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走出去”企业的隧道股份,如今已进入新加坡市场整整25年,承建了当地众多重大民生工程,成为新加坡最成功的中资企业之一,并打造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闪亮的上海品牌。
7月初,新加坡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新加坡深层隧道污水处理系统(DTSS)二期T11项目最后一条深层排水隧道Harbourfront号盾构机顺利进入接收井。这项关乎新加坡国家污水处理整体能级提升的“超级工程”,由上海国企隧道股份承担建设。
当地营收25年规模翻142倍
1998年,刚刚完成了上海地铁1号线建设任务的隧道股份,在当时国家“走出去”战略号召下进军新加坡建筑市场,作为日韩、欧美等国际一流企业的专业承包商迈出了海外发展的第一步。在新加坡承接的首个项目——东北线建设过程中,隧道股份以验收全部合格、进度全国第一的优良业绩,让当地市场首度认识了隧道股份的速度和质量。
此后,从世界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捷运系统“新加坡地铁东北线”,到该国最繁忙“地铁环线”,再到地铁市区线、汤申线,以及新加坡深隧道排水系统、滨海金沙综合度假胜地等,隧道股份参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商业开发项目30余项,成为了新加坡最知名的建筑总承包商。
自1999年至2022年,隧道股份在新加坡的营业收入更从329万新币增长至4.73亿新币,增幅达142倍。从最初的海外企业专业承包商起步,现在隧道股份在新加坡的地铁市场份额已接近四分之一,建设总里程数超过60公里,成为了当地基础设施市场极具竞争力的总承包商。
隧道股份承建新加坡地铁工程航拍
用“上海技术”擦亮“上海名片”
与上世纪末国际市场对中国建筑企业“低成本”的刻板印象不同,隧道股份在新加坡市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核心建设技术和卓越管理能力。
2000年,隧道股份首次以独立总承包商的身份与新加坡签订了深层隧道污水处理系统(DTSS)一期合同。在DTSS一期项目中,依托在上海地铁等盾构隧道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隧道股份为当地成功解决了隧道施工距离超长、埋深大、地质不明等技术难题,并创下了当时新加坡隧道施工最快纪录。
此后,隧道股份更成功获得了新加坡总承包商的最高资质——A1资质,并荣获代表新加坡承包商最高荣誉的国家级奖项——“承包商挑战盾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资企业,全面树立起了中资建筑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为后续更多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乃至东南亚更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隧道股份研发制造新加坡“南洋号”盾构
成为更具国际视野的国资企业
隧道股份在新加坡市场能够广为当地客户与伙伴信赖,离不开上海国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海纳百川。
现在,隧道股份的国际化雇员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群体中近85%是外籍员工。凭借优异的资源集成能力,隧道股份正在使用中国的技术,聘用新加坡的市场高管、日韩的技术工程师、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高技能型劳工,为当地市场带来最高品质的工程作品。
多元化的团队带来的是国际化的视野和工作氛围,以及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过程中,多元化团队也让隧道股份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管理环境,真正融入当地市场,与当地政府、客户、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互利共赢。25年来,隧道股份已不再是外来者、座上宾,而是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服务当地发展,提升当地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属地化企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隧道股份将立足城市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与资源集成商的发展愿景,以开拓创新再出发的锐气,继续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全球更多国家提供“上海智慧”与“上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