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氢经济”,上海电气孵化生力军

发布日期:2023-08-09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两代电解水制氢装置,先后登顶国内制氢设备能力之最。依靠对新生力量的投资、孵化和培育,一家传统能源龙头企业正在新能源赛道上踔厉奋进跻身前列。

1.jpg

借助氢器时代这一氢技术创新主体的改革实践,上海电气正努力抢抓先机,寻找一条既传承国企传统优势,又具备足够活力、敏捷性与创新效率的发展道路。

硬核技术

上海电气的转型也正全力聚焦于创新环节。6月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组建才半年多的氢器时代推出了新一代碱性电解槽制氢装置,每小时最大产氢能力为2000标方(每千克氢气约为11.2标方),从而成为国内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槽。此前,氢器时代还曾在去年底发布第一代1500标方制氢装置,当时也是“国内最大”。

根据此前发布的上海电气“十四五”规划以及“双碳”行动方案,这家装备龙头将突出硬核科技支撑,发展“风、光、储、氢”技术和装备,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其中在氢能产业链上,氢器时代被确定为“链主企业”。

氢能要实现大规模应用,核心就是要借助硬核技术创新突破制氢瓶颈。氢器时代推出的新一代制氢装备不仅产氢能力领先行业,还因为自主研发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整体性能比主流技术提高8%,制氢成本下降6%。基于这些优势,目前,氢器时代的碱性电解槽已在加氢、化工等领域获得了标杆订单;同时在质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等其他制氢技术路线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老带新”

上海电气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大踏步发展,其创新模式非常关键。早在2016年,上海电气就介入了氢能相关研究;2020年,在旗下电站集团下设立氢能源事业部。随着“双碳”战略的落地,氢赛道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凸显。为了抓住机遇,上海电气经过分析认为,在储氢、加氢、用氢等相对成熟的环节,可以从内部挖潜,依靠旗下企业和现有力量推进产业发展;而在此前技术储备较为薄弱、同时处于氢产业链核心的制氢环节,需要组建新公司并借助集团力量孵化培育、“以老带新”快速补齐底层技术缺口。上海电气通过外派核心员工、共享制造能力、输出风控体系等方式,使氢器时代构建了一支仅40人的精简、高能团队,其中70%是研发人员。同时,通过集团的资源整合,氢器时代能与其他兄弟企业开展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支持,从而以握指成拳之势,突破新能源赛道上单点盈利能力薄弱的困境。

文化传承

观察氢器时代乃至上海电气的氢能探索,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传统能源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上海电气正加速布局新赛道,向内部传递新能源转型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这种企业文化,是他们在氢能赛道上快速实现领跑的支撑。

眼下,氢器时代正全力以赴,夯实技术基础,扩大竞争优势。研发中的新一代电解水装备,有望大幅提升氢能的性价比,同时抬高行业竞争门槛。有了母公司的支持,有了新机制新环境的保障,这支诞生于国企的创业团队,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