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研发自动焊接机器人,破解治理地铁隧道工程难题

发布日期:2023-08-22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1.jpg

近日,上海建工下属基础集团自主研发自动焊接机器人,用激光自动寻位系统,全断面焊接隧道内钢环加固横缝,达到治理隧道收敛变形的效果。机器人在上海地铁6号线隧道结构整治工程“上岗”期间,让焊工数量减少了50%,焊接时间缩短了25%,运维效率显著提升。

解决隧道收敛变形,始终是地铁维保行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地铁隧道内部施加内张钢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理隧道收敛变形的施工工艺,而钢环加固施工工艺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摆脱过去长期高度依赖焊接工的困境,是大势所趋。

基础集团作为上海地铁维保的主力军,“十四五”以来,在上海市场先后承接了轨交7、8号线隧道长期委外维护工程,轨交1、6、8、9、10、14号线区间隧道收敛变形整治工程,轨交1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人民广场站区间上行区间隧道钢环加固工程等项目。基于运维实际和有效经验,基础集团联合上海久卓机电设备公司,成功研发了首台应用于钢环加固施工的自动焊接机器人。

2.jpg

这款手臂式6轴机器人,装载了激光自动寻位系统,引导机械臂进行焊接作业,配合多层多道焊、焊缝跟踪等功能,保障焊接质量。机器人由端承式固定,作业范围大,不再需要人工登高。 

相比传统人工焊接,机器人在质量、安全、成本上有明显优势。机器人本体是6轴大口径腕端中空机器人,辅助臂运动机构提供升降、旋转等功能,扩大了工作半径,实现隧道内钢环加固横缝的全断面焊接。

由于机器人与焊缝位置并不确定,而且每条钢环拼缝都存在差异,焊接定位工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难题。研发团队利用激光寻位系统,自动识别起点终点,精确控制焊接距离,实时调整焊枪姿态,实现了多层多道自动焊。

3.jpg

目前,基础集团的研发团队已完成第一阶段研发工作,接下来,还对机器人进行深度研发与改进。一方面是通过多种焊缝模拟实验、增加焊接参数数据库,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焊接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拼接平台研究、机器人优化选型,研发轻量化机器人,实现一车多机同步施工,提高整体效率。

在焊接机器人的基础上,上海建工基础集团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研究预留孔识别定位方法,研发智能打孔机器人,实现整体工艺的智能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