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中国太保、申能集团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跑道上坚定向前。
中国太保
遵循可持续保险原则
创新绿色保险
中国太保聚焦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污染消耗、生态保护、绿色交通等领域,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绿色保障超过8.2万亿元。
2023年上半年,中国太保提供的清洁能源保险累计保额约9900亿元,为225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障超3万亿元,为约2000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障超45亿元,向社会提供巨灾风险保障约5700亿元。
遵循负责任投资原则
实施绿色投资
中国太保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直接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领域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产业等,绿色投资超过1500亿元。今年2月,中国太保还与中金公司签署大湾区绿碳科技基金合作意向协议,基金目标规模100亿,聚焦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绿色制造等方向,为区域绿色转型注入动力。
中国太保开发ESG评级分析系统,实现内部ESG投资评级体系和ESG投资风险管理的落地,支持灵活维度的资产组合碳足迹测算,以支持公司责任投资和绿色金融业务的落地应用。
厚植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守护三江源
中国太保捐建三江源公益林,为绿色生态保护、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共捐款3300多万元,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三江源造林2000余亩,树木12万余株,共护一江碧水,共建美好家园,让荒漠变成绿洲,让贫瘠孕育梦想。
中国太保以建设公益林的方式,创建企业保护三江源新模式,建立人人参与生态保护的平台,为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绿水青山。今年7月,中国太保在公益林所在地启动体育公园建设,将打造林园一体,服务于民的高品质健身新平台,让百姓尽览生态之美好,尽享运动休闲新空间。
构建生态品牌新模式
实现共创共赢
中国太保将ESG理念和实践融入与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社会等利益相关方沟通中,在推动绿色生态发展中实现共创共赢,打造太保特色生态品牌。
·数字化减少碳排放
全流程线上化服务能力持续扩面升级,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电子批单、电子保单、电子信函等无纸化服务;员工通过“太保e办”“太保e采”和“太保e行”数字化系统,完成日常办公、采购审批和差旅报销流程。
·朋友圈增添绿色底色
中国太保围绕做实服务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大与战略客户的生态链接,并与供应商共建绿色供应链,在准入、评价、使用等环节纳入ESG指标,创建合作共赢典范标杆。
·品牌化提升生态影响力
创建“绿动太保 你我同行”绿色品牌,广泛传播太保绿色理念、绿色行动和绿色成效;将碳普惠引入重大展会和活动中,打造零碳进博、绿色服贸等国展新形式,并面向个人客户实行“碳普惠”激励。
中国太保将始终以“服务国之大者,守护美好生活”为使命担当,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申能集团
绿色电力
申能集团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申能集团面向全国,积极拓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截至2022年底,申能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达429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在申能电源结构中占比达48%,电力项目遍及17个省区市。另一方面,申能集团将火电做到极致,打造多个精品标杆工程,更新迭代申能煤电技术到3.0版本,节能降耗全国领先。
绿色燃气
从洋山“能源岛”坚守“底气”,到2.7万公里燃气管线如血管遍布全市,申能集团将天然气送进上海千家万户,用好高效清洁能源,让上海天更蓝、生活更惬意。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进程中,申能集团充分发挥天然气低碳能源优势和充分利用天然气全产业链资源,同时,也积极探索LNG冷能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发挥LNG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绿色金融
申能集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系统金融机构为绿色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及内容服务,引金融活水,润绿色发展。
2022年10月,申能集团旗下东方证券作为副主承销商参与国家开发银行120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专题2022年第三期“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的承销工作,承销金额达7.5亿元,位居市场第三、同业第一,以实际行动助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申能集团能源金融事业部旗下申能租赁先行先试落地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申能租赁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70亿元,累计发行ABCP规模在融资租赁行业中排名第一,绿色ABCP累计发行规模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排名第一。
绿色新赛道
申能集团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打造绿色发展新增长极的同时,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氢能领域,申能集团通过“三纵三横”全产业链布局,积极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布局包含线缆、环保、分布式供能等领域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不断用科技创新赋能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