国通过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共同做大做好“蛋糕”。

在迪拜这样的开放市场,来自日本的汽车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韩国、欧洲、美国汽车品牌各具大小不等的份额,消费者从来不缺选项。但近年来,以MG为代表的中国汽车打入中东市场,带来了更多、更不一样的选择。

 

崛起并非注定

 

中国车企在中东的崛起并非注定,恰恰相反,在这里,困难如影随形。

10月13日清晨,沿着迪拜的谢赫扎伊德路一路往西,记者到达迪拜自贸区内的Jefza One办公楼里。上汽中东公司总经理汤姆·李进入办公室,第一件事情是翻看放在桌上的两份报纸,一份是当地的《海湾新闻》,另一份是英国《金融时报》。两份报纸的头版上,都有巴以冲突的报道。

汤姆·李是韩国人,在现代汽车供职多年,工作足迹遍布东北亚、美洲、中东,管理经验丰富。2017年,汤姆·李加入上汽,现在负责上汽中东公司。多年来,他没丢下读报的习惯。

巴以冲突直接影响了MG的业务。我们几个月前刚在巴勒斯坦确定了代理商,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很强大,业务发展很快。战事一起,业务都停止了。”汤姆·李说。

不管是否愿意,事业与挑战往往无法分离,MG在中东销售之初就是如此。上汽MG在中东的销售始于2011年,最初的几年里,年销量始终徘徊在1000辆上下,在整个中东汽车市场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7年,当汤姆·李接管上汽中东业务,重新选择代理商时,发现困难重重。

在阿联酋市场,我联系了几乎所有代理商——丰田、日产、马自达、现代……只要你能想得出来。但是没有人有兴趣代理MG。”汤姆·李说,“在沙特市场也是一样,那里的第二大代理商是我的老朋友,但2017年我联系他时,他说‘汤姆,很抱歉,我现在代理的品牌太多了,得专注手上的品牌。实在对不起’。”

4.jpg

MG等中国车当年在中东无人问津,首要因素是品牌认知度过低。尽管早年也有少数中国品牌试图打入中东市场,但都说不上成功,更说不上让当地人喜闻乐见。在一个充斥着日韩、欧美汽车品牌的成熟市场,又有谁会去关注一个闻所未闻的中国品牌呢?

不仅中东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认知度低,甚至在不少人心目中,还留有“中国货等于劣质货”的刻板印象。2009年,一个中国品牌汽车在德国汽车俱乐部的碰撞测试中,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零分。受这则广为传播的新闻影响,中国汽车的形象在全球蒙尘多年。

此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阻碍了当地人的购车意愿,例如售后。因为销量小,中国品牌进入中东市场之初往往不设配件库,消费者修车时,要等配件从中国运输到中东,等候时间以数周计。这样的售后体验大大影响了中国汽车在中东的进路。

中国汽车走向海外的路很漫长,但人们都不怀疑,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现曙光。

位于迪拜的上汽中东公司有29名员工,来自10个不同国家。他们因为MG的事业聚在同一间办公室,如同他们各自的祖国因为“一带一路”的共同愿景走到了一起。

这29个人有个明确的目标:让MG这个中国汽车品牌被中东消费者接纳,要先改变自身,进而改变他人的观念。

 

中国车“负面评价已成历史”

 

改变,从塑造品牌形象开始。

10月11日清晨,迪拜的气温已经直逼40℃。在郊区一间偌大的仓库里,市场营销公司杰尔的创意总监菲拉斯正指挥摄影师为MG拍摄一段视频。

“Action!(开拍)”随着菲拉斯一声令下,一台叉车载着MG汽车零部件在仓库过道上向前行驶。叉车左右,一排排零部件整齐地直堆到屋顶。菲拉斯已经为视频取好了宣传标语——“关怀之外”。

这段视频是MG塑造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菲拉斯说:“疫情期间,全球各大车企都饱受配件短缺之苦,我们拍这个视频就是要告诉中东消费者,MG并不止步于销售,它始终与你相伴。MG在这里存放了充足的配件,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

这则视频的拍摄地是一间大型仓库,属于全球物流企业赫尔曼。MG在赫尔曼仓库中的备件可以为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和阿联酋——提供快速供货服务。赫尔曼在中东负责汽车物流的负责人卡吉说:“如果车主急需配件,我们能在一天内配送到位。”

MG存放配件的赫尔曼仓库从最初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8000平方米。卡吉指着隔壁的另一间仓库说:“8000平方米也不够用了。很快,那间仓库也要腾出来,给MG存放零部件。”

5.jpg

伴随品质、服务、形象同步提升,当地消费者对MG及中国汽车的认同度逐步提高。这也能从上汽中东公司的宣传策略看出来。

起初,MG在中东的推广口号是“生于英国”,强调品牌的英国血统。当时,这样的宣传策略让消费者对MG建立信任的确起了不少作用。上汽中东公司销售总监蔡文辉记得一位来自英国的购车者曾说:“过去在英国,我爸爸就开一辆MG,停在屋前的院子里。没想到在阿联酋也有MG。”凭着对MG品牌的温馨记忆,他买了一辆MG RX8。不久后,他又找到了蔡文辉,这次是为妻子买;再后来,又为儿子买了一辆MG。

如果说第一辆是源于情怀,那第二、第三辆一定不止于情怀。10月9日傍晚,在阿联酋的邻国阿曼,消费者亚辛正在一家MG经销商处看车。他说,三年前为母亲买了一辆MG RX5,至今开得非常满意,后来又买过一辆MG 6。这次是为姐姐买一辆MG ONE——全家的第三辆MG。至于MG到底来自英国还是中国,亚辛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价格、造型、性能、售后、油耗……正是这些特性让亚辛一家在拥有第一辆MG后,第二次、第三次购买。

在使用“生于英国”的口号数年后,MG在中东的口号变成了“激情驱动”。

MG阿曼代理商MHD的总经理马赫什说:“以MG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在中东的品牌形象不是在改变,而是已经改变了。”

源于对MG的信心,几年间,MHD在阿曼建立了13家销售门店。去年,MG在阿曼的销量已经冲到了第二位,仅次于长期处于第一位的丰田。当被问到未来三年的销售目标是什么时,马赫什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当他说出这个目标时,身旁几名销售员都信心满满地点了点头——在几年前,如果一个中国品牌如此扬言,可能会被当作痴人说梦。

MG阿联酋代理商IEM的总经理希沙姆说:“对于中国品牌的负面评价已成历史。我可以这样大声地告诉你。”

2022年,上汽成为中国首个海外年销破百万的车企,其中MG品牌全球年销量突破66万辆,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四连冠。MG产品和服务已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早些时候,上汽中东公司总经理汤姆·李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是沙特的汽车经销商Jiad的董事长,就是6年前婉拒了汤姆·李合作邀约的那位老朋友。这次,老朋友问的是:“我们能不能谈一谈MG在沙特的代理权?”

 

瞄准“后石油时代”转型开拓者

 

今天,在阿联酋和阿曼的道路上,电动汽车仍是少数。无论哪国品牌,出口到这里的汽车绝大部分仍是汽油车。

在迪拜的一间MG展厅里,一辆电动汽车放在了不显眼的角落。因为充电设施缺乏、政府未提供购车补贴、油价较低等原因,在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电动汽车还没能成为风尚。

不过,千万不要小觑这片土地上的潜能。一位经济学家访问过迪拜后说:“这座城市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石油都没有。富庶的迪拜怎么来的?靠的全是思想解放。”如今,这座资源匮乏的荒漠城市,已经是中东地区的物流转运中心、观光旅游购物城、科技网络城。

6.jpg

中东各国已在着手“后石油时代”转型。今年7月,阿联酋政府投资机构以11亿美元获得蔚来汽车7%股份。去年11月,沙特宣布开发自主电动汽车品牌Ceer,并与中国汽车品牌高合签订了56亿美元投资协议。

早在2019年,上汽就在中东推出了第一款纯电汽车MG ZS。汤姆·李说:“中东电动汽车市场刚刚起步,MG愿意做一个开拓者。MG电动汽车在欧洲等市场有多种车型及较高销量,时机一旦成熟,我们将迅速在中东投放。”

根据一份行业报告的展望,阿联酋政府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在2022年至2028年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仅迪拜就需要数万个充电点。几年以后,谢赫扎伊德路上电动汽车也许将随处可见。

中国电动汽车进入中东市场将形成双赢局面。缺乏技术积累的中东国家,为建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网,需要寻求外部技术。一位业内人士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以基建享誉全球的中国,将是中东地区绿色转型的理想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