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产集团开门建公园,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轮廓初现

发布日期:2023-03-09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从市民“金点子”出发,经过三年酝酿、两年“生长”,上海地产集团旗下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如今轮廓初现,今年春秋两季将种植完成山体部分5000多棵乔木,实现市民明年到世博文化公园爬山的愿望,提升公众获得感。

 

公众期待被重新点燃

640-2.jpeg

2017年4月至6月,上海曾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意见,有许多市民提出能否在公园内堆山造景,让游客拾级而上,在山顶饱览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以及世博场馆等上海世博会的宝贵遗存,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日新月异而自豪。

类似设想并非“空中楼阁”,上海地产集团迅速集结一支专业的“造山”团队,现在的世博文化公园规划范围内,确有一座由炼钢渣堆积而成的山。一抹醒目的绿自此映照在规划图上,建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现自然风貌的人造山体创造了条件。

 

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没浪费

640.jpeg

双子山山体内形成的空腔也被就地取材,建设成停车库,可供公园游客及周边市民停车之便,彰显社会效益。同时,公园及市政设施管理所需变电站等必要的功能配套建筑也被统统纳入到空腔内,从而节省出有限的地面资源,铺种更多生机盎然的绿化,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没有浪费。

一座山的诞生,契合百姓的心路,也为城市寻到了一条出路——在自然的尺度下,改变线性发展观念,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双子山在建造之中,积极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消纳场地内的土方和废弃建筑材料。推动一场别样的生态演进,是这条生态之路所要通达的远方。双子山落成后,将凸显上海本土特色。据悉,山体将以松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原型,还原自然野趣的山林溪瀑,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供市民观赏。

 

让更多“如果”开花结果

640.png

对标世界级,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代表了一种高度,凸显国际范;开门建公园,让最有价值的民意浮出水面,聚人气,更接地气。两份特质加载于一体,丝毫不违和。把公众意愿落到实处,是“用户思维”的具体表现,只有尽可能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让有勇气的人敢于做梦,让更多“如果”开花结果。

如今,在总长400米的时光印记大道上,钢板制成的“时光卷轴”、28根钢铁树干、海宝雕像、世博钟等以时光印记大道为载体,依次展示了这片土地从钢铁工业时期、到上海世博会时期、再到世博文化公园时期的面貌变迁。上海世博会四大保留场馆华丽归来,外观保留特色,内里别有洞天,增添公共属性。建设中的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如花萼相辉,重量级文体设施上海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开工后一直牵动人心,丰富“公园+”内涵,美好生活更进一步。高品质的设计不应曲高和寡,只有增强市民参与度,才能让设计充满活力,让建筑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