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百联集团推动业态“与众不同”

发布日期:2023-09-11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手捧一杯“逸焙咖啡”,走过the bálancing的橱窗,到百联ZX创趣场应援打call,去百联TX淮海看时装走秀……面对日益多元化、社交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百联集团旗下业态既有不断优化零售供应链的逸刻、联华新型标超,也有专注社群运营、内容共创的the bálancing、TX淮海、ZX创趣场,以“与众不同”的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打破了百货零售的传统印象。

 

逸刻:打造“倒梯形”的便利店

 

如今,便利店作为实体零售中最具活力的业态,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继外卖、网购以外日渐依赖的“生活伙伴”,让零售企业看到新商机。《2023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便利店数量超过30万家,销售额达到3834亿元。其中,品牌连锁便利店为3264亿,增速达到9.8%。

便利店往往门面小但品类多,为了在便利店比邻而居的上海开辟一块立足之地,百联逸刻总打造了“倒梯形”——每个时段的品类供应上都加长了一段,成为了逸刻的自研品牌。

从早餐时段的“逸小兔”,到午餐的“逸匠”熟食便当,再到下午茶时间的“逸焙咖啡”和“逸焙烘焙”,逸刻用自研品牌在写字楼下、办公室外,为沪上白领竖起美味补给站。

1.jpg

始于实验室的创新最终得以落地还离不开逸刻自有的鲜食工厂,“中央厨房+鲜食工厂”的生产供应模式,保证了便利店内自研产品的“与众不同”。

面向销售端,除了常见的门店外,逸刻还拓展了流动餐车、流星柜以及线上平台多种渠道,以数字化驱动探索新零售小业态,同时灵活渗透进商场、地铁、社区的各处角落,以消费者身边的“逸刻”便利助推“15分钟生活圈”建设。

 

the bálancing

保持“平衡感”的穿搭间

 

相比游客如织、体系庞大却千篇一律的大商场,小众时尚的时装买手店成为越来越多沪上潮人淘货首选地。而在一众强调前卫、先锋、个性的买手店中,主打“平衡”的the bálancing反倒显得有点“另类”,店内除了服饰鞋包,还有买手精心挑选过的香氛、家具、宠物用品等生活类产品。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表达“平衡”,也是一种生活理念与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the bálancing不时会举办贴近客群生活爱好的一系列会员活动,如在市中心结伴骑行;携宠到店拍“全家福”;发起旧衣回收改造等。

2.png

the bálancing已累计合作过200多个品牌,充实的品牌库让the bálancing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结合自身的调性及定位,把不同品牌当季最受欢迎的产品组合选入店内供消费者购买。

审美与品位决定了买手店的受欢迎程度。店铺会以月、季、年为时间单位,定期邀请业内设计师、资深搭配师等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对流行颜色、款式、搭配的敏锐度与感知力。店员也会在顾客选购时给予建议,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让一件衣服体现多种风格,适应不同场景,达到实穿的效果。

精致的选品、惬意的购物氛围、专业而细致的服务再加上丰富多样的活动,the bálancing以品牌传递出舒适自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百联业态创新: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近年来,百联集团的创新项目既涵盖了集团“一核三柱”中的主要产业公司,又包括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创新类型,创新在横向边界和纵向深度上进一步延伸。除了逸刻,the bálancing,TX、ZX等X系产品外,联华新型标超、健康小站、淮海755等创新项目都显示了较高的市场欢迎度。其中,淮海755和联华新型标超是百联集团2022年创新项目获奖项目。

3.jpg

百联集团不断探索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推出基金孵化机制、赛马机制、跟投机制、容错机制、退出机制和创新评奖机制的“组合拳”,有效加强了创新方案之间的良性竞争,并给予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支持。

多重发力下,百联业态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集团对于模式跑通的项目,将加快规模复制和拓展,推动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针对逸刻等存量的项目,会持续优化商业模式,培育专业能力,实现创新项目从“有”到“好”的提升;针对新启动的创新项目,要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源、品牌优势,从“有创新”向“高质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