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第四个年头,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方兴未艾。在这片高楼厂房迭起的热土上,扎根近20年的上海地产集团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已不再年轻。
这座老牌园区在全国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态势,以及上海产业园区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格局中,搏出一片新天地。以1%的新片区面积,创造30%的新片区集成电路产值,吸引总投资近340亿元。对于一座产业园区而言,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无疑是最强大的推动力。
老牌园区的新赛道
作为上海最早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开发区用了近40年时间,在闵行的大本营中,集聚起强生、西门子、博朗、三菱等一批制造行业翘楚,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名园”。可在进驻临港时,闵行开发区没有借势“名园”效应,大量引入制造业外资巨头,而是选择再次创业。
在上海地产集团产业园区板块中,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专攻未来产业,包括集成电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特色产业。
“十三五”末,上海提出“3+6”产业布局,其中“3”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等到风来”,结合新片区“东方芯港”战略和政策优势,迅速布局未来科创产业,破圈切入新赛道。
如今,落户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的企业,被业内视作未来产业代表,酝酿科创“核爆点”,甚至有可能创造出高成长、大容量、可预期的增量市场。
链式招商推动科创策源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是上海着力强化的“四大功能”之一。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力重点,转向了让最先进的高科技产业和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集聚,并创造条件让这些科创要素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向外释放出能量,进而影响全国乃至世界。
闵行开发区坚持产业链招商和精准招商,用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集聚。精准招商背后有其产业逻辑。当产业闭环形成,上下游企业的综合商务成本会大大降低,要素流转加速,从而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
以长电、拓荆、天岳、芯源微为龙头,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迅速集结起17家同类企业,不少落地企业是由领军者们“口口相传”引荐而来。如今,园区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闭环和“高朋满座”的招商态势。
做企业从0到10的推手
从0到10,指的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科技创新过程。有机贯通这根链条,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关键。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直击痛点,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让企业能够全身心聚焦研发生产,竭力避免时间浪费。
优质载体空间是新兴产业成长壮大的沃土。过去十几年里,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没有急于把企业塞满园区,而是把大量时间用于基础开发,让生地变熟地,静候好人家。
国际大都市做制造业,不意味着企业综合商务成本就一定高。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园区团队建立专属微信群,一一拆解政策,按照企业类型、发展阶段“一对一”辅导,避免企业分心。
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是赋能科创飞跃发展的解决方案。目前,上海地产集团正加大力度探索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园区盈利模式。招投联动模式将有力提升园区招商综合竞争力,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打通高科技产业链条,继续做优做强产业生态,服务产业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