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地铁集团强化运营,系统协调,扎实推进运营建设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22-11-02 信息来源: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地铁集团)是一家融地铁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资产资源开发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

近年来,上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各项改革并对功能保障类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管控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要求。随着上海轨道交通800公里以上超大规模网络正式形成,特别申通地铁集团还将承担1000公里市域铁路运营,集团着力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理顺管理关系,适应未来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103154341.jpg

强化运营为主,顶层谋划体制改革。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申通地铁集团根据工作重心从管建并举向以运营为主转变的要求,顶层设计谋划了体制改革方案。在明确集团是全市轨道交通运营责任主体基本定位的基础上,申通地铁集团突出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专业化和协同性,从管理体制调整、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完善等维度整体发力,实行集团直接运作网络运营业务、建设业务下沉独立运作的业务运作模式,同步调整集团总部管理机构、强化网络运营的职能定位、优化网络运营体系组织架构、改进运营建设业务运行机制、提升网络运营管理能力,以逐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一个主体、一网运营、一套体系”的运营管理格局

强化业务独立,组建专业建设机构。建设业务独立运行是运建体制改革的关键,申通地铁集团以专业化管理、一体化运行为导向,整合建设业务和投融资平台功能,撤销集团层面建设管理部门,将线路规划、项目招投标等与建设相关职能下沉,组建成立建设集团公司,全面负责线路建设、项目投融资、还本付息等建设业务。与此同时,新一轮建设工程任务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由项目分公司负责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管理、项目移交接等全过程管理。体制改革后,申通地铁集团以上级管理单位身份,对建设集团公司开展以安全为核心的全面业务监管,不直接介入业务运作,集团作为网络运营主体的核心职能更加凸显。

强化运营体系,优化网络运营机构。提升网络运营管理水平是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申通地铁集团通过整合优化本部组织机构,加强网络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内控管理等核心职能,深化“管办分离”、分设运营管理部门和网络调度指挥机构,整合建设安全、运营安全、消防安全等管理职能,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设立审计中心,集团层面部门新设、调整和撤销的数量比例超过60%。提前谋划市域铁路运营需求也是运建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集团成立市域铁路运营公司,通过研究运营管理模式、加强与路局战略合作、明确机构组织架构等系列举措,与建设单位申铁集团开展深入对接,为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开通做好全面准备。

强化内外协同,健全完善运行机制。体制改革的落实需要相应的机制配套,申通地铁集团通过完善运建衔接、安全管控、成本管控等内外部运行机制,为改革夯实基础。建章立制,相继出台了轨道交通大修更新改造项目管理工作方案、运营准许成本核定和收支准许缺口补偿实施方案、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办法以及轨道交通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改革推进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理顺机制,健全内部运营建设衔接机制,细化新线接管和初期运营各项流程;完善安全管控机制,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确保运营、建设安全受控,在推动改革实施、取得实效的同时,也确保程建设、网络运营等业务安全平稳。

微信图片_20221103154345.jpg

 

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建设业务下沉、独立运行两年以来,建设集团公司以“精前端、强后台”思路设置组织架构,推行“组织架构矩阵式设计、管理人员派驻式配属”管理模式,创新“侧重前期、借助外力、专业管理”项目运行模式,有效缩短业务管理链条,加快业务流转,促进工程投资控制、项目建设进度均实现提升,2021年完成7个新项目开工、创造规划前期工作新纪录,陆续实现1 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一期二期等线路高标准开通,为“五个新城”综合交通建设助力添彩。

运营服务达到新水平。随着运营核心职能强化、组织结构整合优化、建设运营界面分工理顺,集团的重心、精力、资源进一步向网络运营管理聚集,推动路网运能稳定增长、运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10号线最小发车间隔试跑突破100秒、位列国内第一,列车运行可靠度提升23%、在国际地铁协会所有城市中提升速度最快,公交分担率从64.6%提升至71.9%、公共交通核心骨干作用全面体现,集团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国内行业首个获奖单位。

成本管控取得新成效。申通地铁集团进一步明确纳入成本规制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实施边界,运营资金预算实行月度动态管理。2021年每车公里运营成本同比下降5.8%,远低于行业平均值,运营成本管控成效逐步显现。